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针对这种情形我国不断加大对传统媒体改革的倡导,使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优势助力下获得更好发展,并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观众信任,特别是民生节目为群众提供了更可靠的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信息。但是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结构,新媒体的信息获取更便捷、更及时,使电视民生节目难以满足群众的信息获取需求。针对这种情况传统媒体需要尝试与新媒体融合,加强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的创新,提升人们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内容进行分析,明确电视民生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当前民生新闻编辑现状,并探究融媒体下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近几年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对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的非互联网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如何应对新闻的冲击已然成为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首要问题。而媒体融合成为传统媒体生存的必然出路,主流媒体与新媒体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优化工作流程和报道方式,实现良性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秦尉 《今传媒》2016,(2):97-99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何以应对并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是传统电视人必须应对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新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影响,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栏目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电视与新媒体的相互适应与发展的观点,并对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模式做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4.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的界限逐渐弱化,在应对来自新媒体行业的冲击时,传统电视媒体的核心优势也在融媒体环境中被进一步显化。本文立足新闻节目,分析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竞争优势,找出媒体融合环境中电视新闻的创新路径,希望为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及营销方式升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已深入大众生活的各个角落,它便捷、高效、交互性强,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对传统媒体,尤其是作为主导产业的电视媒体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将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使二者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卫星通信、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迅速发展,于是乎出现了新媒体,这一新兴媒体的产生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以其绝对的优势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的打击,更有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新媒体会逐渐取代传统媒体。这一结论让很多从事电视新闻的工作人员深感压力。面对新媒体强势冲击,如何寻找到更好的出路,成为了当下媒体人尤其是传统电视媒体人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如今互联网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极大冲击。为提升传统媒体的发展水平,本文就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进行研究,首先从传统电视新闻节目遭遇瓶颈、新媒体新闻电视节目优势显著等角度分析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发展的必要性,然后阐述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媒介生态、内容生产和传播受众特征,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媒体的立台之本,新闻节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电视媒体的整体形象和新闻品格。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入融合,新媒体全新的媒介技术和传播方式压缩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空间,同时也给电视媒体带来了发展机遇。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媒体在舆论场的塑造发生了变化,在新闻的采集、编排、投放等方面也进行了重塑。本文深入新媒体的媒介优势,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9.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横空出世,媒体市场一时烽烟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作为传统媒体,电视遭遇了网络视频的冲击,其生存和发展陷入了现实困境.然而,传统电视的特性决定其也不可能被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取而代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通过竞合,完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作为传统媒体的电台、电视台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将在竞争中融合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而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员,我们更加有责任、有义务去研究传播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断创新、不断前进.通过强化栏目策划,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新闻采访、联系基层群众等方面的优势,采编更多的好稿子、好节目,以增加电视媒体的吸引力,服务于电视观众.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保证收视率,强化栏目策划,做活民生帮扶系列新闻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里,电视作为主要的媒体吸引了大量的受众群体,人们在电视上可以观看到自己喜爱的节目,了解当下的时事热点。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借助强大的技术优势蚕食着传统媒体固有的领地。县级电视台在新形势下,应该努力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办好节目内容、改革传播形式来适应传媒新格局,探索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加强互动与融合,最大限度整合有效资源,而使新媒体获得"源动力",传统媒体踏上"高速路"。当前,以手机和网络为代表的媒体业内称其为新媒体,自然,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媒体则是传统媒体。纵观两类媒体的发展态势,很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了网络等新媒体,这也意味着注意力资源正在从传统媒体流失。笔者认为,在理清新媒体与传统媒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要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不被淘汰,就应积极加强与新媒体的联系,汲取新媒体的营养,走媒体融合之路,在融合中实现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1.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用户对新媒体的使用和依赖渐渐增强,传统媒体在各个方面受新媒体的冲击十分巨大.相对于新媒体,传统媒体的运行模式是固定的:报纸版面是受空间限制的,如果文字过于密集则会造成读者阅读困难,不利于信息的传播;电视媒体播出节目的时间也是固定的,用户如果错过了电视节目的播出则很难再看到节目,这种硬性的传播方式给用户带来了不良的阅读体验,不利于传统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现代新闻形式不断创新,新媒体的产生大大扩充了现代信息传播的渠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生存竞争压力不断增大,要想实现发展,就要进行形式创新与改革,注重媒介融合,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将我国电视媒体作为研究对象,电视新闻节目形式实现创新与发展,能够提高新闻的专业性与针对性,提高电视新闻的竞争力。文章立足于电视新闻节目发展基础上,分析当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冲击,并分析电视台新闻节目创作的问题,尝试探究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路径,以此提高现代电视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引起的传播方式改变是革命性的,作为传统媒体,电视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从节目的生产、传播到节目产品的消费整个产业链都在发生变化,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媒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从电视节目的传播和运营角度来看,时间是构成电视节目形态的重要变量,传统的电视节目都是在线性的时空  相似文献   

16.
传统媒体受新媒体发展的冲击,传播方式、内容、受众群体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影响,传统媒体应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为此,传统媒体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在融媒体时代下,使传统媒体美术编辑工作凸显优势,提高传统媒体生存与发展空间。文章基于这一问题,结合传统纸媒在融媒体时代下的限制性因素,并围绕融媒体时代下纸媒美术编辑工作创新要求,确立报纸媒体创新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7.
齐雯 《中国传媒科技》2014,(8):58-58,68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正以迅来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并以其快速、便捷、直观等优势冲击着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日子"似乎越来越不好过。传统媒体真的会完全被新媒体取代吗?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求存创新?以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背景,分析两种媒体的优势与劣势,探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博弈"中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8.
电视在火爆、强劲发展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已经被称为传统媒体,面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冲击,摆在电视面前的发展道路是什么?电视与新媒体的关系是怎样的?新媒体给电视带来诸多的机遇与挑战,电视借助于新媒体拓展了传播疆域,突破了频道制生存,实现了点播收视,获得了搜索引擎,电视凭借内容优势纷纷抢滩新媒体领域,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不断实现节目样态的改革与创新,电视与新媒体相互借力,形成了全新的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终端迅猛崛起,传统电视媒体的垄断优势被迅速瓦解,接踵而至的是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之中,传统电视媒体的深度新闻节目尚能依靠深度报道和权威解读立足,以真人秀为代表的大型综艺节目也能以规模优势取胜,而以轻松化和娱乐化为特点的传统电视娱乐资讯节目则优势不再,深陷生存困境之中.如何在困境中夹缝求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媒体平台是目前的时代潮流,新媒体应运而生,正在逐步地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主要的传媒渠道,新媒体的发展给我国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和冲击。新形势下,电视媒体只能通过主动连接网络、引入新媒体元素来发展自身,从而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本文就当前传统电视媒体发展现状及策略进行分析,以期适合新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