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011年9月15日,湖南某市一家报纸在"走转改"专栏里发表了一篇报道,引题是:市里下发《关于加强网吧上网实名制登记管理的通知》,主标题为:《冒用证件诱导孩子上网可拘留》。仔细阅读此文后认为,这怎能称得上是"走转改"报道呢?  相似文献   

2.
湖北日报9月13日头版《24年沉浮潜涌看小池》、9月14日《九江北望盼融城》、9月15日《走活"滨江新区"一盘棋》,这是湖北日报《记者走基层》专栏围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精心选题、蹲点调研、深入采访,推出的一组"践行‘走转改’,收获新、深、活"的代表作,报道新风扑面。综观整组报道,大体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宋应星,明代科学家,他的著作都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其代表作有《天工开物》、《画音归正》、《乐律》、《原耗》、《卮言十种》等。本文主要以现存于世的著作为参考和依据,梳理和发掘宋应星"天人合一"生态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4.
“政府预算被打回”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哪个县、市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能将政府预算驳回两回?这不可能啊"李文林本来想用一篇报道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个圆满的句号,没想到,这篇报道却成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祭文。3月20日,承德市委组织部找他谈话,让他尽决办理退休手续。此时距离《法制日报》那篇报道的发  相似文献   

5.
6月12日,新京报A28—29版刊发了记者直接采访、摄影的《爸爸的薯条一年没兑现》,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在云南的北京人刘新宇的情况。13年,他在边防站查过毒品、在指挥学校上过学、在云南勐卯派出所当过民警、当了刑警队长……图文都非常感人。这篇报道,是新京报于2012年5月8日推出的"北京人在异乡"栏目的第8期报道。"北京人在异乡"是"走转改"大栏目下的专题报道,专门以身处异乡的北京人为报道对象。  相似文献   

6.
《光明日报》(2012年6月22日第4版)以《龙年端午话龙舟》为题,报道了东莞中堂镇的龙舟文化。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珠三角河网密布,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舟船息息相关,固然这里龙舟群众基础深厚、制造技艺高超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有点难以理解。"固然"之前是陈述中堂镇龙舟  相似文献   

7.
谨以此文纪念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编者《大公报》记者朱启平的名字或许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但是他笔下记录的一页页历史风云却时常被人提起。由于在二战中国际大局报道和对日作战报道方面的成就,他被誉为"《大公报》继范长江之后的又一个特殊记者"。  相似文献   

8.
工人日报社编辑郑勇同志采访的《王贞良着实让人吃惊不小世界首创:活体竹可以取汁》报道,1993年11月15日在工人日报发表后,反应很好。本刊向他“取经”,请他谈谈写作体会,他慨然允诺并“送宝”如下,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9.
本报3月12日曾摘登《“有偿新闻”写出人生败笔》报道:“曾秉义直言的”盛学友“最终被‘有偿新闻’送进监狱,令人叹息”。6月3日,《经济日报》载文披露:盛学友的被捕和判刑,是因为他采写的报道惹怒了当时的哈尔滨市委书记索长有。在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新任  相似文献   

10.
报刊上常见"行政村"的称谓,如某新闻周刊2011年第46期刊登的读者来信《"农民荒"》中有就这么一段话:"有报道称,2005至2009年,全国每年减少村民委员会7000多个,平均每天有20个行政村消失。"再如《杂文报》2012年1月27日《张老师被调到了乡政府》一文,竟有  相似文献   

11.
2013年5月26日,海南省记协公布了海南第二十三届新闻奖的评选结果,笔者采写的消息《夏瑶村新鲜事:婴儿也能领工资》获一等奖。2012年8月2日,海南省委宣传部8月上旬"新闻阅评"就《海口晚报》刊发该篇报道及后续报道做了一期专门评述,认为这是《海口晚报》组织记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结出的硕  相似文献   

12.
"刊载所有适于刊载的新闻"——这是《纽约时报》的发行人奥克斯1896年首次提出的办报口号,并于1897年2月10日将其放在《纽约时报》头版报头左侧,从此每天与读者见面。奥克斯接办《纽约时报》时就曾宣称:时报的新闻报道"应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无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李子坚在《纽约时报的风格》一书中认为,"适于刊载"的标准就是"真实"。童兵在《中西新闻比较论纲》认为,一般的理解,这句话申明了报纸的两个立场:一是充分报道新闻,二是庄重报道新闻,不刊登污秽的报道,不污染早餐的餐巾。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4):7-10
<正>"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干,让我们村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3月9日,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我与总书记议国是:求真务实开创发展新局面》里,川台配合完成的这段悬崖村村民自拍视频在网上一路走红。"很有创意,你们动作很快,看完了很令人感动。"3月1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四川代表团团长王东明在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国"两会"报道"中央厨房"看望慰问时,对川台此次"两会"的融媒体报道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你们紧跟时代脉搏,创新、努力,这种风采也是很好的。了不起,真用了洪荒之力了。"  相似文献   

14.
又一位高官公开出来质疑"负面报道"概念: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郑少三近日和新闻界人士恳谈时表示,"负面报道"不等于负面影响。(见2月15日《人民日报》)从郑少三的分析看,"‘负面报道’不等于负面影响",理由有三:其一,所谓"负面报道",其实就是不利于某些失职渎职官员的批评报道,这样的批评报道体现的是我们党  相似文献   

15.
韩冬 《军事记者》2007,(11):68-68
"本报讯韩冬报道……"捧起今年8月27日的《前进报》品读我的"处女作"——《查找差距树标准》,激动、感慨、内疚等复杂心情便一股脑儿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6.
龙钢跃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长沙晚报副社长、副总编辑。其作品曾两次获得湖南新闻奖一等奖。长沙市政府给他记大功一次,还被评为长沙市宣传战线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新闻战线抗洪抢险报道先进工作者。 10多年来,他坚持深入一线采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全天候记者"。1998年6月,他患病住院动手术,但当时正处抗洪的紧张时期。他伤未痊愈,便提前出院,连续20多天坚持在抗洪抢险报道一线。他值夜班时,每晚主动出击,创下了长沙晚报《夜间记者值班室》栏目一个月发稿23条的最高纪录。他在采写了大量正面报道的同时,10年中写了近百篇批评报道,对改进工作起了促进作用。龙钢跃同志在担任新闻部主任时,除每年编发记者上百万字的稿件外,自写稿件不下10万字。近年来共有40余件新闻作品先后获得全国和省级奖项,他采写的《昨夜今晨:市委书记在抢险现场》和系列深度报道《长沙公共  相似文献   

17.
朱志伟面对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各媒体以"时代先锋"人物集中报道,仍怀揣普通人的"平常心","我没做什么"成了他的口头禅,"要多做点事"成为他的新追求,众多单位邀请他作先进事迹报告也被他一一谢绝。朱志伟说:"荣誉是过去的事。不能吃老本,要立新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工作上,放到为老百姓多做一点儿事上,为民服务让我踏实。"综观朱志伟任龙泉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18.
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立即派出多路记者,率先推出了"走基层"电视新闻报道,并在《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栏目中集中播出。笔者以央视新闻频道的"走基层"报道为例,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即:报道的常态化,采访、播发的规模化和表现手段的纪录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走基层"报道可能引发的新闻理念革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9.
2008年7月上旬,湘中大地爆发出一条新闻,据《湖南日报》7月9日头版头条报道:"在衡东县农业中,农业机械更好地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消息称:目前,衡东县农业综合机械  相似文献   

20.
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举行。作为大陆地区独家特权转播机构,央视新闻频道、体育频道、外语频道及央视网等,经过精心准备,派出300多人的前方报道团体,计划予以全面报道。同年8月4日出版的《中国电视报》第30期头版,有一条大字标题:"央视大运会报道准备就序"。这里的"就序"说不通,应该写作"就绪"。"就",趋向、赴、到;"绪",丝头,头绪。"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