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三年策划“走进乡村关注三农”围绕中央一号文件,《湖南日报》连续3年认真策划“走进乡村关注三农”的大型战役性报道。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刚下发,《湖南日报》就发起了“走进乡村关注三农”报道战役。带着还散发着油墨芳香、登载着一号文件的报纸,两个采访组走进湘南湘北乡村,一边宣讲,一边采访。第二天,报纸即在一版开辟专栏,从2月16日起,每天一篇,刊发了16篇报道。2005年,中央又出台了第二个一号文件,主旨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大地促进农民增收。这年春节,《湖南日报》又组织17位记者,抓住在农村老家过节的时机,走村串户,…  相似文献   

2.
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报宣传的重点,作为地市级党报就要在“三贴近”中深化“三农”报道。近年来,地处甘肃庆阳老区的《陇东报》在新闻宣传上以“三贴近”为着力点,全力深化“三农”报道,以新的办报理念、新的新闻视角、新的报道方式改进“三农”报道,摆脱了以往在“三农”报道中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的报道面狭窄、  相似文献   

3.
<正>有关维护农民权益的文章难找到最近,为了汇编、出版有关"三农报道"的读物,笔者对《福建日报》《三农调查》栏目的往期文章作了搜集、整理。为方便阅读,该书大约分成"决策参考"、"农业出路"、"农村新  相似文献   

4.
秦升泽  吴平 《出版科学》2021,29(1):38-46
三农图书出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论文从出版种数、类目、时间、定价、出版社等角度对历年农家书屋推荐目录进行分析,指出三农图书出版存在品种不足、形式单一、与农民需求有距离、定价较高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图书出版应该增加品种、开发电子出版物、注重出版时效性、采取低价或优惠策略、因地制宜做好出版.  相似文献   

5.
就地市一级党委机关报而言,农村报道大多占据其主体地位。泰州作为苏中地区一个新崛起的农业大市,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报道,无疑就是市委机关报的主要着力点。 如何开展“三农”报道,农业报道的力气该往哪里使?《泰州日报》今年三四月间策划推出的“农民增收边远乡村纪行”系列报道,加深了我们在这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3月18日至4月17日,《泰州日报》派出3个记  相似文献   

6.
"乡村穿行"是绍兴日报以报道"三农"为主的新闻专栏,曾被评为浙汀新闻名专栏.自2006年3月9 日创设以来,专栏平均每周一期,到今年6月已满200期.3年多来,记者深入农村、深入基层,采写了大量反映"三农"的鲜活报道,同时还发起组建了"乡村穿行·三农服务团",为农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乡村穿行"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被誉为绍兴新闻界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7.
吴平 《编辑之友》2021,(1):5-10
文章从牢记初心,以提升农民文化水平为出版工作之己任;梳理重点,以助力全面小康为出版之方向;反思不足,以深化"三农"出版为使命;振兴乡村,"十四五"出版工作大有可为四个方面论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出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今后"三农"出版的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乡纪实》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2008年1月1日开播的,每周一至周五19:00~20:00播出。《城乡纪实》前身是《中国农村报道》,其与《中国农村报道》节目最大的区别是:跳出三农动态追踪的原节目状态,将关注点瞄准农民群体在乡村或城市的生存状态、喜怒哀乐。通过讲述故事、采访新闻人物,专家点评新闻事件背后的相关政策、法律、知识,关注农民群体面临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张波 《科技与出版》2021,(6):132-136
在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三农"出版带来难得的转型机遇.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崛起和成长,逐步优化"三农"读物的用户群结构,他们对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和心理励志等方面知识信息的阅读需要,为"三农"出版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面向未来,"三农"出版应从分众化出版、融媒体出版和参与式出版等方面入手,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阅读需求,进而在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持的过程中实现出版业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0.
在举国上下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当下,"三农"媒体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本文提出"三农"媒体的四大使命与担当——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文明乡风、营造社会和谐,为"三农"媒体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泰州作为苏中地区一个新崛起的农业大市,“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报道,无疑是市委机关报的主要报道领域。如何开展“三农”报道,农业报道的劲该往哪里使?泰州日报今年3、4月间策划推出的《农民增收边远乡村纪行》系列报道,加深了我们在这方面的理解和认识。3月18日至4月17日,泰州日报派出3个记者小分队深入边远乡村,与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面对面地交谈,发掘增收的新经验。整个采访活动历时1个月,行程2000多公里,途经31个乡镇,共采写发表通讯31篇。江苏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小组认为,这组报道“满腔热情传播…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出版服务"三农"的能力得到空前提高.文章从"三农"出版的现实困境、出版服务于"三农"的路径和服务模式转向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在数字化出版的新时代,传统"三农"出版面临诸多困境,作为内容生产商和服务商,须顺应新的形势,探索出版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从而彰显出版的创新价值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国清钟情于出版传播与社会文化发展等领域并致力于相关学术研究.他多年用心解读出版传播视域下的“三农”问题,务求获得新的视野和路径,使研究进入更完美的境界.2016年10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出版传播与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就是对出版传播文化功能的独到表达,表现了作者可贵的探索精神,细读后,感受深刻.  相似文献   

14.
报刊审读     
新华日报的“三农”报道翻开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中旬的《新华日报》,发现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新闻多了,到农民家里走走的记者多了,为新农村建设鼓与呼、办实事的报道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舆论氛围更加“三贴近”了。这是《新华日报》改进与创新“三农”宣传、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档案馆保存有《农民画报》复制件一张,单面印画,刊名《农民画报》(第一期)印于右侧,竖体格式,刊名下面竖排印有出版时间“中华民国十五年十月一日”(1926年10月1日)、“第一期”、“湖南省农民协会印行”. 左侧画幅由三幅漫画组成,天头位置从右至左书写:“在湖南省农民协会之下团结起来!”三幅漫画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最上面一幅漫画标题为“农民的过去”.内容是帝国主义、军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压在一群手无寸铁、衣不蔽体的农民身上,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农民所受到的重重压迫.他们无奈感叹道:“唉!我们在几层压迫之下!”  相似文献   

16.
一、《老三热线》简介 《老三热线》原名《三农最前线》,2005年5月2日正式开播,是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重点打造的一档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开播之初,以新闻资讯为主.2005年6月13日,苏老三第一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本来他的出现是栏目忐忑的试验,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苏老三这个形象一下子就受到了老百姓的喜欢.从此,《三农最前线》除了报道传统的新闻资讯之外,又多了一个版块,即帮忙版块,并逐渐发展成自己的主打品牌.它的成功是栏目摸准受众心理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7.
1949年7月10日,《湖北日报》出版到第十期,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1950年1月1日起改称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湖北省委决定,《湖北日报》11日停刊;华中局机关报《长江日报》兼湖北省委机关报;湖北省另行筹办以区乡干部和农村中普通识字农民为对象的通俗的农民报。这样,停刊后的湖北日报社工作人员,一部分被分配到《长江日报》和其他单位,一部分则积极筹备出版《湖北农民》报。当年8月4  相似文献   

18.
<正>自"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大连日报》于2011、2012年推出了"党报记者乡村行"专栏,将"三农"报道挖掘出来。经过两年的实践,《大连日报》更注重加强报道的深入性、策划性,以观察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切实解决问题为主线,以新颖的报道策划为载体。2013年,《大连日报》推出年度主题策划《走过四季——2013大连7户农民生活记录》,以体验式、求证式的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从1999年10月1日(第19期)起,开始进入互联网,读者可在电脑上阅读。《出版参考》为半月刊,每月1日、16日出版。刊物文字短小,信息量大,特别是港澳台和国外出版消息的报道更为广泛。刊物辟有评论专栏,邀请出版界学者名流,针对当前出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表意见,或介绍自身独特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子川 《新闻记者》2005,(8):58-58
美联社(AP)[2005年7月18日报道]拥有83年历史、被视为美国象征的《读者文摘》本月出版第1000期。它1922年第一期的定价为25美分,而目前的价格为2.99美元。从7月26日起,所有以往各期被全部搬上《读者文摘》的网站,目前该网站可以免费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