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Science     
正通往寨卡病毒疫苗的道路Science封面:三条通往寨卡病毒疫苗的道路。Science杂志第6304期封面文章报道了三种独立的疫苗平台,对感染寨卡病毒的恒河猴提供权利防护。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就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这种虫媒病毒为寨卡病毒(Zika Virus)。目前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主要在美洲,欧洲多国也有报道,有蔓延全球之势。目前世  相似文献   

2.
正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紧急会议,由第三方专家对寨卡病毒的暴发进行评估并宣布疫情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该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到2016年底,寨卡病毒感染者可达到400万人,寨卡病毒已经从一种温和的威胁发展到令人担忧的地步。  相似文献   

3.
正巴西研究人员与耶鲁公共卫生学院的联合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显示,寨卡病毒能引起妊娠期感染该病毒婴儿罹患青光眼。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出生缺陷如小头症等疾病。联合研究小组曾在小头症流行早期就报告称,该病毒还可能引起眼后部视网膜病变。然而一直没有充分的证据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度发展,人口、物资流动覆盖全球各地.新发、突发传染病长距离、异地传播愈发频繁,未知生物危险因子突然袭来的可能性明显增加,严重威胁着国家生物安全.如何有效地应对引起高致死率的烈性病毒,如埃博拉病毒(致死率可高达90%)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致死率约40%),传播迅速、流行遍及南半球的虫媒传播病毒,如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寨卡病毒,是维系生物安全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由于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出生婴儿小头畸形的发生率大幅度增加,该类病毒性传染病受到媒体高度关注,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所以,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提升战略储备能力,是应对任何已知、未知生物危险因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正据报道,截至9月3号,新加坡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已经突破200例。直到现在,有关寨卡病毒的消息仍在时时更新。关于寨卡病毒,你究竟了解多少?1.什么是寨卡病毒寨卡原本是非洲乌干达南部一片丛林的名字,科学家们最早从生活在那里的一只猕恒河猴身上分离出了这种病毒,称之为寨卡病毒。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疫情于2007年发生在西太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寨卡(zika)病毒的爆发和传播已经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呼吁国际社会联手应对。如果说此前中国人还觉得寨卡病与己无关或无关痛痒,那么,2月9日中国出现第一例输入性寨卡病就既让中国人产生了地球真小的感叹,也多多少少产生了恐惧,当然,更多的是担心。  相似文献   

7.
以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和小麦黄矮病为代表的稻麦重要病毒病的流行涉及寄主—病毒—传毒介体—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具有间歇性暴发流行的特点,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和困难。从历史资料看,凡稻麦重要病毒病大面积流行,均与介体昆虫种群密度大和带毒率高等因素密切相关,说明田间介体昆虫传毒在病害流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间歇性暴发流行的深层次原因尚需进一步解析。本文对稻麦重要病毒病害间歇性暴发流行规律研究应该重视的主要科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疏理,建议重点加强如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从介体昆虫与病毒如何相互适应导致病害间歇性暴发入手,阐明作物病毒病害间歇性暴发流行的机制;二是利用转基因或基因编辑技术创制高抗与多抗的新种质,尽快解决生产上抗病品种缺乏的问题;三是加强与农技推广部门的合作,依据基础研究成果制定合理的预测预报与绿色防控对策,为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和切断病毒的介体昆虫传播来控制病害暴发流行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疾病研究     
<正>寨卡病毒引发小头症军事医学研究院秦成峰研究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执恒研究员等合作,发现一个氨基酸位点上的突变导致寨卡病毒的毒性显著增加,进而引发小头症,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基于小鼠模型,比较了2015年和2016年分离自南美的寨卡病毒分离株与2010年柬埔寨分离株,结果发现其中一个关键突变位于寨卡病毒pr M蛋白第139个氨基酸的位置上。这  相似文献   

9.
正曾经有一部很有名的动画片,名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有人开玩笑说,小头爸爸的头为什么那么小呢,是不是他妈妈曾经感染过寨卡病毒啊?寨卡病毒究竟是何方"怪物"?它们为什么能让人的头变小呢?寨卡病毒为啥让人头变小2015年,寨卡病毒在巴西爆发。从2015年5月开始,短短半年时间内,巴西就出生了4000个小头婴儿,医学专家称之为"小头畸形"。这些婴儿为何头颅比常人小呢?研究人员通过仪器检测发现,这些婴儿的部分脑组织出现了萎缩的情况。医学专家表示,这种损伤是永久性的,靠目前的医学手段很难治愈。也就是说,这些孩子长大后也只能  相似文献   

10.
正寨卡疫情自2015年在美洲爆发以来,已有72个国家和地区发现该病,而且2016年美国、法国、德国、新西兰等11个国家均发现了寨卡病毒人际传播的证据。2016年8月末,英属维京群岛和新加坡成为寨卡病毒最新波及的地区和国家。2016年9月9日,新加坡卫生部和国家环境局联合发表声明说,截至9日中午,新加坡境内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总数已突破300例,增至304例,其中包括2名孕妇和30名中国公民。  相似文献   

11.
在诸多传染病病原体中,RNA病毒(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冠状病毒等)作为一类重要的传染性病原,经常会造成较大规模的暴发与流行,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时,RNA病毒变异速率快、遗传模式独特等特点又使之成为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翟研究员,自200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以来,专注于传染病病原体起源演化和遗传变异的研究,特别是新发突发重要RNA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冠状病毒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与发现.  相似文献   

12.
国内速递     
《发明与创新》2016,(4):5-6
正科学家获得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相关单位密切合作,在获得从委内瑞拉归国患者临床标本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日前直接从尿液中获得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据介绍,这是全球首次直接从患者尿液中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相似文献   

13.
正美洲大陆最危险寨卡病毒之所以能够走出非洲森林,主要因为该病毒通过伊蚊传播。最初很可能是从一只森林里的蚊子转移到了城市蚊子的身上,这为病毒打开了向都市人群传播的巨大空间。据统计有20多种伊蚊都会感染寨卡病毒。这些蚊子当中的两种被认为是当前疫情的主要传播媒介。一种是在热带地区分布很广的埃及伊蚊,它在南美洲是优势种;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14.
<正>你可能听说过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但还有许多危险的病毒还不为人所知。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经召集了一个由科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组成的小组,讨论了在不久的将来最有可能导致严重疫情爆发的新型病原体。这些病毒没有疫苗,也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疾病为何如此可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Z2):37-39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人员和物资交流的国际化,新发突发传染病在全球的传播速度逐渐加速,区域性传染病全球化已成为传染病流行的新常态。如非洲发源的艾滋病、埃博拉,亚洲发源的萨斯、高致病性禽流感,中东始发的莫斯,均迅速地出现在千里之遥的异地。传统或新发的虫媒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也不断地在全球范围造成恐慌。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寨卡病在南美的流行和进入中国让人们更加重视蚊子传播的疾病。蚊子能传播80多种疾病,很多疾病都能导致严重健康问题,并导致人死亡或产生畸形,如疟疾、黄热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基孔肯雅热、淋巴丝虫病和寨卡病等。由此,研究人员在不断思考,如何战胜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显示出巨大的改造基因和战胜疾病的潜力时,人们想到了基因驱动可能是战胜蚊子,从  相似文献   

17.
怡然 《科学生活》2008,(4):40-40
病毒性肝炎是对人民群众健康影响最大的常见病之一。现已查明有5型,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而春季最易暴发流行的当属甲肝,3~5月为其发病高峰期。因此预防甲肝传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入侵型、新发和重发昆虫传作物病毒病害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农作物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因缺乏抗病抗虫的种质资源、育种周期长,虫传病害防治难度极大,目前我国农业处于几乎完全依赖化学防控媒介昆虫的被动应付局面,生态与环境成本极大。以往研究虫传病毒病害往往注重病毒和植物寄主两个方面,这些研究为理解作物病毒病害的暴发机制提供了基础知识,但尚未能深入到病害防控的关键节点——媒介昆虫介导的病毒侵染循环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导致目前在病毒病害防治实践上缺乏有效抓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组学研究的飞速发展,以及微观生物学技术和理念对宏观生物学的快速渗透与交叉,病毒—昆虫—植物三者互作机制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在寻找病毒病害流行暴发的宏观生态学现象背后的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机制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但为复杂生态系统多元互作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模型,也为通过人工干扰和操纵生物间互作关键节点,从而促进虫传病毒病害的持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新的有效抓手,变被动应付为主动调控病害灾变过程。文章简要回顾了近年来病毒—昆虫—植物三者互作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并抛砖引玉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思考。建议国家组织研究力量,大力加强:(1)大田生产条件下病毒病害发生的多元生物体系互作机制及科学防控科技支撑能力建设;(2)前沿基础和新方法新策略探索及应用平台建设;(3)虫媒病害绿色防控的微生物组学颠覆性技术等方向的探索与突破,力求在虫传作物病毒病害绿色生态防控方面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9.
水稻病毒病是世界稻区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于60年代曾因水稻黄叶病(俗称黄矮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数度流行而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70年代随着杂优水稻新品种的普遍推广,水稻黄叶病再次暴发,并和矮缩病并发流行,还有一些未曾见过的病毒病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美洲地区出现的一系列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情况构成了一个"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健康紧急状况"。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条例紧急委员会认为,神经系统疾病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因果联系仍备受质疑。不过,这种情况构成了一个"特殊事件",并对世界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