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     
《中国科技奖励》2013,(5):10-10
施一公、邓兴旺、陈雪梅和杨薇等当选美国科学院新科院士5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消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当选2013年该院外籍院士。今年,美国科学院公布的增选院士名单包括84位美国本土院士和21位外籍院士,施一公教授当选外籍院士,也是21位入选者中最年轻的一位。这是继4月25日他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之后获得的又一学术殊荣。  相似文献   

2.
<正>据美国《侨报》报道,在5月1日公布的84位新晋美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中,年仅40岁的华人女科学家庄小威当选,这也刷新了最年轻美国科学院华人院士的纪录。有统计,今年新当选的84位院士中,有26位是女性,远远超过了之前的纪录——2005年,当时有19位女性当选。此外,引人注目的是,今年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平均年龄仅为58岁,比去年下降了3.5岁。美国科学院院士是一类何种身份的群体?为何每年院士的增选备受世界科学界瞩目?创建于1863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缩写为NAS)是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机构,由科学及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3.
国际     
正陈竺等当选2017年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4月12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名单,共228位当选,除188位本国院士外,另有40位外籍院士入围。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教授陈竺,复旦大学校友、斯坦福大学教授沈志勋,曾向哈佛大学捐款达3.5亿美元的陈乐宗和陈启宗兄弟,均入选院士名单。由马萨诸塞州立法机构批准,成立于1780年5月4日的美国人文与科学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独立学术  相似文献   

4.
张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学家。1999年,张杰由英国牛津大学回国组建研究团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这个20多人的团队已经成为激光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领域国际领先的团队之一。也正是鉴于他的学术成就,张杰教授于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德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5.
丁肇中先生是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市。1936年出生在美国,中学时代在台湾度过,1977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丁肇中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等方面的研究。他的最杰出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粒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文讲述的正是丁肇中中学时代的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6.
数字     
美国《教育周刊》2006年1月17日公布的部分教育统计数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编按]  相似文献   

7.
丘成桐,1949年4月4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66年考入香港中大学数学系,1971年获博士学位.1976年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1983年获国际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Fields)奖,1987年获哈佛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从1987年至今担任哈佛大学教授,国际微分几何学核心杂志——《理论几何学报》主编.  相似文献   

8.
奔跑的狗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校长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似文献   

9.
2004年4月20日,美国科学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宣布美国科学院年度大会选出的新一届院士.美籍华裔学者王晓东荣列榜中,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最年轻的院士.王晓东是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从大陆赴美学习、进修和工作20余万人中,第一个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华裔学者.此前,王晓东还荣获了美国科学院杰出科学奖,并获得了生物诺贝尔奖的提名.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教师节前夕,欧洲科学院院长发来正式信函,祝贺复旦大学数学学院李大潜教授于8月中旬当选为该院院士。消息传来,全校师生为之鼓舞。这是李院士继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之后所获得的第四个院士头衔。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文萃》2001,1(1):52
泽罗斯·阿尔费罗夫 Zhores I.Alferov 1930年出生于白俄罗斯(当时的苏联)的维捷布斯克Vitebsk市。1970年获得圣彼得堡约飞物理技术学院物理和数学博士学位。1979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71年,成为美国富兰克林研究所终身会员。1990年,当选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从19 87年开始,成为圣彼得堡约飞物理技术学院的院长。在半导体技术领域里,他有3本著作,3 00篇科学论文,以及50项发明。  相似文献   

12.
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1930-),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创始委员,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出生于美国犹太人家庭,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受教育,从博士论文研究开始,他对非西方世界产生兴趣,并专门研究过太平洋岛屿的土著文化,进而反思西方世界各种观念的缺失。萨林斯1960年代曾为新进化论代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家桢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现代遗传学先驱、诺贝尔奖获得者摩尔根教授。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因在遗传学领域有独特发现以及为锻造我国自己的遗传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荣获“杰出科学家奖”。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生命科学的领头羊”。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天文组织则将一颗编号为“3542”的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通过谈家桢的童年始步,告诉我们家长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国际     
正12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日前,美国微生物科学院正式公布了2019年度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入选名单,共有109名科学家当选,包括12位华人学者,即复旦大学闻玉梅、上海交通大学许平、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香港大学袁国勇、台湾中央研究院林淑端、美国马里兰  相似文献   

15.
院士风采苏步青,数学家。1902年出生,浙江平阳人。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1931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校长、名誉校长。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及教育领导工作,被誉为“东方第一...  相似文献   

16.
杨玉良,1977年9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1981年8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84年12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10月至1988年9月在西德马普高分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1999年5月起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现兼任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兼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聚合物分子工程开放实验室主任、上海新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高分子材料开发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科协高级会员和上海市政府高级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200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7.
院士寄语     
《中国研究生》2007,(5):1-1
黄春辉无机化学家。1933年出生于河北,祖籍江西。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及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春辉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稀土配位化学和分子基功能材料。前者内容涉及稀土元素的萃取分离、稀土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质研  相似文献   

18.
约翰·纳什,1928年6月13日出生于美国,1950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博士学位,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22岁创建博弈论,重构了经济学的基础,在经济博弈论领域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19.
"我加一点,晓东是2004年新入选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坐在身边的许田教授为王晓东的自我介绍作补充.面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里的五六十名记者,王晓东这位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在29秒的简短介绍中"忘记"了自己的一切头衔.  相似文献   

20.
奔跑的狗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校长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一次在德国,苏步青与一位有名的数学家同乘电车时,这位数学家出了一道题目给苏教授解答.题目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