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ature     
正对埃博拉有抗病毒活性的一种小分子药物Nature封面:2014年10月由西班牙红十字会在马德里举行的一次埃博拉病毒培训活动结束之后晾干的保护服。Nature杂志第7594期封面文章报道了一种小分子药物GS-5734。该药物分子对埃博拉病毒和其他线状病毒有抗病毒活性,对试验中采用的100%的被感染猕猴能提供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接触后保护。现在,在临床试验中,该药物以依赖于病毒RNA的RNA聚合  相似文献   

2.
鱼类干扰素系统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 (IFN)系统是脊椎动物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御系统 .除了哺乳类 ,有关低等脊椎动物的IFN系统基因知之甚少 .在鱼类 ,近 40年来能证明IFN系统存在的证据主要有两个 :一是检测经病毒诱导后的多种鱼类机体和细胞 ,证明能产生类似哺乳类IFN的抗病毒活性物质 ;二是近年来 ,已经证明在少数几种鱼类中存在与哺乳类IFN系统基因Mx同源的基因 .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紫外线灭活的草鱼出血病病毒 (GCHV)能够诱导鲤科鱼类培养细胞 ,如鲫鱼囊胚细胞 (CAB)产生类IFN活性物质 ,并建立宿主细胞的抗病毒状态 .为了揭示鱼类培养细胞抗病毒免疫的分子机制 ,首先建立了一个研究鱼类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的细胞模型系统 ,通过用灭活GCHV诱导CABIFN并进行理化、生物学特性鉴定的基础上 ,成功建立了一个囊括鱼类细胞抗病毒基因在内的差减cDNA文库 .其次 ,筛选文库揭示了一批与哺乳类IFN系统基因同源以及找不到同源性的EST ,表达分析证实它们也是IFN刺激基因 .再次 ,根据哺乳类IFN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 ,从该细胞模型系统中克隆、鉴定了 1 9个IFN系统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 ,包括鲫鱼IFN基因 ,IFN信号传导通路基因STAT1 ,IFN诱导表达调控基因IRF7,IFN行使抗病毒作用的效应基因Mx1、Mx2、PKR、Viperin、IFI5 6,以及一些功能未知的  相似文献   

3.
在1株污染半夏组培苗的枝状枝孢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DF15)中检测到5条双链RNA(double-strand RNA,ds RNA)条带。通过M-SPAT(modified single-primer amplification technique)、克隆测序获得5条ds RNA的序列信息,分别为ds RNA1(2434bp)、ds RNA2(2241bp)、ds RNA3(2008bp)、ds RNA4(1261bp)和ds RNA5(942bp)。经Blast比对,ds RNA1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侵染荚孢壳科、球腔菌科真菌的双分病毒属(Partitivirus)病毒,以及侵染辣椒等植物的双分病毒科(Partitiviridae)病毒的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 Rp)序列相似度最高。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ds RNA1与侵染真菌的双分病毒属病毒亲源关系更近。通过核苷酸序列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的比对发现,5条ds RNA的5'UTR序列相似度高达50.0%~95.3%,并含有2段保守序列5'-GUAAAUAAACCUU-3'和5'-C(/G)TA(/AG)CAAGT(/C)AT-3'。根据上述分析,推测5条ds RNA序列来自同1种病毒基因组,并且为侵染C.cladosporioides的1种新双分病毒科双分病毒属病毒,命名该病毒为C.cladosporioides virus 1。  相似文献   

4.
数字     
<正>没想到……8%日本和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类8%的遗传物质来自一种病毒。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中包含有一种源自伯尔纳病毒插入的DNA,这种RNA病毒能够在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和转录。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资助下,王金星课题组针对对虾养殖业中病害防控的实际需求,围绕着对虾免疫系统与细菌和病毒性两类重要病原(鳗弧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1)揭示了对虾抵御病原入侵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主要阐释了不同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和防御病原的机理,包括FcLec4通过行使调理素的功能促进对病原的吞噬、Leulectin不同识别模块之间在抗细菌免疫中分工与协作的新机理、MjHeCL感知血淋巴菌群及参与菌群动态平衡调控的机理以及清道夫受体参与的抗病毒免疫的新途径等;(2)发现了病原侵入机体后宿主细胞抵御病原的信号途径及效应机制。主要揭示了对虾Toll和IMD信号途径的特点、调控机理及下游的效应分子,阐释了JAK/STAT途径激活的特征及调控的下游效应分子,并发现Toll途径的激活机制不同于果蝇而与哺乳动物相似;(3)阐明了胞内病原逃逸宿主免疫的分子机制。阐释了白斑综合征病毒利用宿主的C-型凝集素以胆固醇依赖的方式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理以及利用宿主的SUMO化系统促进自身复制的机理。该研究为对虾养殖的病害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的候选药物以及对虾抗病品系培育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6.
采用RT-PCR在(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侵染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中获得一卫星RNA(T1sat,登陆号DQ785472).以CMV-Fny作为T1sat辅助病毒,CMV-Fny和CMV-Fny+T1sat分别接种烟草(Nicotiana tabacum)和番茄2种寄主植物.接种3 d后,RT-PCR检测寄主系统叶中卫星RNA发现,Tlsat均存在于烟草和番茄中,处理寄主的总RNA电泳分析结果也表明:以CMV-Fny为辅助病毒,T1sat在烟草和番茄中均能高含量积累.其中T1sat减轻CMV-Fny在烟草中症状,而CMV-Fny与T1sat混和接种则引起番茄产生坏死症状.接种7 d和14 d后,采用Reahime RT-PCR分析T1sat对这2种寄主rPCMV-Fny各基因组影响的结果显示,T1sat均减少烟草和番茄中病毒基因组的含量,但在番茄中T1sat的抑制效应比在烟草中明显.本研究结果提示:T1sat分别减轻和加重CMV-Fnv在烟草和番茄中的病毒症状反应,且T1sat均降低CMV-Fny在烟草和番茄中的基因组含量.  相似文献   

7.
在诸多传染病病原体中,RNA病毒(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冠状病毒等)作为一类重要的传染性病原,经常会造成较大规模的暴发与流行,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时,RNA病毒变异速率快、遗传模式独特等特点又使之成为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翟研究员,自200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以来,专注于传染病病原体起源演化和遗传变异的研究,特别是新发突发重要RNA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冠状病毒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与发现.  相似文献   

8.
邢勇 《中国科技信息》2010,(10):208-208
由于病毒结构简单,需借助寄丰细胞的功能而繁殖.抗病毒药物必须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始可作用于病毒.不少抗病毒物质对细胞或机体有毒而不能应用,大大限制了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理想的药物应当不影响细胞的代谢.然而,由于许多代谢步骤为病毒细胞的功能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许多抗病毒药物在体外细胞培养中虽然是病毒复制的强抑制剂,但在动物体内却有毒性.  相似文献   

9.
病毒学,特别是分子病毒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阐明病毒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防治病毒病害和利用病毒提供理论根据.从植物病毒卫星核糖核酸(RNA)的基础研究到利用病毒卫星RNA防治病害,是我们企图把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设计中的指导思想,通过病毒卫星RNA的应用深化了这一认识,又一次证明了理论和应用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系  相似文献   

10.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630095、31925015、31900439、91740204)等资助下,清华大学医学院沈晓骅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揭示了U1小核糖核蛋白(U1snRNP)广泛调控非编码RNA在染色质上结合和移动的新机制。研究成果以"U1小核糖核蛋白调控非编码核酸在染色质滞留的机制(U1 snRNP regulates chromatin retention of noncoding RNAs)"为题,于2020年3月12日在《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05-3。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正蝙蝠为何携带病毒却不生病蝙蝠可以携带埃博拉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但它们却不会因此而染病。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蝙蝠体内一个被称为"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使蝙蝠刚好能够抵御疾病,却不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虽  相似文献   

12.
包涵体蛋白 mRNA 是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bGV)感染晚期合成的主要信使 RNA.我们从染病晚期幼虫脂肪体中,用饱和苯酚法提取总核酸,用 LiCl 去除其中 DNA,经 Oligo-(dT)纤维素层析柱,mRNA 呈现二个洗脱峰,将洗脱峰组份用尿素-高甲酰胺法制样电镜观察.电镜下 mRNA 分子柔软、粗糙,呈弯曲的线状,分子长度约0.3μ(30个统计)  相似文献   

13.
DNA或 RNA瘤病毒能将其遗传物质转入宿主细胞而引起细胞转化 ,这种能力使有关研究者们想到以它们作为基因治疗的基因载体。虽然确定其安全性难度很大 ,但重组病毒法在实验室里行之有效。转基因效能较高 ,只要解决了其安全性问题 ,将在基因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几种主要病毒载体及其特点。1 逆转录病毒载体逆转录病毒包括一大类基因组 ,长约 1 0 Kb的单链 RNA的有被病毒 ,病毒生活史中 ,其 RNA逆转录成双链 DNA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内长期表达。病毒基因组有 gag,pol,env三个结构基因和长末端重复序列 ( LTR) ,包装信号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 IL-2R)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建立大鼠肝癌模型。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q RT-PCR)检测诱癌过程中大鼠肝组织IL-2 m RNA变化,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 IL-2R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肝组织IL-2m RNA水平随病变进展而逐渐降低,癌变组IL-2 m RNA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肝细胞损伤组及增生-硬化组。诱癌过程中大鼠血清s IL-2R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诱癌过程中大鼠肝组织IL-2 m RNA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190-190
生物物理所感染免疫中心唐宏研究员和傅阳心教授在2009年月1月出版的Trends in Immunology上以Do adaptive immune cells suppress or activate innate immunity?为题,系统阐述了他们近来提出的“天然免疫反应需要T细胞参与”的新理论,这个新理论对于深入了解病毒性感染的炎症反应和病毒清除机理,控制免疫低下病人(新生儿、老年人、放化疗癌症病人、器官移植患者或艾滋病人)机会性感染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梁秀兰  韦仙梅  汪水霞  何斌 《大众科技》2021,23(7):84-86,90
目的:探讨崇左边境地区艾滋病住院患者的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及应用效果,为边境地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0年50例艾滋病住院患者开展护理、心理支持、家庭支持与关怀活动,分析心理、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病毒抑制率等变化,研究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模式对心理、治疗、生存质量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84%的患者有焦虑(抑郁);干预后患者无焦虑(抑郁),病毒抑制率为95.34%,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为86%(高于门诊病人81.94%的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不同样本对于心理评估值均呈现出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改善患者心理、治疗、生存质量;人文关怀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封面故事:RNA定位研究RNA定位在涉及极性的确立或维持的很多生物过程中很重要。以前,对在哺乳动物细胞极化过程中定位的RNA没有进行全面的识别,现在,在对响应于迁移刺激的成纤维细胞所作的一项研究中,这一点已经做到。在基因组范围内所进行的一项筛选,识别出超过50个定位到从小鼠成纤维细胞延伸出去的细胞突出中的RNA。这些RNA固定于集中在微管"正"端的颗粒中。这是一个新颖的RNA固定机制,也是微管正端一个未曾料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In nature,plant have evolved a two-layered immune system to protect themselves against diverse pathogens,including bacteria,fungi,oomycetes and so on.The first layer of the immune system is the immunity triggered upon recognition of the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 via cell surface-localized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and is called 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 (PTI).  相似文献   

19.
基因工程     
正CRISPR-Cpf1结合crRNA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黄志伟研究团队揭示了CRISPR-Cpf1识别CRISPR RNA(cr RNA)以及Cpf1剪切precr RNA成熟的分子机制,相关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CRISPR-Cas系统是细菌编码的适应性免疫系统,该系统通过RNA引导的效应蛋白剪切病毒的DNA或者RNA从而抵抗病毒的感染。该系统之一的CRISPR-Cas9系统被用来作为可编程的基因编  相似文献   

20.
正流言:m RNA新冠疫苗可以通过逆转录,将病毒的基因嵌入人体染色体,接种者将因此变成转基因人。真相:这种说法完全是危言耸听。目前全球已经获批上市的疫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m RNA疫苗,另一种是灭活疫苗。无论哪种疫苗,都不会改变人体基因,更不会把接种者变成"转基因人"。灭活疫苗通过化学等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了能引起人体免疫的应答活性,属于传统、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