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中国元素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参与到世界文化的融合中。但遗憾的是,中国元素在国际传播中存在众多误区,不利于中国元素在国际上的传播。这赋予了我国媒体新的使命,即在新的媒体语境下,找到中国元素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新策略,重构中国元素在国际传播中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2.
王继红 《文教资料》2021,(1):32-33,51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如何向世界全面生动地展示中国的发展成果、思想理念,如何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自媒体产业的不断发展,给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分析自媒体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优势,论说它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共情转向,已成为新时代国际传播新格局下我国借助社交媒体进行外宣工作新的侧重点。李子柒的诸多视频作品以其高超的共情叙事手法完美呈现了中华文化中极具共情色彩的元素,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大受热捧,深受海外观众喜爱,从而积极塑造了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本研究通过选取李子柒代表作品《手工布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容选择手法与共情叙事方式,并在对受众反馈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探究共情传播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实践性运用策略,进而阐明其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与共情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在广告中的传承与传播,分析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中的误用现象,对如何正确、规范广告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化意识是中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文化意识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尤其是在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感知、理解和内化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帮助学生学好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传播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功夫熊猫》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夫”与“熊猫”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也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形象大使”。《功夫熊猫》中诸多中国元素的展现以及影片在全球放映的成功,不仅再一次证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人们看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融合的新趋势,这部电影带给中国的启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需要中华儿女有“文化自觉”意识,其次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自身调节并吸收国外经典的文化元素“为我所用”,同时依靠对外宣传来推动其国际传播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越来越多传入中国。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外国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美剧作为在中国传播最为广泛的剧集,在中美两国国际文化交流以及文化传播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因此,美剧翻译中的中国元素也应给予重视。本文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角度,探索了当今美剧翻译中盛行的"中国风",和其在交际层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推广中国文化以"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已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但具体的文化传播策略研究却相当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借鉴他者文化传播经验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基督教在华传播中的文化适应策略为鉴,认为当前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应制定"上层路线与大众传播并举"的传播路线、以特有文化元素吸引更多的受众、利用他者文化体系进行解释,才更有利于异质文化之间的适应及以后的融入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9.
提升文化自信是中国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高等院校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在自媒体广泛应用的时代,高校在提升文化自信过程中面临新的挑战。自媒体的平民化个性化、低门槛易操作和交互强传播快弱化了高校教育主体的掌控力、降低了主流文化教育的深刻性、干扰了大学生文化信仰的价值判断。高校应以问题为导向、以育人为目标、以监督为抓手,趋利避害使用自媒体,帮助高校达到提升文化自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近年来,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的言论在国际社会甚嚣尘上,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其中不仅应重视由官方、政府力量主导的国际传播实践,更应加强、借助民间力量在国际传播中的桥接作用。留学事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作为“他述中国”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兼具中西方文化优势的留学人员群体自古至今都在传播中华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群体因在中外两地具有旅居、学习经历,熟知中外文化差异,能够洞悉海外受众的文化心理和心理需求,对中华文化与外国受众兴趣点的嫁接与把握更为精准。面对留学人员群体,我们可通过提炼中华文化中具象的中国元素,精神层面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处事方法,与世界价值、人类问题接合的中国理念这三层释义,实现让外国受众从产生“文化亲近感”“文化认同感”再到产生“文化好感”的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澳大利亚的华人移民群体的发展,澳大利亚的中文媒体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时至今日,澳大利亚中文媒体不但对当地华人的文化身份和社区意识的确立,对华人在多元文化政策主导下的和谐生存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连接新老移民间的文化和社会关系,为维系和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在澳大利亚,中文媒体已经成为汉语国际传播最重要的渠道,而澳大利亚中文媒体中的中国各地地方媒体的合作版,更为"中国声音"的即时传播和华人乡土认同的维系提供了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的冲击和媒体的市场化导向,使精英文化传播淹没在大众文化传播的潮流中。电视媒体作为中国受众接触最多的媒体,其精英声音的缺失比较突出,凤凰卫视在精英文化的成功传播和特点,对电视媒体的精英文化传播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如果国际传播是一驾马车,那么拉车的马儿便是传播力和影响力,而国际传播人才则是这驾马车的车夫.马好,马车才能跑得快;车夫好,马车才不会跑错方向.文章通过回顾美国、英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电视媒体的国际传播经验,着重从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传播人才两方面来探讨中国电视媒体如何“走出去”,如何在国际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阐述中国电视媒体“走出去”有赖于三个要素:传播力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大力培养.三要素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改善中国电视媒体国际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广告创意中的文化内涵、表现手法和审美内涵的分析,并联系现代广告应用实例,对传统水墨元素的应用价值进行阐述,进而分析了水墨元素在现代广告创意进行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此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现代广告创意中不可或缺的灵感来源,将传统文化的元素合理地运用于现代广告的创意及品牌传播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加入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广告创意,必然更容易得到受众的认同。当然,中国化元素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必须以广告创意为指导,以深刻了解中国文化为基础。恰当的应用才能相得益彰,在达到广告传播目的的同时彰显出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吕师瑶 《海外英语》2014,(14):86-88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论文首先论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对传统节日话题的选取原则,突出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第三部分是对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教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目的是让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更好的传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田甜 《华章》2013,(20)
艺术设计中的时尚创意元素多数起源于本土文化的繁衍。将中国传统文化设计理念注入到当代艺术设计中,无疑是经久不衰的元素。文化对海报设计的传播起到了坚固的信念。当代的涂鸦潮流作为一种新趋势也被人们所接受,任意的形态、夺目的色彩抓住人们的眼球,用视觉上的冲击来传递新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文章日益增多,但大多数是通过对媒体新闻报道的探讨来考察传播效果,对中国媒体为何传而不通、西方媒体为何负面报道中国、我国如何争取国际传播话语权等问题没有进行清晰的学理分析,而宣传特性更是国家形象传播中的最大困境。本文把既定的媒体传播政策、国际传播规则及国家形象建构结合起来,认为国家行为是国家形象的根本,媒体是操纵者建构的产物,媒体的公信力及媒介建构十分重要,媒体对事实的报道与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以丝瓷茶为重要物质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随其对外输出也承载了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的使命. 在新的形势下,结合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研究中国物质文化符号的传播史及文化符号的特点,将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及魅力的展示.  相似文献   

19.
春节文化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平台,在春节文化的教学和传播方面担负重任。文章以汉语国际教育为出发点,以春节文化内涵为视角,探究春节文化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文章日益增多,但大多数是通过对媒体新闻报道的探讨来考察传播效果,对中国媒体为何传而不通、西方媒体为何负面报道中国、我国如何争取国际传播话语权等问题没有进行清晰的学理分析,而宣传特性更是国家形象传播中的最大困境.本文把既定的媒体传播政策、国际传播规则及国家形象建构结合起来,认为国家行为是国家形象的根本,媒体是操纵者建构的产物,媒体的公信力及媒介建构十分重要,媒体对事实的报道与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