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名片(Business Card,又称Name Card、Visit Card,或简称Card),是现代商务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中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双语名片的使用率和重要性不断提高,一张翻译得体的名片成为跨国交际中不可取代的媒介。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浅析中文名片翻译中的原则与方法,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
名片翻译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技巧。本文就名片英译的技巧作一简介,它包括单位和部门名称的英译,街名、路名的英译,职务的英译及人名的英译几部分,这些技巧可以用于教学,也可以满足人们翻译、印刷名片时的有关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时代发展进步的同时,外国电影的欣赏也成了我国人民娱乐消遣的一种主要方式。影片的名字是电影的第一张名片,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该电影的票房收益和名声名誉。让英语电影的片名翻译入乡随俗,体现出浓浓的中国韵味,是吸引中国观众走进影院观看,提高经济利益的关键。本文将重点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翻译时应考虑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出适合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进而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中国翻译史的源头是佛经翻译,而西方翻译史则始于另一部宗教巨著——圣经翻译。在中西翻译史上,如何翻译宗教文献至关重要。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虽然在具体内容、翻译分期、信徒和对应的时代背景等方面有所差异,但两者都经历了直译、意译、直意译相结合的发展历程。本文将对比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旨在探求宗教类文献翻译中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从"语言翻译"向"文化翻译"的转向,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翻译研究的学术视野,并且为中国翻译研究提供了思考和认识问题的新视角。文章分别对西方翻译研究和中国翻译研究从语言翻译向文化翻译的转向进行了评介和分析,并对中西方翻译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蒋华 《英语辅导》2011,(1):154-155
商标如同人的名字,是商品的“黄金名片”。在国际商品贸易日益增长的今天,商标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翻译童车商品商标已经成为童车生产企业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商标的基本特点和功能,提出一些如何翻译童车商标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英文商务名片的使用日益广泛。然而,由于中外文化及名片使用的差异,商务名片的英语译文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商务名片的翻译要在准确性、简洁性及交际性原则的指导下,将定译、音译和意译等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商务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8.
翻译目的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的西方翻译理论模式。从西方翻译目的论入手 ,从作者的目的和译者的目的两个角度论述了目的论对英汉互译的指导作用。从一些具体的佳译实例和一些翻译失误的分析中得出结论 :译者要想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就必须考虑翻译目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西方翻译标准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标准一直是翻译理论界争议最多的一个领域。中西方对翻译标准的内容界定不同,研究取向也各有不同,但中西方翻译标准始终并行不悖,且存在共通之处。本文在分析中西方翻译标准典型特征的基础上,对中西方翻译标准的发展走向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方翻译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对佛经的翻译活动和西方世界对《圣经》的翻译历程分别体现了中西方对翻译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在对中西方宗教翻译历史做了简要回顾的同时,也对二者的翻译理论进行了大致的比较,以期从中发现中西方翻译传统的相似性及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的依据,中西方的翻译理论家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一直都在进行,提出了各种不尽相同的观点。本文回顾了中西方翻译标准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指出我们不应用一种绝对的、纯客观的标准去衡量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2.
以谭载喜的《西方翻译简史<修订版>》为依托,阐述西方翻译史上的"明争暗斗"。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整个西方翻译历史划分的各种观点,第二部分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辩证观为理论依据,分析西方翻译历史中直译与意译的辩证关系。以此,生成对我国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发展的建设性启发。  相似文献   

13.
刘燕  童琳玲 《培训与研究》2006,23(1):121-124
奈达是当代西方语言学界最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之一,他的翻译思想是西方翻译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玉石。本文介绍了奈达翻译思想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其翻译观的后期转变,论述了奈达翻译思想及其转变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翻译已经成为西方译学界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而在我国普遍认为女性主义翻译对中国翻译实践的影响是很小的。通过对丁尼生的一首无题短诗的翻译进行分析和研究表明女性主义翻译的视角早已自然而然地存在着,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翻译实践,只是相对于较为深刻和极端的西方的女性主义翻译而言,这种存在或影响更为温和与保守。  相似文献   

15.
<圣经>翻译在西方翻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王.从纪元初期直到今天,人们对<圣经>的翻译从未停止过.它所涉及的语种范围、译本种教及译本的使用频率等,都是任何其他作品的翻译所不能比拟的.本文回顾了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及现代<圣经>翻译的历史,勾勒出了波澜壮阔的西方翻译史上<圣经>翻译的发展画图.  相似文献   

16.
刘建华 《文教资料》2008,(25):57-59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是起源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一种激进的翻译理论,是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解构.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出发,对中国翻译活动进行解读,并指出在其影响下中国翻译的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   

17.
西方翻译史的系统研究,目前在我国是一个空白。即使在西方,也仍处在刚刚兴起的阶段。这方面的著述为数甚少,远不及西方文学史、西方美学史、西方语言学史等其他学科活跃。湖南师大外语系青年教师谭载喜撰写的《西方翻译简史》填补了这一空白。全书十六万余言,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分古代翻译、中世纪翻译、文艺复兴时期翻译、十七至十九世纪翻译、现代翻译等五章,并有导言,参考书目表,大事年表及名目索引。在导言部分,作者概括地分述了西方翻译实践和理论的梗概、变迁及其发展。在随后各章分时期,分阶段对两方翻  相似文献   

18.
西方翻译理论家本杰明和韦努狄都对透明的翻译这一概念有过看似令人费解的论述。本杰明所提倡的透明的翻译实质是异化的翻译,韦努狄所抨击的透明的翻译实质是归化的翻译。两种提法是殊途同归、即都主张异化的翻译。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更早期的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  相似文献   

19.
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历来为翻译界学者们褒贬不一。为了通过译作重塑中国文化身份,使西方人认识中国文化的真正价值,并由此改变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否定态度,译者采用了相应的语言翻译策略和文化翻译策略,但结果却导致译作承载了浓重的西方文化概念,与译者的预期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0.
品牌作为商品的“黄金名片”,无论是对于想打入国门的洋商品,还是想进军世界的中国货,其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结合当今世界上的一些知名品牌,就跨文化因素对品牌翻译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