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小学生》2008,(7)
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的零花钱从来没有我的同学们那样多。  相似文献   

2.
沈湘 《班主任之友》2006,(12):61-61
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的零花钱从来没有我的同学们那样多。这还不算,他每天开车去公司时,都会经过我们学校,可是无论我怎样央求,他从来不肯让我搭他的便车,我总是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去上学。为此,我在心里很瞧不起父亲,有时甚至恨得咬牙切齿。我将母亲的病逝全部怪罪在了父亲的头上,母亲肯定是受不了父亲的…  相似文献   

3.
正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  相似文献   

4.
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  相似文献   

5.
我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听邻居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父亲对于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开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却从未从那里得到过像同学们那样多的零花钱。这还不算,他每天开车去公司时,都会经过我们学校,可是无论我怎样央求,他从来不肯让我搭他的便车,我总是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去上学。为此,我在心里很瞧不起父亲,有时甚至恨得咬牙切齿。我将母亲的病逝全部怪罪在了父亲的头上,母亲肯定是受不了父…  相似文献   

6.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母亲三十多岁,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  相似文献   

7.
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  相似文献   

8.
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但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  相似文献   

9.
表达     
阅读材料那天,我和父亲在电话里断断续续聊了一个多小时,要不是母亲不在家,我想,我们是没有机会这么聊天的。从小到大,我与父亲的交流多半是用眼神和肢体动作来暗示的。父亲接电话时,我有些诧异,因为每一次都是母亲先接上电话,就算是父亲接的,也会马上把电话递回给母亲。父亲明  相似文献   

10.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于是,去年春夏,母亲在老家住了三个多月,我接她回来后,发现她身体明显好于在郑州时,我就问母亲原因,母亲说:"人是离不开太阳的。在城里,你整日寻着晒太阳,到乡里,太阳一直跟着你。"  相似文献   

11.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30多岁的母亲,她有个七八岁的儿子。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为了照看孩子,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儿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看见,疯了似的跳进水里,一把抓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珍宝     
李代金 《下一代》2013,(2):29-29
姐姐告诉我说父亲有珍宝,问我知道是什么不。我摇头。我真的不知道父亲的珍宝是什么。父亲一直神神秘秘,将他的珍宝锁在一个小箱子里,再放进一个大铁箱子里,并在外面加了一把特大的锁。父亲的珍宝,从不示人,问母亲,母亲也摇头说不知道母亲都不知道父亲的珍宝,可见其有多么珍贵、  相似文献   

13.
奶奶与父亲     
尹定瀚 《课外阅读》2012,(15):16-17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孩子七八岁。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孩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像疯了般地跳进水,一把抓住儿子。只可  相似文献   

14.
父亲土地我     
杨涛 《陕西教育》2001,(2):43-44
从我一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便注定了我要做一个农民的儿子,也要有一个农民的父亲。 父亲,是千百万农民中平凡的一个。听母亲说,父亲原先是一个学识颇深的小学教师。后来因为爷爷有了病,奶奶又上了年纪,我和弟弟还都很小,家里八亩多地,只有母亲一个人干,实在太难,他才忍痛离开了他心爱的学生,回家务了农。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照片     
我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一个孩子,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我看见别的小伙伴身边不但有母亲,还有父亲时,我就想:我的父亲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亲 1米 75 ,我的母亲 1米 6 8。父亲和母亲谈恋爱时 ,父亲剃着平头 ,母亲留着长发。认识父亲的人说 :“那是谁家的闺女 ,真漂亮 !这傻小子还真有眼光。”认识母亲的人见了说 :“小伙子真是体面 ,这姑娘福气好啊”。秋收的季节 ,母亲没带上什么嫁了过来。父亲和母亲从此生活在一起。父亲很勤劳 ,母亲很贤慧。父亲干完农活就到水田里去捉些鱼虾 ,用荷叶包着拿回家 ,煮了给母亲补身体。母亲怀了我 ,就在家里煮煮饭 ,给公公婆婆端点水。那个小阳春 ,我从娘胎里出来了 ,从此 ,家里多了个我。母亲把我托给了公公婆婆。母亲剪了长发 ,和父亲…  相似文献   

17.
一束玫瑰     
在我三岁那年,我的父亲在一场车祸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之后的十几年,只有母亲和我生活在一起,似乎母亲和我都被笼罩在父亲去世的阴影下。我对记忆中早已形象模糊的父亲总怀有一种无法表达的情感,每次母亲带一位“叔叔”回家来,我总躺在自己的床上,反锁着房门,不管母亲说什么,我就是不出门。我知道,我在母亲心中总是第一位的,只要我不喜欢,母亲是不会再结婚的。我总觉得不能让另一个人取代父亲的位置——让一个感情疏远的人来代替父亲,这无法接受。而一束玫瑰改变了一切。  相似文献   

18.
一我是家里的老四。我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四日,而父亲的生日则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我仿佛是上天特意赐给父亲的一件礼物。“瞧,我们的儿子!瞧,他睡得多香!瞧,他多好看,多可爱呀!”父亲把我抱到母亲的身边,特别兴奋地说着话,没完没了地说着话。父亲显然是太高兴了。在我满周岁时,父亲特意带着母亲和我从矿区回到故乡,为我置办盛大的酒席。酒席上,父亲醉了。二很早我就学会了走路,为此家人很高兴,甚至有点为此而骄傲。也很早,病魔就缠住了我,令我丧失了走路的权利,令母亲流泪。那时我还太小,并不明白母亲为何流泪,也不明白走路对我意味着…  相似文献   

19.
弟弟出生时左手缺一截手指,落得“九个半”的一个绰号,和别人打架也大多因别人嘲笑他这个的结果。母亲身体不好,干农活时我是她的主要帮手,而弟弟往往只凑个人数。父亲在县城里上班,离家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还要翻过两座山头,所以回来得较少。父亲常教导我,弟弟的手有缺陷,和他相比,我算是幸运的,有什么事情不能让着他呢?我初中毕业那年,母亲再一次病倒了。父亲急匆匆赶回,东奔西跑治好母亲的病后,家里积蓄也一干二净了。看着父亲憔悴的脸,我提出让弟弟读书,我到父亲工厂里学手艺去。父亲犹豫了好长时间,最后才说“:好,我也想提前退休,你母亲…  相似文献   

20.
<正>我的父亲是一个货车司机。为了多赚钱,他总是跑长途送货,出门十天半个月是常事。为了赶时间和保证货物安全,父亲吃饭、睡觉都在货车里。我的童年生活里,常常只有母亲的身影。但母亲也得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偶有照顾不过来的时候,我便越发想念父亲。父亲每次出发前,我都要扯着他的衣角哭闹许久。后来有一次,看我哭得太过伤心,父亲咬咬牙,把我带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