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从作家特殊的家庭、身世和极具戏剧化的生命体验出发,探析叶广芩创作家族小说《采桑子》的深层动机,认为一种源于内心的强烈叙述欲望是其家族小说创作的最直接的心理动因,家族小说不过是她宣泄自己叙述欲望的一个闸口。  相似文献   

2.
叶广芩创作家族小说《采桑子》的深层心理动因,是出自内心强烈的叙述欲望,家族小说不过是她宣泄自己叙述欲望的一个闸口。独特的家庭身世和生活经历,极具戏剧化的生命体验,使其小说蕴含着浓厚的以“真实”为生命基调的散文化特质,这是作家表达叙述欲望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叶广芩以一系列满族题材小说回顾历史,书写民俗,展现了她对家族及所属民族的认识与感悟,并立足于现实,揭示了满族传统文化逐渐走向没落的现状,于字里行间充斥着眷恋与同情、反思与批判的复杂情感。因此,叶广芩满族题材小说展现了文学审美和民俗研究的双重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此文从叙述学的角度,对这个充满了魅力的长篇小说进行技术性的分析。每一个有特色的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叶广芩的长篇家族小说《采桑子》在叙述话语方面,一个较为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叙述视角的越界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叶广芩在当代文坛属于一位大器晚成的作家,其辉煌的家族背景构成她小说创作上的与众不同。她的作品不仅记录家族兴衰,而且与她个人经历密切相关。90年代才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她,自然也在创作中表现出了属于90年代特有的时代背景,陕西-北京-日本不断交换的时空环境,为叶广芩创造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本文试图从她汲取90年代的多元价值观、阅读模式的图像化和大众传媒传播手段三个角度浅析其创作与90年代的关系。同时也应看到叶广芩且行且止的创作方式也在评论者笔下产生分歧,挂职也成为作家进一步创作的源泉所在,这也是属于90年代特有的创作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蒋韵的家族小说《栎树的囚徒》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女性立场。她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在"他们的历史"中处于被遗忘、被抹煞和"被看"地位的女人,借助三个女人心灵的诉说,构建了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家族历史,写出了这一群女人渴望自由却无地自由的"囚徒处境",并揭示了她们悲剧命运的实质及根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的现代性重组使得许多现代作家陷落"家道中落"的命运。这种命运构成作家们挥之不去的心理症结,他们的叙述世界隐含着家族破败的结构性图景,作家们甚至由此建立起对于世界、历史、人世、生命等的某种怨恨性理解,这种怨恨与现代启蒙和革命文化相勾连,使得他们的文学叙述充满着来自经验世界的批判性情感力量,形成现代文学的某种悲剧特质。  相似文献   

8.
《采桑子》是叶广芩创作的关于满族贵胄后裔生活的长篇小说,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都有其独特性,全篇采用独特叙述视角,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娓娓道来。通过分析作者独特的创作背景,加之解构、比较全文的叙述角度,探究文本第一人称视角与第三人称视角相互交织的独特叙述方式,我们从而可以了解到,其起到的完整小说故事情节与整体结构、丰满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态度和家族情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叶广芩的家族小说《采桑子》,以真情感动人心,本文从对故人、对传统文化的留恋与向往和对家族衰微、精神堕落的哀叹和反思两个方面,来展示叶广芩作品追忆过往、镜照现实的情之真、意之切。  相似文献   

10.
张炜家族小说是通过对家族历史和家族变迁的再现来透视整个民族历史的变化进而完成对历史的阐释。家园寻找和文化寻根是其家族小说重要的内涵。道德理想主义姿态和充满人道主义悲悯情怀的叙述方式是其家族小说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