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不仅是我国公共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以甘肃省高考成绩和招生优惠政策为个案的研究发现,当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差距更大;社会调查研究表明,公众认为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增进共同性,同时也感知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强化差异、降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问题。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和完善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但需适时将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发展为“差别化支持政策”,遵循增进共同性、公正性、精准性和协调性原则,实施区域与个体精准的差别化支持政策,注重从“结果”的差别化支持向“过程”的差别化支持转变,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处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历史经验,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实事求是地分析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状况,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统领民族工作,长期坚持党的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切实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政策上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虽然大部分是邓小平在主持西南地区工作时形成的,但对于今天处理我国民族问题,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长期而又艰辛的探索,从早期主要强调民族自决权和联邦制,到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民族理论的多样化发展,再到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终确立。党对于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的,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以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我国民族关系的新观点新方法。他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家庭论、两手论、民族共同体论、差别论、人心论、交融论等指导民族关系的创新的具体方法论。这些具体方法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论视野和实践范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新境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推进提供了科学指南;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话语体系,并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对于突破世界民族问题的困境,都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把解决民族问题,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本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点和现实的具体情况,以马列主义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根本原则,经过几十年的革命实践探索,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实现了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在这过程中,使党的民族的基本政策,即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断巩固和完善,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成为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把钥匙。党的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政策,已成为巩固祖国统一,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发展观,对于新时期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本质及其发展道路、发展途径和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对我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及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下均简称“二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制定的关于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在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这一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总结历史的经验,对于我们提高坚持新时期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增进民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从当地的民族特点、民族文化、民族经济、民族企业、民族政策等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当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所遇到的问题的原因进行因素分析。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假设,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进行理论研究,并从实践上在一些民族地区的职业学校进行试点,对理论进行检验和总结,为当地政府在政策制定和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邓小平同志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在总结建国以后我党在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其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其民族观的主要内容是强调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重要性。立足于民族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新时期我们开展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处理我国民族关系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并付诸实践,发展和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特征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民族革命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关于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逐步结合起来,作出中国走民族区域自治道路的历史选择,了世族区域自治作为党的基本民族政策的政策定位,创立了崭新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和谐”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时代特征。针对影响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因素的新特点,通过政策调控、法律调控和社会调控,切实解决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阐述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亲民政策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思考这一政策对中国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指出这一政策将成为凝聚和团结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功处理国内民族问题,关键在于有正确的民族政策,而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其科学的依据,其一,全面考虑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事实;其二,全面考虑了56个民族在发展水平和化风俗上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其三,深刻总结了我们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其四,借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民初北京政府制定的民族政策不仅尊重和保护了少数民族的各种权益,而且把少数民族纳入到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作为平等的一员,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建立新型的民族国家,体现了民初北京政府开明和进步的一面;但其民族政策主要针对满、蒙、藏、回等几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而对其他少数民族则很少顾及,显示其民族政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从真正维护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出发,提出了许多关于民族、民族问题和如何解决民族问题的独特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民族政策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金代民族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王朝是一个以女真族为主体、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多民族联合政权。其民族政策有三个基本思想,一是确立和巩固以女真为主体的多民族联合政权,二是确保统治民族的利益.三是积极学习中原文化,提高民族自树能力。金代民族政策除具有阶级社会所共有的民族压迫特点外,还具有更强的民族特点,那就是统治民族女真族积极学习先进的汉文化,这个倾向是进步的。金代民族政策对令天我国"中华一体"民族格局的形成起了重大的历史推动作用,金代民族多元一体是元代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先河。  相似文献   

18.
实施西部大开发 ,将为 2 1世纪我国经济的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将有力地增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调动全国力量参与国际竞争和拓展国际市场。同时 ,把这个战略决策实施好 ,对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对逐步达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实施西部大开发 ,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决策 ,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决策 ,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之举。这样 ,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灵魂的论述。阐述教育工作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深理解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对21世纪中国的战略性地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Minority language literacy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for any multi-nationality country. China sticks to the policy of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ethnic minority groups to use their own languages and writing systems. In education, considering communications among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ethnic groups, a bilingual education policy is being implemented by insisting on teaching students in their own ethnic languages; when the mastery of their own languages has been achieved, bilingual teaching will be employed.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bilingual teaching for minority ethnic groups: teaching in their own languages, with Mandarin Chinese added; teaching in Mandarin Chinese, with minority languages added; teaching both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in minority languages. The biggest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implementing bilingual educ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are the editing of language textbooks and supporting materials for minority ethnic groups and the training of ethnic minority teac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