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苹果的分法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小学教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和智力发展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一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但有一个答案至今震撼着我的心灵。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到一个苹果。后面接着写了原因:假如爷爷买来一个苹果,他一定不会吃…  相似文献   

2.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与智力发育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了。但阅卷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在那道题下写出了答案。其中有一个答案震撼着我的心灵。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  相似文献   

3.
一位数学老师为入学一年的孩子出了一道题:假如你家里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人能分到几个苹果?由于打字员的疏忽,这道题被打印成:假如你家里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老师想,题错了,也就不可能有答案了。  相似文献   

4.
从师范学校毕业以后,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这道题应该很简单。  相似文献   

5.
满分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在二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  相似文献   

6.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与智力发展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道  相似文献   

7.
《小读者》2008,(7)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与智力发展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  相似文献   

8.
张美如 《师道》2007,(10):38-38
今天看到学生做的一道数学题,泪水不禁润湿了我的双眼。那道题涉及的文章是这样的: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试卷发下去后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9.
答案满分     
《家教世界》2010,(11):5-5
这是一所专为农民工子弟开办的学校,刚进行的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中有这么一道题:假如你家里有5口人,爷爷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答案是2个。但试卷收上来后,老师才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把试题中"10个苹果"的"10"打成  相似文献   

10.
我曾在一所农民工小学一年级教书。有一年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一道算术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了10个苹果,每人可以分得几个苹果?本来,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  相似文献   

11.
思维定势是一个人对同类问题,多次用相同的思维方法而获得成功的解决,以后对于相似的问题就不作新的探讨而倾向于作出习惯反应。定势不仅影响到对事物的评价和对物体的知觉,而且影响到对问题的解决。如:"篮子里有5个大小一样的苹果,由5个小朋友平均分,分到最后篮子里还有一个苹果。问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该题的答案是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一个苹果。但此题让高年级学生来做,答案大多数是每个小朋友分到个苹果。他们的理由是分到最后篮子还"剩下"一个苹果,所以应从总数里减去回。这就是思维定势的影响,最后留在篮子里的苹果就是"…  相似文献   

12.
一本数学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题:“树上有3只鸟,打死了1只,树上还有几只鸟?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想出几种答案?”乍看这道题时,我在心里默默地笑了,孩子们嘛,不一定知道。  相似文献   

13.
又是一个阴天,今天数学测验。考试中,我为了一道加分题冥思苦想了很久,以致前面的题还来不及检查就交卷了。后来,与同学们一对答案,才发现自己花了许多时间做的这道题,没有一个同学的答案与我相同。惨了,惨了,肯定是我错了。迈着沉重的步代,我推开了家门。眼瞅着妈妈这会儿有空,我就问:“妈妈,您看这道题怎么做?”我边说边把图画出来。妈妈一看,说:“这题呀,你有没有办法求得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和两个空白三角形的面积?”“能!”我三下五去二,就求出了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嘿,答案居然跟同学们的一模一样。“妈妈,不可能的吧,这样就完了?”…  相似文献   

14.
俱乐部     
多此一问母亲引导小米学算术。“假如冰箱里有12根冰棍,你和你的2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几根?”“我知道你的做法,”小米叹着气说,“还不是每人1根!”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6页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13-□=□显然题意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大多数的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都是这样的:“一共有13个△,左边有6个,右边有几个?”“一共有13个△,拿走了6个,还剩几个?”当我正要让学生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时,平时爱调皮捣蛋的学生朱××站了起来:“妈妈买来13个苹果,我送给奶奶6个,还剩几个?”“上面画的是△,怎么能说成苹果呢?”“哦!你把△想像成苹果,还送给了奶奶,真不错!”学生们议论纷纷。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  相似文献   

16.
谁错了     
老师:“假如你们每人有一个苹果,我再每人给一个,那么,你共有几个苹果?”“两个!”大家说。只有佳佳说“三个”。老师:“佳佳,你错了,是两个。”  相似文献   

17.
<正>升入初中后,你是不是也遇到过爸爸妈妈让你帮小学的弟弟妹妹补课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那些小学生题目对已经是大孩子的你来说肯定是小Case。然而,假如遇到了下面这道"小学数学神题",你可真的有把握能找出答案?据说,这道题可难倒了不少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哦!  相似文献   

18.
幽默专辑     
侄几答题 校长考我五岁的 侄儿:‘你有三毛钱, 买了一根三毛钱的冰 棍儿,还剩几毛?” 侄儿答道:‘万受毛 儿了,’ 教,【子学数学 儿子已经会算十 以内的加减法了,为 了培养他的应用能 力,我给他口头出T 一道应用题:“你昨天 ,乞了两个苹果,今天 吃了三个,一共吃了 几个?” 儿子答道:‘,0个>’’ 我没想到儿子会答错,便跟他讲:“怎么 会是O个呢?想想看,你昨天吃的两个苹果 加上今天吃的三个苹果,一共是多少个?” 儿子非但不开窍,反而委屈地哭了:“怎 么就不是0个呢?都变成屎拉出去了,哪里 还有苹果?呜呜呜……” 比赛 我陪四岁的儿子玩赛跑,…  相似文献   

19.
案例“ 这是一节数学课。陈老师走进三年级(2)班的教室后,准备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于是便在黑板上给学生出了一道数学题:如果你的家里有5个人,有10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  相似文献   

20.
数学自习课上,我正在拼命地思考一道题的多种解法,符老师来了一句:“你为什么要这样作辅助线?”我解的这道题正好就是画辅助线的,奇怪了,辅助线就这样作呀,还能有什么“为什么”?脑子里一蹦就蹦出来了呗!后来仔细想想,似乎还真有个“为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