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人把“招领启事”、“寻物启事”等误写成“招领启示”、“寻物启示”。这是由于不知道“启事”是什么意思造成的。古人所谓“启”是一种文体,它的意思是“陈述”,“启事”是陈述事情的书信。后来报纸上发表的公开信也叫“启事”,现指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而“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可见这两个词的意义大不相同。我们在使用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2.
一天,在学校几个办公室的门上,都贴了一张“招纳启事”。有个自称“北京社会青年联盟”的组织在教师里招收新会员。“招纳启事”中,写有这个组织的宗旨、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并要求凡参加这个组织的成员都要填写登记表和交纳会费。 见到这个“招纳启事”,教师们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3.
早自习时,马虎在黑板上写了一则寻物启事:“本人昨天在打扫卫生包干区时,不慎丢了一串钥匙,如有拾到并送还者,本人定当重谢,决不失言。马虎,即日。”“经过努力,马虎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 连启事也写得文绉绉的,”聪聪看了不禁夸  相似文献   

4.
某闹市区广告栏贴出一张“寻物启事”;“本人昨日下午不慎在401路公交车上遗失一张洗衣机提贷单,有拾到并归还者,本人愿付酬金200元,决不失言。”路边两青年看见后竟为其中的一个词争论不休。甲说:“‘启事’中‘失言’是‘食言’之误。”乙说:“不对,语言怎么能吃呢?显然用‘失言’是对的。”甲反驳道:“语言怎么能‘失掉’  相似文献   

5.
平时,我们在墙壁上时常看到一些引人注目的失物启事,有的如此写道:“失物启示:因本人不慎,昨天在教室丢失×××,如有哪位好心的人检到,请告知×××,本人不甚感谢!……。”此类启事,屡见不鲜,每每看到这些,总觉得格式一样,错误雷同,似乎出自一家之手。寥寥数语,错误就有两处。其一,“启示”,应为“启事”,两者合义各异,不可通用。“启示”应解释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事”则是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  相似文献   

6.
1911年,新文学倡导者刘半农,有次为了编一本“骂人专集”,便在《北京晨报》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公开征求各地骂人方言。语言学家赵元任看到这则启事后,一时兴起跑到刘半农那里,用湖  相似文献   

7.
《成才之路》2011,(30):I0016-I0016
1935年,教育家蔡元培辞去23项兼职,专任中央研舞院院长,但每天请他题字写书和求职拉关系的人仍然络绎不绝。为了专心治学,蔡氏特地在报上刊登了“三不启事”:一不兼职、二不写稿、三不介绍职业。如果以“重视人际关系”的现代人眼光来看这个“三不启事”,简直是“不通人情”!  相似文献   

8.
[片断一]解读招领启事 课件出示“招领启事”: 招领启事 本人在校园里拾到人民币若干元,请失主前来认领。  相似文献   

9.
张伟兴同学问:《错字小议》一文里在谈到“正和误和平共处”的错字时,举了“一个不大容易遇到”的例子,即1981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第八版上的一篇小文章《“启示”的变化》。作者认为这篇小文章“连标题带正文,两个‘启示’,四个‘启事’,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表示作者(编者?校者?)还拿不定主意呢?”但就是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错”在哪里。究竟“错”在哪里呢? 《“启示”的变化》中两个“启示”和四个“启事”是“正和误和平共处”了。将两个“启示”都改为“启事”可不可以?可以,但完全没有必要改,改了反而会削减这篇文章的艺术魅力。我认为文中两个“启示”是作者有意写的两处错,并不是“拿不定主意”而出现的错字。其一,正文中“过去学生宿舍楼门口屡屡露脸的‘遗失启示’被‘招领启事’代替了”这句话里的“启示”,是“过去学生宿舍楼门口屡屡露脸的”,是作者有意展示的贴“启  相似文献   

10.
早自习时,马虎在黑板上写了一则寻物启事:“本人昨天在打扫卫生包干区时,不慎丢了一串钥匙,如有拾到并送还者,本人定当重谢,决不失言。马虎 即日。”  相似文献   

11.
时下。当你徜徉在校园内,每天都能看到一些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启事”,它们亦庄亦谐,让你捧腹,让你莞尔、当然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你。“重金”诱惑式。重赏之下,还物必速。“启事”者对此深信不疑。“愿以原物十倍之价钱重谢”、“重金酬谢”之类的“悬赏”,他们乐得写在“启事”末尾,并以朱笔圈点。其实这“重金”亦不过是花拳绣腿,糊弄人而已。读书人身上本无几文大钱,何况分文不进的学生。但寻物心切,不得已而为之,有时也能“歪打工着”。运气好时,他们的感激涕零,还会使还物者觉得于心不忍而羞提“重金”。以情感人式。…  相似文献   

12.
<正>多年的写作习惯告诉自己,没有情境,就难以成文。所以,冬日午后的暖阳下,阳光铺了满满的一桌,看着桌面无处可逃的纤尘,还有那份主题征文的“启事”,记忆的通道忽然洞明起来,带着我走进“我与《作文新天地》”的“旧天地”中。  相似文献   

13.
“太空少年”诞生啦 前年9月的一天,我放学一回到家,妈妈便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她在网上看到一则面向全国选拔“中关太空少年计划”的“太空少年”的启事,她知道我一直是太空迷,所以极力鼓励我参加这次选拔赛。  相似文献   

14.
这两个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和常用的。现如今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张贴着这样的“启示”或那样的“启事”,到底哪一个正确?见到“敬启”一词,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写信时的一个常用词,可是它该怎样使用才算得体?对“启示”和“敬启”人们在使用时却常常发生常识性的错误,这可能是由于没弄明白它们本来意义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送”的由头:在去年的《语文报》上,我们刊登了一份《语文世界·红A版》“快乐大赠送”的启事。内容很简单:只要老师们提供一个“教师资格证”的复印件,我们将会赠送老师们半年的《语文世界·红A版》。启事登出之后,老师们将信将疑———真的有这么好的事?但近千名老师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寄来了“教师资格证”的复印件,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也由学校开了证明寄来。我们为这些老师们寄出了我们的《语文世界·红A版》,并在寄了三期以后,又给老师们寄了一封信,表达了我们愿意和他们真诚交友的愿望,并诚恳地向他们征求办…  相似文献   

16.
张勇 《学习之友》2014,(8):35-36
1946年5月19日,也就足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的第五天.在一版报眼位置上刊出一则《边区政府重要启事》,公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对“公马”问题的决定。所谓“公_屿”,就是军政首长所乘用的役马,也就是今天的“公车”。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上午,我来到学校,一眼就看见传达室门口围着一群同学。我觉得奇怪,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张“拾名启事”。上面写道:拾名启事今有本市五保户马大娘拾取我校同学姓名4个,有赵青、王英等,这些姓名是他们在给马大娘家做好事时丢失的。请丢失姓名的同学迅速来校长室联系。校长室6月22日我一看见这张启事,脸发烧,怀里像揣着一只小兔,心儿怦怦直跳。我偷偷看看周围的人,幸好没人发现我。我赶紧钻出人群,一见赵静,我忙拉拉她的衣角,她也焦急地向我眨眨眼。我们一溜小跑来到墙角边。“怎么搞的?校长已经知道这件事了,怎么办呢?”赵静急得直跺脚。…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江苏教育·中学版》关于举办第二届“五·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竞赛的启事刊出后,立即得到各市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它们纷纷转载启事,印发通知,要求广大青年教师认真参加这届由省教委委托江苏教育杂志社和省教委中学教育处共同举办的“五·四”杯论文竞赛。苏州市教  相似文献   

19.
《光明日报》1月8日刊登钱建强的文章说,几天前,有好事的网友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公安分局发布的一则失物招领启事转贴了出来。启事十分简单:一张五毛钱硬币的照片。其下文字说,“王营镇小学六一班学生蔡卓樾在西马路口捡到一枚硬币。交给了正在西马路口执勤的交警,请失主迅速带身份证件到我局领取”,最后是联系电话。  相似文献   

20.
毋庸置疑,“校墙文化”是时下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一种元素。
  先看校门外的墙上,一排排荣誉奖牌、一段段“办学理念”、一幅幅“公示信息”,经常更新的“活动启事”、“招聘公告”、“校舍布局”……自然“读墙”已经成为每个出入者的“第一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