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单句中语气词能出现在以下句法位置上:主语和谓语之间、状语之后、述语和宾语之间、述语内部、述语和补语之间、双宾语之间、双重定语之间、名词性并列成分之后、动词性并列成分之后、形容词性并列成分之后、句子特殊成分之后。句中语气词的使用受语体因素的制约、结构的制约、音节的制约、口气的制约。句中语气词并没有表达语气的功能,只有预示停顿和表达口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英语的"形名"结构一般情况下可以对译成汉语的"形名"结构,但有时却需要转译成"名形"结构,是对译还是转译取决于一定的语义条件。其规律是:当"形名"结构的"形"与句中的任何非直接成分之间在语义上不存在紧密的语义关系时,"形名"结构应该对译成汉语的"形名"结构;但是当"形名"结构的"形"与句中某个非直接成分之间在语义上存在因果或其它紧密的语义关系时,"形名"结构要转译成汉语的"名形"结构。  相似文献   

3.
语气词"啊"、"呀"、"吧"、"嘛"和"呢"5个语气词各有不同的语义。"啊"带有感叹的意味,"呀"表示惊讶,"吧"表示试探,"嘛"表示显然,"呢"表示对比。除了句尾,这些语气词也可以用于句中话题后,表示停顿和强调等意思,也有不同的意义。这些语气词用于句末和句中都具有语篇衔接的语用功能,但是由于语义不同,衔接的方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作为话语标记和语气词的"算了",均从"算+了"的结构发展而来。"算+了"结构主要处于两种句法环境中,一类为名词性成分充当主语的单句,另一类为复句后一分句或紧缩复句的后件。前一类句型,经主语脱落,"算了"发展为话语标记;后一类句型中的紧缩复句前件变为凸显成分,成为单句结构,"算了"虚化为语气词。  相似文献   

5.
语气词"着、个、则个、些"产生于近代汉语,明清时期逐渐趋于衰微并最终消失。通过研究《西洋记》中的语气词"着、个、则个、些,"分别简述其历史来源并描写其使用情况。其语气意义:"着"在祈使句末是表达自身意愿,并促请对方考虑或执行,在陈述句末表示情况的变化或行为的实现;"个"单独用作语气词极少有人提到,"个(则个)"在祈使句末意义与"着"相当,在陈述句末和句中停顿处,语气意义是申明事实存在,略带夸张。"些"尚处在语法化过程中,未最终虚化为语气词。  相似文献   

6.
山东莱芜方言中的语气词"来"可用于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句末,在不同的句类中,也会表达出不同的语气意义。其中"来"和"咧"存在功能互补现象,"来"不能出现的句类"咧"可以出现。  相似文献   

7.
语气词"着、个、则个、些"产生于近代汉语,明清时期逐渐趋于衰微并最终消失.通过研究《西洋记》中的语气词"着、个、则个、些",分别简述其历史来源并描写其使用情况.其语气意义:"着"在祈使句末是表达自身意愿,并促请对方考虑或执行,在陈述句末表示情况的变化或行为的实现;"个"单独用作语气词极少有人提到,"个(则个)"在祈使句末意义与"着"相当,在陈述句末和句中停顿处,语气意义是申明事实存在,略带夸张."些"尚处在语法化过程中,未最终虚化为语气词.  相似文献   

8.
寻甸方言日常口语中,"么"常用作连词、语气和叹词。连词在于提出疑问,做出总结,表承接、选择、转折的意义。句末语气词表示确认、申述和疑问的语气;句中语气词则用于句中停顿处表强调,目的在于提出话题,引起注意;叹词"么"常置于句前,表惊讶、感叹的意味。从语用上看,连词"么"可以充当话语标记,语气词"么"则具有标记话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民勤方言里的"莽"是一个疑问句语气词,只用于是非问和选择问。语气词"门"的用法与普通话里的"嘛"基本相同,一是用于陈述句,对事实情况予以强调肯定;二是用于句中提顿语气。语气词"莽"来自近代汉语语气词"麽",是在其读音[mu?]的基础上阳声化的结果,"门"则本是"莽"在陈述句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寻甸方言日常口语中,"么"常用作连词、语气和叹词。连词在于提出疑问,做出总结,表承接、选择、转折的意义。句末语气词表示确认、申述和疑问的语气;句中语气词则用于句中停顿处表强调,目的在于提出话题,引起注意;叹词"么"常置于句前,表惊讶、感叹的意味。从语用上看,连词"么"可以充当话语标记,语气词"么"则具有标记话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焉”字演变情况。焉本是鸟名,借作代词;而后用在宾语前置句,变成有点代词词性的结构助词;借用代词,有时前面又常需要一个介词才讲得通,遂成兼词;常居句尾,又变成语气词;又放在连词位置,遂成连词;常附于形容词、副词之后,又变成词尾。  相似文献   

12.
"我说呢""我说嘛"和"我说吧"是由"我说"与不同的互动性语气词规约化而成的一组习语构式,其形式和功能在互动交际中浮现出来。文章结合这三个构式在会话互动中的表达功能,将预期分为所言预期和所含预期,并通过考察它们所在的会话序列厘清了预期的表达跟语言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发现,三个习语构式都可以表达合预期信息,但"我说呢"关联的是所含预期,"我说吧"关联的是所言预期,而"我说嘛"则可以关联两种预期。三者在功能和语境分布上的差异又为不同互动性语气词的客观分析提供自然语料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Не在俄语语法中的词性是否定语气词,最直接的表达否定的意义,它可以否定任何位于它后面的词,是俄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语气词,它不仅具有否定这一功能,同时在各种文体中表达非否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隐现和替换看“关于”、“对于”的语义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秉震 《中国语文》2012,(2):139-148,192
"关于"、"对于"的隐现是由话题句内部话题和述题之间的语义关系决定的,当话题和述题之间语义关系密切时,"关于"、"对于"倾向于不使用,当语义关系不明确时,二者必须使用。"关于"、"对于"的替换由述题中的动词和名词性成分的语义小类决定,"关于"倾向与言说动词、内容义名词、言说动词的小句宾语共现,"对于"倾向与心理动词、心理名词及心理动词的小句宾语共现。当述题中的动词或名词兼有言说义和心理义时,二者可以互换。  相似文献   

15.
引言普通话表多数的"们"只能用在人称代词和指人名词的后边,用在指物名词后边,是修辞性的用法,多见于文学作品。如果指人名词已有数量定语修饰,一般就不能再加表示复数的"们"。而武邑话的"们[·mn]"可以用在几乎所有类型的体词性成分之后,所指事物类别几乎没有限制;在句中既可以做主语,也可以做宾语、定语、谓语,还可以跟数量词定语兼容。据  相似文献   

16.
湖北咸丰方言"VV的"表示动作的持续,且动作本身的持续与动作反复形成的持续与动词本身的意义关系密切;在组合功能上,"VV的"在句中可作谓语和状语,作谓语时既不能带宾语,也不能带补语;作谓语与状语的"VV的"对动词语义有一定要求。"VV的"也用于紧缩句前分句;"VV的"还可以出现在祈使句中,与否定词"莫"连用。从语用上看,"VV的"既有描写性也有叙述性,可以在"VV"之间插入语气词"啊",增强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语气词是附着在词语、句子末了,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其中,"了"在现代汉语,尤其是人们的口语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三个平面"语法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三个平面"语法理论,探究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平面的不同意义,可以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交际中有效地传达信息。  相似文献   

18.
所谓判断句,是指那些用来判断主语的类属和性质的一类句子。现代汉语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动词“是”来联系判断宾语,上古汉语则不然,而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直接对主语作出判断。由上古的判断句到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其间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1.1〕上古汉语的判断句,往往在主后后用助词“者”提示并兼表顿宕语气,在名词(包括名词性词组)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句,表陈述语气。这样,“者”与“也”相  相似文献   

19.
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的成分,也不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它的作用就是表达各种不同的语气,如:提顿、祈使、疑问、感叹等。从语气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来看,可分为句首、句中、句尾三类。《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作品之一,语气词的使用也特别丰富,在句子中的位置也特别灵活,表达效果更是及其多样。并且其中大量运用的是句尾和句中语气词,句首语气词也有涉及,但数量比较少。通过对《论语》语气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作为比较诚实可信的语录体著作,《论语》不仅仅反映出文本本身语气词所使用的特色,也体现出先秦语气词使用的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20.
对《搜神记》二十卷本中名词性谓语句进行统计和分析,考察其功能和语用。在功能类型上,《搜神记》名词性谓语句起判断、描写、说明和对答四种作用,其中,判断是最常见的功能类别。在语用表现上,《搜神记》名词性谓语句涉及到主题与述题、焦点、语气类型和修辞四个方面,主题与述题的对应关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三种;大部分名词性谓语句的焦点属于自然焦点,对比焦点一般出现在多重谓语句中,强调焦点的方式主要是语气词与省略变式句式;语气类型以陈述为主,辅以疑问,未出现祈使与感叹;修辞类型不仅有比喻、比拟和摹状等句内修辞,也有排比和对偶等句间修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