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出版参考》2005,(12X):21-21
本书用大量实际拍摄的航天员太空活动照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系统地展现了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工作、科学实验等精彩画卷。包括:太空行为与生活,太空饮食和睡眠,太空锻炼和服装,太空生存与工作,在月球上活动,太空实验与观测,航天员太空看世界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江玲  远林 《航空档案》2005,(10):77-78
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6号,自然,航天员又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在幕后作为航天员的的陪练——训练员却不为人们所知,他们是航天员的先锋,他们一代又一代默默无闻的工作,为载人航天事业打下坚实基础。于是,我们找到了曾作为训练员的洛阳警官王伟,并对他进行了访问。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11月28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里有一名湖南汉寿籍航天员的消息传来,湖南常德日报社作为其家乡媒体迎来了这一重大题材的报道契机。本文旨在讲述地方党报如何发挥地域优势,抓住情感共鸣,通过本土化的视角和切入口,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让航天员的个人“飞天梦”变成一颗种子撒播在沅澧大地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远林 《航空档案》2005,(9):54-55
近期,中国航天员将再次上天的消息又一次炒热了有关航天的话题。不久前美籍华人航天员焦立中从太空看到八达岭附近的长城,并提供了照片作证,让“看长城”的争论再起。  相似文献   

5.
<正>去年11月28日上午9时,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宣布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定于北京时间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首批航天员、神舟六号苏州籍航天员费俊龙将再次“问天”,并担任乘组指令长,在太空“出差”6个月,实现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轮换。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6,(1):55-55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在党和国家隆重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前夕,去年11月24日,世界上首本以“航天员”为刊名的科普杂志在京创刊,该杂志由中国航天员的大本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办。  相似文献   

7.
孙崇峰 《中国广播》2004,(11):57-58
《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安全返回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篇现场报道,在第一时间及时播报了航天员杨利伟平安出舱的全过程,向听众报告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的喜讯。成功之处有四:  相似文献   

8.
陶宏祥 《新闻三昧》2005,(11):14-15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搭载着我国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了。此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门成立了报道组,开始进行前期采访,其中向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的家乡派出了记。  相似文献   

9.
《新闻世界》2005,(4):26-27
1969年对于人类来说是个有着重要意义的年份,那一年,美国航天员踏上了月球。不过,一直以来都有人怀疑人类从来没有登陆月球。那些航天员在月球漫步、插美国旗的照片和影像,全都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搞出来的“登月骗局”。甚至连那个月球也是“道具”,是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沙漠或迪斯尼的电影布景。有人甚至为此专门出版了几本书,  相似文献   

10.
时政要闻     
神十航天员成功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6月20日上午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神舟六号”升空作为重大的时政新闻,对航天员个人的关注再次成为各大媒体的聚焦点.而两位航天员的个人经历和家庭生活也成为媒体报道的重心之一。但笔者也发现,费俊龙是江苏昆山人。聂海胜是湖北枣阳人,正是这两人的籍贯,带来了湖北的地方媒体在报道上的细微差异:由于强化了对聂海胜的本土化报道,导致对费俊龙报道的相对削弱。  相似文献   

12.
神六的纪录     
《中国新闻周刊》2005,(39):14-15
10月12日上午,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载有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往太空。  相似文献   

13.
王佳 《大观周刊》2012,(38):198-198
从古到今,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从未停止。神州九号“圆梦天宫”,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进步。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存在着诸多亮点.如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出色表现可谓让人眼前一亮。那么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成为航天员?让我们一起从心理学的视角揭开航天员神秘面纱的冰山一角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25日,我国三名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升上太空,航天员瞿志刚首次进行舱外活动,在太空中行走并工作。这次舱外活动实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航天梦,中国梦。神舟十号发射再次拉开中国载人航天“壮剧”。在这个舞台上.航天员永远是“主角”。如何向公众报道和解读航天员,成为此次任务媒体竞争的焦点。早在5月初.解放军报社军事部就召集相关编辑记者进行专题策划。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20周年、首次载人飞行10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把目光投向整个中国航天员群体。  相似文献   

16.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2,(23):12+14-15
焦点胡锦涛对话航天员6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与在太空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进行实时视频通话。这是中国进行载人航天工程以来,首次实现地面与太空在轨飞行器的双向视频通话。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于6月16日顺利发射,并于24日在航天员的控制下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7.
参考资讯     
宇航社举办航天科普讲座美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开讲本刊讯6月28日,中国宇航出版社和中关村图书大厦邀请美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博士举办载人航天科普讲座,随后进行了由宇航出版社出版的宇宙探险科幻小说《星际迷航》的签名售书活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遨游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与景海鹏.又一次成为中国的太空飞人。翟志刚还成为我国第一个跨出太空舱行走的航天员,使中国人的飞天梦想进一步得  相似文献   

19.
“十”意味着圆满.更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神十发射距2003年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首飞太空正好10年。10年间.共有10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此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进入新的更高阶段——建造空间站。  相似文献   

20.
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之际,中国宇航出版社借神六雄风,组织中国航天领域的权威人士,推出了一系列航天科普精品图书。《神舟六号再壮神威》航天科普挂图,以精彩图片和卡通人物的形式通俗地介绍了神六从升空到返回的全过程,生动展示了神六航天员的风采,并引领读者细看托举飞船的大力神——火箭,和航天员的太空卧室——飞船,帮助读者了解航天员在轨道舱里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神舟六号航天专家告诉你——100个航天秘密》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鲜活生动的图片,解答了关于载人航天的100个疑问,使人读来饶有兴趣。《中国航天员风采》以400多幅图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