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翻译家刘辽逸《战争与和平》译本为依据,概括了小说中两位重要的女性娜塔莎和玛丽亚公爵小姐的性格形象特征:娜塔莎活泼烂漫、纯朴善良、热爱生活,富有民族情怀和爱国心;玛丽亚公爵小姐虔诚、理性、隐忍、博爱,淡泊名利,热爱国家,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文章将两个人物进行对比,并与小说中另一女性海伦进行对比,以凸显两位女性的精神美。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池莉和徐坤是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两位。笔者试图通过.池莉的《你是一条河》和徐坤的《女娲》进行女性创作文本的比较。通过两部小说的比较可以发现,女人写女人,女人审视女人是不断发展深入的。在女性自身写作这条道路上,女性正在逐渐走上清醒和深刻。  相似文献   

3.
<啊!拓荒者>是美国女作家威拉·凯瑟的一部优秀的边疆小说.它突出反映了"拓荒时代"边疆移民那种艰苦但朝气蓬勃的生活.女性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小说中出现了两位性格鲜明的女性--亚历山大德拉和玛丽,她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边疆妇女.在这部小说中凯瑟--运用动物、花卉树木、色彩等作象征,通过一系列的意象,烘托了两位女性的形象,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4.
《金色笔记》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菜辛最著名的一部小说。这部作品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在于小说的主人公安娜为了获取女性解放,做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解读小说的另一名主要人物莫莉,同样为了女性的解放,付出了很多。她们从散乱到完整,从羁绊到自由的人生坎坷经历,展现了现代女性渴望追求个人理想,并愿意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奋斗。小说家的女性主义思想在作品中两位主人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对女性自由思想的思考,给在现代生活中挣扎的女性提供了很多精神食粮,也为那些追求个人自由的女性指明了方向。让许许多多追求个人完整、个人自由的女性们反思。  相似文献   

5.
《品花宝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梨园小说,对其评论多从同性爱、士伶交往等方面切入,而针对小说中的诸多女性形象的研究涉足甚少。本文试图从女性形象分析入手,将其分为三类:贞、淫、真,来剖析小说中士伶交往之外的另一条贯穿全文的脉络——闺阁中人。  相似文献   

6.
从另一个角度——《秀拉》中的女同性恋现象探讨分析托妮.莫里森的小说。通过分析秀拉与奈尔这两位女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性恋关系以揭示黑人女性寻求自我,构建自我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7.
《简·爱》与《白衣女人》分别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威尔基.柯林斯的作品。这两部小说各塑造了两位女性形象,《简·爱》里的简爱与疯女人伯莎以及《白衣女人》中的劳娜与安妮,也正由于这几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在一些叙事规律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比如两部小说在情节发展、意象等方面呈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两部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
以爱情为主题但却是一部女性意识小说,以历史为背景但却是一部长河小说,蔡素芬精妙地设计了这样的布局,女性意识通过爱情、历史这两个媒介被展现得自然流畅。20世纪女性对自主婚姻的诉求,新时期女性对自我独立、自我整体的坚守,展现出女性意识的发展以及女性追求自我的特立独行。作家作为潜在的书写者,人物思想皆是她对女性追求自我的祈求与希望,因此作家与作品中的两位女性组成了三位女性的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9.
李昂、方方两位女作家创作的杀夫题材的小说,以女性视角审视了女性的杀夫行为,揭示了中国传统的性别差异观念对女性身体的禁锢与精神的扼杀。小说中两位女性形象所处的时代和身份、性格各不相同,但表达了两位作者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思考,窥视了两性之间的激烈对抗和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独立意识和独特风格的作家,对于女性的探讨是其作品的主题之一。纵观沈从文的作品,在他的笔下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女性人物形象的解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湘西小说中的自然女性形象,包含美丽纯情的少女,如翠翠、三三等;身世凄苦的童养媳,如萧萧、三翠;沦落到生活底层的妓女,如《柏子》中的妓女、老七;勤劳踏实的寡妇,如黑猫等。另一类是城市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如:《绅士的太太》中的绅士太太们。两类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构建了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在中国现代文学长廊上焕发出熠熠光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散见于一些台湾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即呼唤意识、自救意识、女权意识和女强意识等粗加梳理,并对其中颇具特色的两位女性作家的创作略加点评,旨在从一个侧面透视台湾小说的“另一半世界”。  相似文献   

12.
亨利·詹姆斯在其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以亨利艾塔作为参照物来描述金钱和传统道德对伊莎贝尔寻找自由之路的阻碍,慨叹其失败。两位不同女性相同的命运显示出詹姆斯小说中矛盾的女性观:赞扬女性争取自由的精神,却又认为婚姻才是女性的唯一依托。  相似文献   

13.
段丽 《文教资料》2008,(20):20-21
女作家朱文颖在她的小说<高跟鞋>中描绘了两个独特的女性--安弟与王小蕊,本文结合其另一部小说<水姻缘>来分析这类女性的形象,揭示她们在与男性交往中的真实地位.  相似文献   

14.
作为阿富汗出生的美国人,卡勒德·胡赛尼向世人打开了一扇了解阿富汗的文学之窗。小说《灿烂千阳》是作者继《追风筝的人》之后推出的第二部力作,这部小说以两位普通阿富汗女性为焦点人物,记述了她们面对战乱和家庭暴力时苦苦挣扎的动人故事。本文试图从成长小说角度解析《灿烂千阳》,并从成长小说的特点论证了《灿烂千阳》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5.
雷妍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沦陷区作家之一,其小说取材广泛,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六部小说集。其创作总是贯穿着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对女性悲惨命运的申诉。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多样纷呈。本文将雷妍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旧式乡村女性形象;另一类是新式知识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三个视角审视<瓶中之水>,阐释"瓶"之意,水之"蕴",剖析作品结构格局,探寻小说主题意境,凸显其女性主义的价值取向;通过小说主线情节展示了两位女性的内心世界及其精神追求,显示出了强烈的女性自我色彩;通过小说副线情节展示了两位女性的异性情缘,渲染了女性在男权意识为主流的社会群体中的现实困境及其内心欲望.  相似文献   

17.
试图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整合和框架转移理论探析小说《阿姆斯特丹》中缺席的女主角莫莉和在场的女主角罗斯在小说中的隐性力量,指出因"对莫莉的记忆"这个类属空间,连通了克莱夫和弗农这两个输入空间的矛盾,二者矛盾的整合最终催生了新的意义:死亡。所以,莫莉是小说中两位男主人公克莱夫和弗农之间故事展开的中心和悲剧的根源;而另一在场女主角罗斯则用其曼妙的语言赢得其丈夫与弗农之间的争斗,加速了弗农和克莱夫死亡悲剧的发生。这些让读者们意识到小说中女性人物的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18.
论铁凝的女性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的女性小说大体上可分两类:一类是对女性生命意义的诗意赞美;另一类是对女性现实艰难的生存状态的艺术揭示,作者正是从这两个侧面探索女性的真正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9.
虎妞的悲剧     
虎妞是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是具有悲剧精神的主体。比起小说中的祥子、小福子、老马爷俩这些悲剧形象来,虎妞属于另一类型,更具有独立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走出上海的王安忆——评王安忆小说《遍地枭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忆一改其惯常的书写上海,书写女性的小说惯例,让女性作为背景,书写了一个别样的枭雄世界,带领读者走进了另一个生活空间和新的小说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