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峰市蒙元文化与草原旅游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去了游牧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蒙元文化.因此,蒙元文化是草原文化、中原文化、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边塞文化的集聚、融合以及传承和积淀.蒙元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从而,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元代政治家、书法家赵孟頫入仕蒙元,成为蒙元王廷中的重要儒臣,在文化上受到蒙古、色目民族之尊崇。他与西域民族大臣一起坚守中原儒家政治文化、立场,为蒙元政治培养了大批人才,对推行汉法儒治之决策,起到积极作用,并在蒙元文化多元化中使儒学确立为大统一政治的主流意识,加强了民族文化认同,促进了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3.
蒙元之初,多教并存,如何处理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是蒙元帝王和以许衡为代表的汉儒所需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许衡由是提出"桩主说",以"祭酒国学"为进路,使儒学从式微的状态下在多元文化中突围而出,最后被"定为国是",确立了有元一代的行政哲学.文章对此进程作了深入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蒙元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甘肃青海地区藏族的统治。本文从蒙元早期与甘青藏族的关系及凉州会谈说起,分析了蒙元在甘青藏区的统治及蒙元与甘青藏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5.
蒙元宫廷服饰制度在建立发展过程中,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不小的效应。加强封建等级统治,维护统治秩序,刺激官手工业丝织等行业发展,促进蒙古文化、中原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在新的政治环境下,多元文化冲击中,蒙元统治者没有放弃蒙古传统服饰风俗,传承发展蒙古文化,进而成为维系蒙古腹地宗亲贵族的纽带,于社会稳定、文化传承产生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6.
邢州学派是来自邢州紫金山的师生和学友形成的,紫金山是邢州学派的摇篮;邢州学派的成员及先辈生活在邢州“民族走廊”和辽、金、元初长期统治下的地理环境中,正统思想淡化,适应在蒙元政权中为官和研究科学文化;信仰佛教的蒙元统治者对佛教兴盛的邢州倍感兴趣,佛教是连结蒙元统治者和邢州学派的纽带;邢州学派活动于忽必烈统治时期,忽必烈是邢州学派政治上的依托。  相似文献   

7.
邢州学派是来自邢州紫金山的师生和学友形成的,紫金山是邢州学派的摇篮;邢州学派的成员及先辈生活在邢州"民族走廊"和辽、金、元初长期统治下的地理环境中,正统思想淡化,适应在蒙元政权中为官和研究科学文化;信仰佛教的蒙元统治者对佛教兴盛的邢州倍感兴趣,佛教是连结蒙元统治者和邢州学派的纽带;邢州学派活动于忽必烈统治时期,忽必烈是邢州学派政治上的依托。  相似文献   

8.
蒙元时代的斡耳朵本是后妃居住之所,自元太宗时始设机构,至世祖时趋于完善.斡耳朵的主要职能是召集忽里勒台大会、进行宗教及丧葬活动,它在蒙元政治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了解和研究斡耳朵有助于深入认识蒙元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蒙元时期的蒙古族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蒙元帝王家族的家庭教育,而在蒙元帝王家族的家庭教育中,蒙元帝王之母们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蒙古社会的生产方式、战争状况以及蒙古族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蒙元帝王之母与家教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元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蒙古崛起于北方草原,建立元朝,结束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大一统的重建。在这一过程中,蒙元统治者继承和发展了中华多民族文化,特别是在中原士人的推动下,借鉴吸收历代皇朝的统治经验,建立起蒙汉二元的政治体制。元朝统一格局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认同的发展。在蒙元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民族文化认同始终是一条发展的主线,对历史发展趋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美术学专业的民族手工艺方向木雕家具类教学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木雕家具课程的实践教学,探索木雕家具课程的教学模式.依据赤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将以蒙元文化为基础的艺木堂蒙元文化产业园资源导入到该课程的教学当中,为我校今后民族手工艺专业方向培养方案的完善提供可行性建议,并用以探索木雕家具类教学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与时代因缘,蒙元一代士人的游宦、游学、游历蔚然成风,其中的南人北游特别值得关注。南人北游水陆兼行,可分为干谒之游、朝圣之游、治学之游、山水之游等四大类型。作为蒙元时代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一方面体现了江南儒士对自身生存困境的超越、对儒家理想信念的坚守以及对士人游的传统的自觉继承,另一方面又具有蒙元的时代特征,带有文化寻根的意味。南人北游也推动了文学创作题材和风格的转变,促进了南北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建设没有相应的文化定位,更缺乏长远规划,造成城市面貌没有地区和民族特点,严重影响着地区形象和经济的发展。乌兰浩特开展城市文化定位研究工作,通过挖掘和研究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将城市文化定位为“蒙元文化园林城市”,并对无形文化资源作了有形的物化探索,提出了“实现蒙元文化园林城市的十二条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4.
蒙元时期杂剧步入成熟阶段,它是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成长的;俗文学在元代已成为当时文坛的新盟主;元杂剧适应需要口语化程度加强。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元代文献资料,并结合蒙元时期曾游历过蒙古地区的外国旅行家留下的游记,以及蒙元时期所绘的图像资料,探讨了榆林窟第6窟蒙古族供养人坐具,认为这种坐具是蒙元时期设在诸王斡耳朵(宫帐)中"宝座"的一种;此外,文章还说明了此坐具的源流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以阿姆河与锡尔河两河流域作为中心的中亚地区,历史上各个民族迁来徙往,深受周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西亚文化的影响。自公元7世纪,中亚地区便不断地伊斯兰化。在伊斯兰的纽带下,中亚地区形成了回回人。随着中亚和中国黄河以西、以北都处于蒙元政权的统治下,回回人不断地东来。蒙元在河南地区大量地屯田,进入河南的回回人不断地增加。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回回人既传承了其传统文化,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样式和自己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形成了。河南地区回族的形成是整个中国境内回族形成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土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其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不断的社会文化变迁中进行的,特别是进入蒙元时期以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思维与民族音乐创作思维在社会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较快地实现了与他民族文化的涵化与融合过程,对民族音乐创作思维的个性特征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成为土族早期民歌继承、发展及民歌种类产生形成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8.
蒙元汗廷金帐(失剌斡耳朵)是汗廷的权力中心所在地,是汗廷的标志性建筑.可以拆卸和移动的失刺斡耳朵充分反映了游牧文明的游动迁徙特征.失剌斡耳朵设在上都,在失剌斡耳朵举行的元朝传统的政治、经济、宗教、娱乐等活动,充分说明元朝是大蒙古国的延续,上都是曲雕阿阑和哈喇和林在漠南的延续.13 ~ 14世纪除了元朝其他几个汗国也拥有金帐,说明金帐象征着蒙古大小可汗们的政治权利.元廷北迁后,汗廷金帐成为成吉思汗八白帐的组成部分并传承至今.17世纪蒙古文文献中有关失剌斡耳朵的记载说明失刺斡耳朵在北元汗廷和蒙古人中的地位和影响.对蒙元汗廷金帐的研究有助于对于元上都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元代科举制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科举实行时间短,规模较小,不是元代选官的主要制度.其文化根源是:宋代以后科举文化流弊众多;蒙古统治者主要采用由吏入官的选官之法;蒙元最高统治者不重视科举;元朝政权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蒙古民族崇尚实用主义;元代疆域辽阔,统治者不可能将在汉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科举制运用于所有的被征服民族和地区.其中,元仁宗废止了诗赋取士之法,而定为以经义取士,这一规定文化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20.
12世纪末13世纪初兴起的大蒙古国对当时的亚欧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金末元初的汉人地主武装就是在蒙古对金战争中兴起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割据统治半个多世纪的"汉人地主武装"。金末元初汉人地主武装的兴起主要是由于蒙金战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红袄军的李全、花帽军的郭仲元和中原的地主武装张柔、史天泽等;金朝对汉人地主武装的态度和政策是前期怀疑反对、中后期放任,而蒙元对汉人地主武装的态度和政策是前期全力招集争取,中后期不得不用、却不敢重用;金末元初汉人地主武装兴起的历史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保护人民和恢复生产,二是加速了蒙元灭金和统一全国的进程,三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影响了野蛮落后的蒙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