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载大连地区的地方志有:《大连要览》、《南金乡土志》、《金州志纂修稿》、《复州乡土志》、《复县志略》、《庄河乡土志》、《庄河厅志》、民国《庄河县志》和伪满《庄河县志》,这在大连地区的文化历史资料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唐代丧葬有权葬风俗,出土于馆陶县徐万仓村的《唐故许氏夫人墓志铭》即是一方权葬墓志。许氏夫人权葬在"魏县西北一里",即是今大名县杨桥镇祝村东的魏县故城,并非今大名县万堤镇魏县屯村,馆陶县徐万仓村是许氏夫人在丈夫百年后的夫妇合葬地。许氏夫人墓志中的"东临御水"是指唐魏县故城东有隋唐大运河,而馆陶县徐万仓村在唐代不存在大运河支流。  相似文献   

3.
《方志今议》是黎锦熙在方志学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作,对指导《同官方言谣谚志》、《宜川县志》、《洛川县志》、《黄陵县志》等地方志的编写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今天编修省志、市志和县志,仍有现实的参考意义。剖析了《方志今议》的学术价值及黎锦熙的学养功力,以期更好地理解民国方志学和一代大师的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5.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6.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7.
《南澳县金石考略》是一部菟集南澳金石碑刻的资料集,该文主要利用文献为乾隆《南澳志》、民国《南澳县志》和近年出版的《南澳县文物志》,对三部方志中记录的《南澳县金石考略》未收金石碑刻资料进行汇编,为该书补阙。  相似文献   

8.
民国是方志体例的大变革时期。民国《汝城县志》是在内政部颁布《修志事例概要》并通咨各县搜集新旧志书的背景下纂修而成的。其体例和内容上既有因袭,也有裁汰;既有调整,亦有增益。该志虽算不上佳志,但对于我们考察民国方志编纂和方志学都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探讨该志纂修背景、纂修者及体例内容等方面,可以从个案管窥民国30年代初期的修志面貌。  相似文献   

9.
<正>寒窗七载,辛勤耕耘,精雕细刻,至1992年底,怀化地区志界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新志书有《黔阳县志》、《沅陵县志》、《新晃县志》等3部县志和地级专业志《税务志》、《军事志》、《交通志》、《金融志》、《档案志》、《财政志》、《环境保护志》及上百部县志专业志。这批志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区修志工作初战告捷,进入了收获的黄金季节。如《沅陵县志》、《黔阳县志》、《新晃县志》于1993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志书一等奖,其它专业志也均被推荐参加1992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地方志成果展览,并均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10.
《明初移民山东的云南地望考》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山东胶东地区莱阳、牟平等县有相当数量的家谱记载其祖先明初从云南迁来。而民国《莱阳县志》和《牟平县志》的编纂者和今人风良先生却撰文否定其事。本文根据有关史料对此提出商榷,初步认为明初以来,滇人确以从军、充军或抗倭三种方式移入胶东  相似文献   

11.
民国(《固原县志》原稿手抄本(以下简称县志稿),建国初期由固原县档案馆收藏,现有县文物工作站1981年的油印本在较小范围内流传。全书12卷,约70多万字,是民国时代遗留下来的一份重要的地方资料。作为一部旧方志,它体例独特,有所创新,内容丰富,侧重现实,反映出民国末期的政治色彩和思想特征。本文试就这部县志稿的特点,及其地理、经济和上层建筑三方面的史料价值,分节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2.
民国《开平县志》突出了当地浓郁的侨乡文化特色,但仍沿袭传统方志"列女"的体例,收集大量节妇、烈女入志。由于编纂者多为清末与民国交替之士人,故方志反映出了侨乡士人既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又对新时代、新文化有所吸纳接收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明清以来张掖地方志《重刊甘镇志》、《甘州府志》、《山丹县志》、《创修民乐县志》、《东乐县志》、《创修临泽县志》、《新纂高台县志》、《新修张掖县志》的研究,探讨了张掖龙王庙的分布与数量;碑刻与龙王信仰;民间祭祀龙王活动;分析了张掖龙王信仰产生的自然根源和社会根源.认为龙王信仰中包含的生态保护思想与张掖民间关于生态保护的思想,共同构成了生态保护的优良传统,它们对于今天祁连山、黑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四川、重庆地方文献极其丰富,《中国地方志集成》即著录了《四川府县志辑》70册、《重庆府县志辑》35册,这些书籍包含了许多宋人诗歌。今主要利用《(嘉靖)四川总志》《(嘉靖)潼川志》《(乾隆)射洪县志》《(道光)蓬溪县志》《(光绪)彭水县志》《巴蜀禅灯录》等书共辑得宋代佚诗69首(包括37则断句),补充作者35人。  相似文献   

15.
一、编纂概况 方志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和发展,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宋以前的方志,是以图经为主,逐步向方志演变的时期;第二,宋元时期朝廷下令设九域图志局,并统一方志内容、体制,是方志日臻完备的时期。这一时期中编纂有《浑源州记》、《应州记》、《浑源州图经》、《应州图经》、《云中图经》、《朔州志》等;第三,明清时朝廷多次下令编修志书,并制定统一体例,是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纂有《浑源州志》(7次)、《应州志》(6次)、《朔州志》(8次)、《云中郡志》(3次)、《大同府志》(6次)、《朔平府志》(1次)、《大同县志》(3次)、《阳高县志》(1次)、《天镇县志》(4次)、《广灵县志》(5次)、《左云县志》(3次)、《右玉县志》(1次)、《怀仁县志》(5次)、《灵丘县志》(4次)、《马邑县志》(5次)、《山阴县志》(2次)、《平鲁县志》(1次)、《浑源县志》(1次),以及其它专志8次;第四,辛  相似文献   

16.
(二)县志 大同县志 首纂于明永乐十九年至正统年间(1421——1449),志佚。《文渊阁书目》卷二十“新志”著录,《山西通志》(成化)引。第二次纂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后不久,志佚。《古今图书集成》有引。第三次纂于清道光十年(1830),由黎中辅纂修,全志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今藏大同市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市志办公室和大同县志办公室;山西、北京、上海、天津、石家庄、张家口、辽宁、大连、锦州、南京、浙江、湖北、湖南、重庆、台湾、湿县、忻州市、山西大学、山西党校、祁县中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山西文物局、山西文史馆、运城档案馆、中国科学院、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所、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所等图书馆(室)。第四次纂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由李玉华、王谦修,全志六十三卷,末刊印。稿本藏大同市档案馆(已由大同市志办公室等整理,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大师关汉卿籍于何处,文学史上众说纷纭。一说是“大都人”,根据是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析津志》;一说是河北安国人,根据是《祁州志》;一说是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县)人,本于《元史类编》、《山西通志》、《蒲州志》、《解县志》。三家各执一词,相持不下。我的看法,既然几处方志均有记载,大概总是“事出有因”吧,但要辨乎  相似文献   

18.
吕梁历史悠久,方志文献众多.宋之前的《岚州图经》至民国方志历时一千余年.方志文献的考察主要从府志、州志、县志入手对建国前吕梁方志进行论述,对其作者、卷数、内容、体例、刻本时间、现存与否等方面作论述,甚至与汾阳县志相关方志著作也进行了考察,以期弘扬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桐城文学渊源撰述考》著录的闽籍作家中,部分作家字号、著作卷数、功名时间等缺载存讹。现考得张甄陶、高腾、张际亮等16位闽籍桐城作家字号、著作卷数,可补原著缺误;另闽籍刘国柱师从朱仕琇,受古文法,民国《闽侯县志》有传。赣籍鲁仕骥师从闽籍桐城作家朱仕琇,与桐城作家交往密切,承继古文文脉,民国《建宁县志》、同治《福建通志》、光绪《邵武府志》均有传。按原书体例,予以增补。  相似文献   

20.
<正>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评议结果的通报》:由沅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沅陵县志》(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黔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黔阳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新晃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新晃县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于1993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评委会议上,被评为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