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子的名字在一般的读者中是比较陌生的,但随着新语文试验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编选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秋》之后,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开始热情地关注起海子和海子的诗歌来了,甚至有众多的诗人和读者建议把海子的忌日———3月26日定为“中国诗人节”。海子结束了一个诗歌时代,也开启了一个诗歌时代,他成为了一个继屈原之后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又一个象征。本文试图对海子的诗歌精神进行一个大略的梳理和论证,并以此参与关于海子诗歌精神的讨论。一、海子的死和不能承受的精神之殇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堂诗歌教学案例,<走进海子的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堂实录>(以下简称<走>文)最成功的地方是老师重视指导学生诵读诗歌,且形式多样,这的确把握了诗歌教学的关键.但是,它仍然有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海子的诗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海子诗歌的传播,简要从时代因素、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受众的需要角度来分析海子诗歌受到越来越多读者青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21,(3):29-34
中国神话的元素在海子诗歌中多次出现,这些神话元素背后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海子在诗歌创作中有意借用了一些神话意象,这些意象的精神内核在他的诗中有了新的阐释空间。本文通过梳理海子诗歌中的神话书写现象,寻找它们之间内外的联系,并结合海子自身的生长环境和同时期的诗歌创作现象,去探究神话意象背后代表的是何种精神,从而揭示这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和流变,最终来把握中国神话与海子诗歌意象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冯至的<十四行集>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坛的重大收获.在那样一个要求诗人放弃诗美追求的时代语境下.诗人从自己的精神渊源中寻找出路,从诗歌本体着眼,探寻现代主义诗歌与时代主流话语的融合之途,而且最终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二者的潜在融合.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5期刊载滕世群老师的诗歌教学课例<走进海子的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堂实录>(以下简称<实录>)后,引起了不少的评论和争议.笔者也谈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由于区别于同时代诗歌和他的死亡成为中国文学转型期的某种象征,海子诗歌和他本身成为了当代文学不能忽略的话题。本文以“在小说时代”为题,不仅指涉现在诗歌身处困境的现实,而且从海子诗歌的阅读感受和社会因素、诗人本性引发的悲剧三方面浅析当代诗歌衰亡的原因,并借此缅怀已逝去的诗歌精神。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诗歌传情达意不可或离的艺术手段之一.<致大海>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同样都以大海为主要意象,但两者有很大不同.普希金笔下的大海是实写,海子笔下的大海却是虚写.  相似文献   

9.
张器友 《学语文》2002,(5):30-32
本刊曾于第三期发表了两篇介绍海子诗歌的文章,本期安徽大学张器友教授的文章从读者尚未注意到的另一个角度,分析海子诗歌的颓废情怀,以期引导中学生全面理解海子及其诗歌。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诗坛经历了1986年左右旗帜林立、流派丛生的局面之后,经过几年的破坏和重建的努力,走到今天已经趋于平稳,诗人个体的创作活动也在走向成熟。短短的几年,在大量的诗歌作品中,我们不难找出那些优秀的诗作,嶙峋的石头一样,历史地矗立在中国现代诗坛上。 从一个读者角度,我完全可以说,中国现代诗歌的1989年是从海子开始的。当一大批诗人在幽暗中左冲右突的时候,海子的麦子、马匹和草原使他们如同在沙漠中遇见水,在黑暗中遇见星光一样欣喜。海子的纯粹忧伤的抒情,使许多人找到了诗歌的家园。当然那个时期更多的人还没有触及到海子的核心,没有感觉到海子作为光芒和理想的化身,给中国诗坛带  相似文献   

11.
诗人海子的抒情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自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以后就展开了它自身的命运之旅,我们从中学语文的教材和教法对该诗歌的处理进行一些理论描述.诗人的自杀对海子诗歌解读上带来了严重影响,与此相关的焦点便是对该诗歌的主题讨论,这种讨论大多是混淆了两种不同的逻辑:诗歌逻辑和生活逻辑.编法和教法构成的是外部困境,而对主题的理解构成了诗歌教育中的内部困境,也就是诗歌解读能力的限制.而对诗歌进行有效阅读既需要借助于文学理论,也需要借助于某些与诗歌相关的生命信念.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形而下的物质层面,还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痛苦对于海子、对于海子的诗歌都是不可忽视的因子。曾经相对优越的家世,现在贫穷的家境,远远不是海子诗中所表达的感受清贫的温馨,而是海子难以回避又难以割舍的诗歌尴尬,这直接呈现于他的诸多关于母亲、关于贫穷、关于爱情的诗篇之中。爱情理想被贫穷粉碎之后的海子,最终因为诗歌理想的支撑和召唤,从此在诗歌的征途上一路狂奔。  相似文献   

13.
王力 《现代语文》2008,(1):72-73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名篇,也是距海子自杀最近的诗篇,解读此诗是研究海予思想很好的切入口.本文就试着由此进入海子的世界,探寻海子真实的精神世界,解开他为什么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却把尘世的幸福献给除他之外的每一个人.他挣扎于尘世幸福与隐逸情结之间的原因是什么,这与他的自杀有无联系.  相似文献   

14.
海子的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他“以梦为马”,驰过80年代中国诗歌的疆场,全速冲击诗歌的极限,最后在对“大诗”追寻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力。时值海子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之际,各种纪念海子活动的举办,从侧面印证了他诗歌的价值和持续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代表之一.海子的创作从浪漫主义跃上介于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之间的层面之后,不仅确立了诗歌创作的风格,也注定了命运的路径和福祉指向.因而从审视命运的视野中,从与众多诗人的比照中,从生与死瞬间的转圜中,可以较深层次地了解海子的这首诗:叙述了"别处"才是海子命运的福祉.  相似文献   

16.
<正>不时看到诗坛大咖跌入"海子陷阱",不免感慨系之。所谓"海子陷阱",是我在《七剑诗选》前言中提出的概念。当年海子尝试写长诗《太阳·七部书》,结果失败了。当今有什么成功的长诗吗?好像没有。跨文类的不算。很多诗人没搞明白,长诗不等于大诗,包括海子。大诗就是以精短诗行涵盖一种精神、一个时代甚至一部历史,如顾城的《一代人》。对长诗的执迷,可以称为"海子陷阱",译成英文是Haizi’s trap。  相似文献   

17.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中国当代诗坛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人物海子死前两个月的作品,很多读者认识海子也大多是从这首诗歌开始的。在这首诗歌中,诗人展示了各种幸福观,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海子主要的诗歌为文本,分析了海子诗歌的抒情特质、乡土色彩与先锋意识和神性意味等艺术特征;还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海子诗歌的语言特征,认为海子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人",其诗歌空间在当今诗坛中呈现出广阔的背景和深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沈德潜诗歌选本中的诗学批评蕴含着特殊的诗学批评模式,不仅在作家的批评上有其特征,而且在诗歌的批评上也有其特征.诗歌选本中不仅有对诗歌的评价和选择,而且也有对作家的评价和选择.<明诗别裁集>是继<唐诗别裁集>和<古诗源>之后的又一选本,比前两本较为特别的是,<说诗晬语>是在此本之后写成,可以说<明诗别裁集>编选特征已经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课文师:今天,非常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我所喜欢的诗人海子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件展示背景图片:蔚蓝的大海。标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师: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可是对于喜爱中国当代诗歌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个神话;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只是一个写诗的傻瓜,但对于热爱真理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位烈士,一位圣徒。如果说舒婷是朦胧诗歌的圣母,那么海子就是第三代诗人的精神之父。而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人,正是中国当代诗歌主体意识觉醒的时期。今天,如果要写当代诗歌史,已经不能无视海子的存在。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