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综合与实践内容丰富重在激发兴趣1.综合与实践内容可以是课本知识的延续。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可以设计一节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活动课。学生本以为有三条边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但在用不同长短的小棒、吸管等材料自主围摆三角形的活动中,发现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使他们感到惊异、迷惑:"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怎样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三角形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所以,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做学具。通过学具的制作,使学生对几体形体的形状、大小、特征有深刻的了解,逐步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指导学生做三角形学具。让学生准备三根小棒、三只小钉子以及小锤子。问:怎样用你手中的三根小棒组成一个三角形?学生都动脑筋、想办法用自己的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从而学生对“围成”二字理解得较深刻。但有的同学手中的三根小棒怎么也不能围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次教学:探究能否围成三角形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些小棒,你们能用它们围成三角形吗?(学生分小组合作用小棒围三角形)师:请各小组同学汇报一下用小棒围三角形的结果。(生答略)师:是不是什么样的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呢?那么,什么样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小棒不可以围成三角形?……【评析:这次组织合作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一些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一些小棒围不成三角形,然后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4.
刘勇 《小学生》2013,(4):13-13
【教学片断】(学生操作实验: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师:拿出准备好的长度为10cm、6cm、5cm、4cm的四根小棒,每次任意选三根,摆摆看,能否围成三角形。(要求把每次选用的三根小棒的长度记录下来,注意小组合作分工)  相似文献   

5.
在执教"认识三角形"时,我让学生用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长的四根小棒,任选其中的三根摆三角形。学生通过拼摆、观察、比较、讨论发现:较短的两条线段长度的和如果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就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已掌握了最简便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课堂回放]师: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5根小棒,它们的长度分别是3、4、5、6、8(单位:cm),同学们小组合作,看在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把你们的研究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相似文献   

7.
<正>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动手实践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数学知识,这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那么,是否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呢?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操作材料呢?现以"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案例一:师:现在提供给大家三根小棒,上面标有长度,先动手摆三角形,然后将围成三角形的小棒长度填写在下表中,并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  相似文献   

8.
在执教"认识三角形"时,我让学生用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长的四根小棒,任选其中的三根摆三角形.学生通过拼摆、观察、比较、讨论发现:较短的两条线段长度的和如果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就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已掌握了最简便的判断方法,可以说这节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我喜滋滋地走进办公室,这时一个学生拿着自己画的三角形说:"许老师,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长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但是这么长的三条线段能画出三角形,你看……"他边说边拿直尺量给我看.哇,他画了许多三角形,选了一个在量着.  相似文献   

9.
大家知道,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探究、揭示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规律是教学难点。为此,多数教材通常安排让学生选取三根长度不同的小棒看能否围成三角形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并讨论发现三角形较短的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下面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1)3厘米,4厘米,5厘米;(2)3厘米,3厘米,3厘米;(3)3厘米,3厘米,7厘米;(4)3厘米,3厘米,5厘米。通常,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先说说哪组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进而说说第三小题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然而,有位教师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进  相似文献   

11.
摆三角形     
用下面的六根小棒,你能摆出几种三角形(单位:厘米)?选择小棒摆三角形时,要注意围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如果只用三根小棒,可以摆出以下三种三角形:  相似文献   

12.
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课件展示: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师:老师刚才给每人发了两根小棒,想知道用它做什么吗?生:是用来做三角形的高的。生:是用来做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师:告诉大家,是用来围三角形的。生:两根小棒怎么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师:那你觉得几根小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生:应该用三根。师:应该用三根,大家已经看到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那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评析:上课伊始,课…  相似文献   

13.
<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学习中唯一一个不见图形,却要对边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数学内容。教材安排旨在引导学生从摆小棒围三角形入手,逐步发现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而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然后据此探寻其中的规律,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我进行了两次磨课,发现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操作活动忽略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为此,我做了调整,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主导,分层次设置思考路  相似文献   

14.
犤教学内容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自编教材)。犤教学目标犦1.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三根小棒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围不成三角形。2.从没有围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中,猜想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具备怎样的关系,即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并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3.培养逻辑思  相似文献   

15.
<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三角形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活动情境中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特征,发现数学现象,从而真正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本质。在此,我撷取本课的三个教学片断,作粗浅的思考。一、活动感知,促进操作思考的整合师:每个小组都有3根小棒,先测量小棒的长度,再试一试,看能不能用它们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小组实践操作)生1:3厘米、3厘米、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  相似文献   

16.
正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时,一位教师采用了如下的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从信封中取出一根红色的小棒,将它剪两次剪成三段,使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动手操作)师:哪位同学将你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实物投影出示图1)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 师: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来玩一个比一比,看谁又好又快地围成一个三角形。哪两位同学来试一试?我们知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围三角形,得用几根小棒?(3根)我们来当好公正的裁判员,好不好?(面向比赛者)相信你们会用手中的小棒在黑板上又好又快地围出三角形?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其内涵是很丰富的:而要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关键在于既要顺着学生思维又要高于学生思维。请先看“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什么叫三角形?(过片刻,学生们积极地把手举得高高。)师:你们的小手举得这么高,老师知道你们肯定都能回答。噢——对了,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围一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俸?(生答:要用3根)。给你三根小棒,你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普遍认为:能!)师:请前后四人为组,任取三根小俸看看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们很快合作起来,尝试看围三角形。不一会儿,纷纷举高着手——有的小组学生说:能,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认识三角形》这一内容,让学生理解"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很多课堂,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了长短不一的多根小棒,然后由问题"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吗"驱动,学生进行拼搭,并记录下结果。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三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标 :1 初步建立正方形周长的概念 ,并在动手操作中建立正方形的表象。2 能根据给的材料(小棒)围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幻灯机一台 ,胶片几张、作业纸。学生准备 :粗细相同的长度分别为1cm、2cm、3cm、4cm、5cm、6cm、7cm、8cm、9cm的小棒各一根 ;20根火柴棒。活动过程 :一、预作铺垫 ,引出新课。在作业纸上预先画好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问 :小朋友们谁能告诉老师这些图形的名称?请小朋友们用笔描出围成正方形的四条线的长 ,并用准备好的四根长度相等的火柴棒摆正方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