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读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笔者在分析文本时是以精神分析理论为指导,并结合张爱玲的人生体验,从无意识,"三重人格结构"和梦的理论三个方面对《半生缘》进行剖析。在这样的深度挖掘下,《半生缘》这个作品的内涵得到了一个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杜新娟 《当代学生》2011,(Z1):70-71
"旅行是人生第一要事",这句话出自被誉为华语世界"文案天后"的李欣频的一本畅销书——《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与她的另一本畅销书《希腊:一个把全世界蓝色都用光的地方》中肆意敏感的笔触不同,这本书中关于旅行的章节描述中,甚至多少会有些令人生厌的说教成分,但区别于如今书市上那些泛滥的人生励志书,作者貌似严肃的"说教"其实都是极为平淡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她的小说无一不带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笔下的人物周身围绕着脱不去的苍凉底色.《半生缘》是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动荡不安的旧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以顾曼桢和沈世钧为代表的几对男女的爱情纠葛和他们悲欢离合的命运.本文旨在通过对《半生缘》苍凉感的来源探析,来探讨其中内含的属于张爱玲的苍凉美...  相似文献   

4.
中篇小说《十八春》在张爱玲一九六八年移居美国之后进行了增删、改动等再创作,之后委托台北皇冠出版社以《半生缘》为名出版。本文从《十八春》到《半生缘》的创作历程以及作品文本的内在逻辑来阐述对《十八春》修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邱媛 《文教资料》2014,(30):78-80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带有浓郁的悲剧意蕴。在小说《半生缘》中最具有悲剧性代表的莫过于顾曼璐这个人物形象,她的整个人生都充满了悲剧性:亲情悲剧;爱情婚姻悲剧;人性道德悲剧。研究其人生悲剧对于探讨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半生缘》人物的悲剧根源与悲剧折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生缘》将人物自身的内在因素与时代、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糅合,以此揭示了盘根错节的人物悲剧根源;《半生缘》在悲剧叙事中折射了作者的生命观、爱情观、审美观、时代观、社会观。《半生缘》体现了张爱玲的深邃、丰硕与伟大。  相似文献   

7.
《半生缘》是张爱玲在其长篇小说《十八春》的基础上改写的,却比《十八春》更接近《红楼梦》的境界。它是一部"没有多少亮色的无望的彻头彻尾的悲剧"。张爱玲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  相似文献   

8.
读完张爱玲的《半生缘》,直觉得"叹人间美中不足"的缺憾之美。当男女主人公世钧和曼桢经历百折千回二十年后重逢,是这样描写的:"曼桢半晌方回:‘世钧,我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背景:《鹿鼎记》里那个建宁公主,霸道、刁蛮、人见人不爱。现实中却不是这样的。她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14个女儿,如平凡女子一样,向往幸福的生活。1653年,顺治皇帝挑选了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为十四额驸,并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建宁公主虽不曾有《鹿鼎记》中所描述的"与其他女子共侍一夫"的人生结局,实际的人生结局却更为不幸。她的后半生,度过了30年的孤独岁月。造成这一切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上谕档"各种名单、《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爱新觉罗宗谱》和其他文献,分别考证出清代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明兴、长麟、晋昌、范建丰、积拉堪、铁保、成宁、斌静、武隆阿、庆祥、璧昌、金和、联顺、奕经等十四人生年,其中明兴、成宁、武隆阿、庆祥、金和五人生年乃首次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1.
“冷”不仅作为肌体受到外界温度刺激时的生理感应,更多是作为一种意象表达应用于文本的情感叙述当中。“冷”是感受世态炎凉,再现人物内心活动的线索。张爱玲一反常规,以“冷”意象为介质诠释《半生缘》中的爱情和人生。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来分析,文本人物表现出来的“冷”意象,再现了动荡时局下的百态人生和苍凉情感。  相似文献   

12.
有条不紊、从容淡定地架构复杂人物关系是《半生缘》最突出的艺术特质之一。《半生缘》中几个年轻人复杂难解的关系,在文本中主要呈现为情人对与夫妻对互为消长、扭曲缠绕的态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在小说中成了奢望,这带来了文本的复杂面貌,也增添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3.
2017年9月16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叶小钢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的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以电影音乐《开罗宣言》再次荣获"金鸡奖最佳音乐奖".这是叶小钢教授继2002年 《刮痧》、2005年《太行山上》获得"金鸡奖"后,第三次获得这个重量级国家奖项.叶小钢曾以电影《惊涛骇浪》中《当兵的人你在哪里》获得国家级的中国电影"华表奖",并以电影音乐《人约黄昏》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以《半生缘》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相似文献   

14.
<正>"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很喜欢刘欢演唱的这首《在路上》—它是中央电视台一档全国性商战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的主题歌——原因有三:其一是"有缘分"——《赢在中国》在2006-2008年举办了三届,我在2006-2008年的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中皆获得了一等奖;其二是"有共鸣"——《在路上》演绎的情景和意蕴与我的教育人生之路、"教海探航"之  相似文献   

15.
一、"逍遥游"——人在天地自然中无限自由的精神漫游人教版高中《语文》所选《逍遥游》为《庄子》一书的首篇,主旨是讲人生的境界。在庄子看来,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人生在世能做"逍遥游"。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  相似文献   

16.
《阿Q正传》第七章开头有“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俞如鹏先生在《举人船到是何日》(见《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7期)中写道: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应为第二天,即1911年1...  相似文献   

17.
鞠俊 《文教资料》2010,(18):191-193
本文通过解读张爱玲的代表作《半生缘》中的交际花顾曼璐与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巨匠小仲马的力作《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的悲剧人生,比较了她们的之间的异同。她们同样曾经纯洁美丽、身世悲惨,同样拥有痛彻心扉的爱情却又最终生离死别,同样有过向善的心却又身染肺病独自死去。中法不同爱情观与婚姻观的熏陶,决定了她们的爱情收获度和灵魂的净化度。  相似文献   

18.
书讯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杨绛著商务印书馆定价:16.00元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走到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第一个集子,由杨绛女士编定。本书则是这个集子的注释,回答了神和鬼的问题,有关人的问题,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修身之道,人生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19.
任淑玲 《成才之路》2013,(21):70-70
《台阶》应该算是解读最为复杂的课文之一了。比如说:(1)文中的父亲"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教师教学用书》)(2)其实《台阶》是一篇反思地方文化的小说,描写的是落后的地方文化中的人生悲途。(地方文化中的人生悲途——读李森  相似文献   

20.
尽管周蕾的《妇女与中国现代性:西方与东方之间的阅读政治》以女性主义批评的立场挖掘出由张爱玲小说《十八春》修改后的《半生缘》所蕴含的女性的细节之处与现代性的复杂关系,但她并没有深入探讨《半生缘》和《十八春》都具有的独特的女性意识,并且由于文本选择的错误,没有看到《十八春》中女性的内在主体性与国族认同之间的纠结关系;张爱玲对待现代性的态度是怀疑和拒斥的,但又不自觉地继承了五四文学的反抗传统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