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北宋最著名的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已有不少同志专题论述,有的文章还由此进而论及乌台诗案对整个宋代诗歌创作所产生的恶劣影响。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文章对深受北宋文字狱之害,在两宋影响极大、被奉为江西诗派领袖的诗人黄庭坚却颇有微词。黄庭坚是文学史上争议颇大的诗人之一,褒者贬者都能从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中找到足够的论据证明自己或褒或贬的理由。它说明黄庭坚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梳理黄庭坚的习禅过程的禅学修养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黄庭坚的禅学修养对其诗歌作题材内容,艺术境界及艺术表现的影响,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黄诗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江西诗派重议论重说理的诗歌创作最能体现宋诗的理性风格特征,黄庭坚等人的诗歌创作及主张从创作与实践两个方面总结了宋诗的创作并影响后人。宋诗理性特征的形成可能主要有以下原因:文学创作上的求新;严酷的政治局势从外部促使诗人的心态更加内敛;北宋理学兴盛也使宋人的文学创作带有更多的说理说教意味。  相似文献   

4.
《楞严经》对黄庭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禅学修养深厚,禅门流行的经典《楞严经》对他的影响相当深刻。从其诗文可以看出黄庭坚对《楞严经》相当了解和熟悉。《楞严经》对黄庭坚的影响可以具体到生活态度、心性修养、艺术观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外侄李彭自幼跟随李常长大,与时在李常家中从学的黄庭坚建立了深厚感情,其为人之贫而不失其志,诗歌创作的主张广读书、近自然、贵浅静,均与黄庭坚的思想、文学创作论有深厚的渊源,促进了黄氏家族性文化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北宋诗人黄庭坚,虽为江西人,但与安徽结下深厚的山水、书画和亲友的情缘,也是其政治、文化生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研究黄庭坚,以及宋代政治、文化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庭坚是一位极富个性与追求的作家,生前与苏轼齐名,死后被推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黄庭坚的诗歌创作理论对后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其诗歌,历来研究颇多。但论多注重从本出发,探讨其诗歌的艺术风格。然若论黄诗艺术魅力,就不能忽视黄庭坚对杜甫自觉的学习及对其为为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参禅之风流行于宋代士人中,黄庭坚亦不例外。由于北宋的净土思想黄庭坚的佛学背景,毕竟是以禅宗为主导,故其作品中表现出的净土思想,就带有了禅化色彩。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学界对黄庭坚诗歌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研究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如有对黄庭坚诗歌创作影响进行研究的,也有对黄庭坚某一类诗歌专门做研究的,或者对其“夺胎换骨”法有争论的,更有研究后世对黄庭坚诗歌理论体系接受的研究等等,且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北宋中期以来,临济宗的迅速兴盛及其对禅宗南岳系“触目是道”思想的传承与弘扬,为宋代咏物诗带来了“借物说禅”的创作旨趣。这种“咏物即是说禅”的观念,赋予了宋人观察身边事物的清净法眼,从而使得大量前人较少关注的物象进入诗人的视野,部分原本并无禅意的诗歌意象如蹇驴、桃花等也发生着禅学化演进。在“触目是道”和“见色即见心”基础上产生的“言用即言体”的咏物诗创作手法,成为宋代禅宗诗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影响到宋代文人的诗学观念与诗歌创作。临济宗的兴盛及其禅学理念的传播为宋代咏物诗的新变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巧对舅父 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舅舅李常在京城做官。一年,李常因公事路过家乡,早闻黄庭坚聪明好学,决意考他一考。  相似文献   

12.
北宋时期张士逊曾三次拜相,有过在襄阳、均州生活的经历,在北宋政坛有较大影响,文学创作虽无十分建树,但其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却是北宋的政治、社会生活、文化、文学,尤其是地缘文化包括道教文化等方面的一个折射,因而对其生平及部分诗歌创作进行考证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庭坚的诗学思想很多,其中被后人提到最多并最为诟病的是他的“夺胎换骨”和“点铁成金”。对“夺胎换骨”与“点铁成金”这两种诗歌创作方法进行了解释和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黄庭坚的诗歌和诗论并不是反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因此认为对黄庭坚的诗学思想有进行再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陈三立为晚清“同光体”赣派的代表诗人,他特别景仰同乡前辈黄庭坚,以其为学习的对象,他的诗歌创作、诗论、诗评中体现出对黄庭坚诗歌选择与改造的特征,他并热心奖掖乡贤同仁,以振兴江西诗学,成为晚清诗坛接受黄庭坚诗歌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黄庭坚的词史地位是在其词传播接受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的。两宋不同时期不同传播方式共同促进了黄庭坚词的广泛流传:北宋时期,词人作词主要用于宴饮场合,配乐而歌,黄庭坚的词作通过歌妓传唱而名震一时,时人对其词的品评也多从本色当行、声律谐美方面评点;南宋时期,词这种文体成为走上纯文本的案头文学,黄庭坚的词作经词集刊刻、词选择录和词话点评而传播久远。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为人极重孝悌忠信,笃于亲情,在诗学上也着力培植其侄甥们.黄庭坚之甥"洪州四洪"就受到黄庭坚不少诗法上的诲示."四洪"在诗法学杜、化俗为雅、以故为新等方面对黄庭坚诗学多有继承发扬,同时又有所创新,从而在诗歌创作上取得较高成就,成为"江西诗派"中的著名诗人.  相似文献   

17.
史月梅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4):44-44,45,46,51
以诗论诗,正式开始于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后逐渐多起来,发展至北宋中后期方兴未艾。苏轼、黄庭坚都有论诗诗,和苏、黄长期唱和的李之仪也不乏论诗之作,且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文章即以李之仪的三首论诗诗为主线,阐释他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及对历代诗歌的评价,借以反映宋诗议论化、哲理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黄大临是北宋词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为黄庭坚胞兄。历任龙泉令、梁县尉、授越州司理、萍乡令等。任萍乡令期间以仁慈为怀,尽心尽政,治理政事异于他人,是其仕途生涯中浓墨重彩之笔。有《奉寄子由》、《青玉案》等诗词作品与黄庭坚、苏辙等人唱和。  相似文献   

19.
宋诗的创作特点与唐诗有别,数十年来对宋诗的评价因时代风气影响而难言公允。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擅长用典并能造新独出,其用事如出唇吻使人不觉。在唐诗创作极其成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创出了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崭新天地。因此,我们对黄氏诗歌创作方法及其成就应有一个新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宋诗的创作特点与唐诗有别,数十年来对宋诗的评价因时代风气影响而难言公允。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擅长用典并能造新独出,其用事如出唇吻使人不觉。在唐诗创作极其成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创出了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崭新天地。因此,我们对黄氏诗歌创作方法及其成就应有一个新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