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解读     
心中有"数" 985.这个数字来自一个特殊的日子--1998年5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在厌祝北大建校100周年的大会上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2.
<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厌之有?"句,当今各种选本的注家一般都解释为"姜氏有什么满足",也就是将"何厌"分析为疑问句中被提前的代词宾语,句式为"(姜氏)何厌+之有".通过考察<左传>全书中"何…之…"诸多用例,我们认为,此句式中,被提前的宾语只是"厌",而"何"则是被作为副词"哪里"来使用的,并不是前置宾语的一部分.这个句子的语法结构程式应该是"(姜氏)何+厌之有",也就是说,"厌之有"才是宾语前置的动宾结构,可以翻译为"姜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元范畴,它是万物的本体、生命的本源。艺术不能离开"气",艺术家要表现"气",艺术也要展现"气",最终与天地之"气"相化合而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形成于当代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可以从我国古代"气"论中吸收养分,一方面,"气"是作为"此在"的播音主持创作主体存在的根源,是播音主持有声创作的物理前提;另一方面,"气"还是播音员、主持人人格美、个性美的内核。  相似文献   

4.
回忆的滋味     
再过两个多月就要离开母校了,再有两个多月就要离开这曾经哺育过我的地方了,回想起原来在这里的日子,我禁不住进入了深深的回忆。  相似文献   

5.
正"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我非常喜欢苏轼的《和董传留别》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一个人知识渊博,见识广博的话,不需要刻意装饰,就会自内向外产生出一种超然的气质,相反,如果自身没有内涵,无论怎么打扮,也不会彰显出气质和风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经常读书就会不断完美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更加  相似文献   

6.
《滨州学院学报》2021,(1):59-65
东方朔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时山东人,《汉书》有传,班固称之为"平原厌次人"。西晋夏侯湛撰《东方朔画赞》指出厌次的时代属性和具体地理位置,为后人考证东方朔里籍的当今地望,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画赞》所说的厌次指的是东汉的厌次县,其当今地望是山东省惠民县。东方朔的里籍是山东惠民县是确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7.
正做着班主任的时候,我特别希望能有机会离开班主任队伍,不想过那简直不是人过的烦乱日子。出得围城,又时常怀念做班主任的时光。其中滋味,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道明,只怕自己当初也不见得就是个好班主任。提醒自己,如今已不在其中,不要妄图用"想当初"来说事,虽然那时的我  相似文献   

8.
前些日子班上一女孩的行为令我颇感头疼,甚觉苦恼.举两件事例:某日,我在上完数学课后正准备离开教室,她跑到我面前说某某同学说她"坏话",在"告状"的时候嘴里竟然还含着一根棒棒糖.  相似文献   

9.
前些日子班上一女孩的行为令我颇感头疼,甚觉苦恼.举两件事例:某日,我在上完数学课后正准备离开教室,她跑到我面前说某某同学说她"坏话",在"告状"的时候嘴里竟然还含着一根棒棒糖.  相似文献   

10.
乔治·奥威尔在上个世纪的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他本人以及他的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西方世界家喻户晓。但他却患有严重的"厌女症",这从他的首部小说《缅甸岁月》中一系列扭曲化的女性人物形象中可以得到佐证。奥威尔的"厌女症"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本文将进一步探究导致他后天患上"厌女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梦会毕加索     
《快乐阅读》2008,(8):85-85
夜里,你做了一个怪梦。梦中你是一个酷爱绘画的天才,每天都和凡·高、毕加索、莫奈等边谈笑,边喝酒,边创作,生活快乐得不得了。日子匆匆而过,在梦中你已过了50年。某天,毕加索认真地对你说":你要走了!再不离开,你永远都醒不了。这里有四幅我们合作的画,你拿走其中一幅做纪念吧!"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日子",幸福快乐的日子、忧伤难过的日子、艰难困顿的日子,成长的日子、迷茫的日子、奋斗的日子……正是这些"日子"组成了我们丰富的人生。每个人的记忆里,都会有一些"日子"难以忘记。请把"——的日子"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一我离开家乡才知家乡与我的关系深重。离开之后的生长,对原本生长有了重新发现,有了再植。灵魂是在后边的日子里感觉到并被它牵引的。我对自己走出去,感觉到高兴,有距离,能多知自己和原生地。我用很多时间去思想我生长的土地。它在我的觉悟里,在我的日子里。这些年我没间断借助写作、阅读和思想去感受它、认识它。时间越久,越理解了生长和断裂合为一体的一些意义,那个过程,有非常多不可逆转的因素,无论悲喜,无可动摇。  相似文献   

14.
今天是教师节,离开家门的那一刻,并没有觉得这一天有多么的特别.教师,实在只是社会的普通一员.走在人群之中,也很难看出做教师的有半丝半毫的尊贵. 我恰恰喜欢过这种朴素而充实的生活,并固执地以为那才是最本真的生存状态. 可没有想到在这个我以为平常的日子,却有一连串的温暖"埋伏"在前方,静悄悄地等着我.  相似文献   

15.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相似文献   

16.
那个冬天     
我清楚地记得一年前的那个冬天。在一个非常寒冷的日子,我离开居住的小城去往异地。着一身素白的羽绒服,蜷缩在车厢里的一个角落。汽油味伴着车身的颠簸,我胃里的食物蠢蠢欲动。我努力地克制着,脑子里时不时地冒出前些日子里的一些记忆碎片。"你到底想不想参加?"小瞳指着网上某名校的招生启事问。"我?没想过。"十六七岁的少年往往总是羞于公开自己的梦想,因为它们虽然美丽却特别易碎。  相似文献   

17.
狐狸de故事     
去年的八月,我第一次离开亲爱的妈妈,带着一口浓浓的乡音来到了成都。 接下来的日子是思念,它像无数的小虫子一啃噬着我的心,还有自卑,我突然发现我和"大城市"里的同学是那样的不同。日子渐渐变得难以忍受,于是,一个周末的晚,妈妈打开门看到了脸色苍白的我。我袍住妈妈,  相似文献   

18.
厌奶?解析婴儿厌奶现象最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奶,这些孩子各月龄的都有。为什么婴儿会存在厌奶现象呢?婴儿厌奶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碰到这种情况,妈妈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有人说:厌奶期普遍发生在婴儿4-6个月前后。随着生长发育,宝宝开始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好奇并喜欢探索,这时容易对"吃"分心,并且4个月之后一般都给孩子添加辅食,有的宝宝不能耐受从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中途离开学校,停止学习的现象日趋严重。有资料表明,初中学生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人生发展最脆弱、最孤寂无助的时期,又是心理障碍的高发期。心理学家指出,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实践和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会出现诸如:学习厌  相似文献   

20.
<正>有一个童话,在教育界广为流传:小鱼和小蝌蚪是一对好朋友,总是形影不离在池塘里快乐地游来游去。一天,小蝌蚪长大变成一只青蛙,离开了池塘,离开了他的朋友鱼。鱼无法理解:像鱼一样的蝌蚪怎么会长出脚?而且离开池塘、离开他。青蛙告诉他:"蛙和鱼是不同的,蛙就是蛙,鱼就是鱼。"经过一段日子,青蛙开心地回到池塘,告诉小鱼他看到另一个和池塘不同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小鱼听了之后很想去看看,忍不住努力往陆地上跳,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