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诗三百首》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影响面最广、最为人们熟知的文学读物。如同一个自幼朝夕相处的老朋友,我们对它似乎已了如指掌。其实不然。近年我为完成《唐诗三百首汇评》,认真研究了这本书,才认识到我们对这本书尚有许多误解。(唐诗三百首)究竟是怎样一部书?人们习惯一直把它只看成是一本唐诗启蒙读物,自它问世以后,也一直被当作蒙童的读本。这便是误解之一。蔬塘退士孙殊于该书(题辞)云:世俗)L童就学,即授计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放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辩,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染出其间,殊…  相似文献   

2.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1,(2):F0002-F0002
《记纂渊海》,潘自牧辑。自牧,字牧之,金华人,潘景宪之子。庆元元年(1195)丙辰进士。授官常山:龙游县令。书成于宋庆元六年(1200),潘氏《记纂渊海自序》云其成书之事:“自少嗜书,引用前辈类书、记事体,参以纂言,  相似文献   

3.
最近翻阅有关国了监刻书的论著,发现对元国子监刻小字本《伤寒论》的两种不同说法。程千帆、徐有富著《校雠广义》版本编中说:“元代中央机关掌管刻书的有兴文署和艺文监。国子监刻书不多,《书林清话》卷四《元监署各路书院医院刻书》仅提到元裙三年(1088)刻小字本《伤寒论》十卷。”(齐鲁书社1991年版,  相似文献   

4.
所谓王士祯早年选有一部唐诗名日《神韵集》,这是王士祯晚年在《自撰年谱》中因误记而造成的一种错误说法。此说法长期影响着对王士祯诗学的研究。《唐诗神韵集》是乾隆年间流传的同名书中的一种,并非王士祯原选。  相似文献   

5.
正明胡广等辑《春秋集传大全》,收入《儒藏》精华编经部春秋类春秋总义之属,凡二册。"校点说明"言:"以明永乐内府刻《春秋集传大全》三十七卷为底本(1),以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汪氏《春秋胡氏传纂疏》列为参校本。"(2)卷三十七"鲁哀公十三年"之"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条下疏文,"陈氏曰:‘黄池之盟,不书吴晋之盟,《春秋》修讳之’",  相似文献   

6.
粤雅堂(南海) 业主伍崇曜,原名元薇,字紫垣,南海人。邑廪生,以赈捐赐举人,后加布政使衔。家富于财而喜结交文人,且致力于搜书、藏书、刻书。筑“远爱楼”为藏书之所,构“粤雅堂”为辑书校书之地。伍氏刻书,重视乡邦文献,偏好孤本秘笈,内容涉及经、史、子、集、丛书,凡传统学科之门类都有。所辑刻各书,错讹脱夺极少,雕版精良,形式大观。尤以辑刻《粤雅堂丛书》为人称誉。不愧为清代广东乃至全国著名的刻书家之一。伍氏的刻书活动,从道光十一年(1831)起至同治二年(1863)止,持续了三十余年,前后辑刻达二百多种,二千余卷。所见有:《粤雅堂丛书》三编三十集一百八十五种一千三百四十七卷。(17)(20)《岭南遗书》六集五十九种三百四十八卷。⑨⑩(17)(20)《楚庭耆旧遗诗》三集七十四卷。(15)《粤十三家集》十三种一百八十二卷。⑨⑩(20)《金文最》一百二十卷。⑨《舆地纪胜》二百卷。⑨《西湖书院重校史论丛编》四种十一卷(清)刘口辑。(20)  相似文献   

7.
新年之际,我才从苏州回来,导师就授我以两厚本介绍苏州的新书,一本是苏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徐刚毅编著的《苏州旧街巷图录》(扬州广陵书社2005年9月版),一本是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与苏州市档案馆联合编选的《百年商会》画册(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11月版)。两书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展现了苏州市民生活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8.
明代南京私家藏书与到书事业均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其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当推状元焦敢。清黄虞稷、周在浚所撰《徵刻唐宋秘本书例》一卷有云:‘朋代藏书之富,南中以焦氏为第一。’水文就试图对这位有着丰富经历的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在藏书、著书、刻书方面的成就作些探讨。焦站,字弱侯,又率从吾,号瞻园、倘园,学者称为“清园先生”,生于明嘉靖十九年(154),卒于明泰昌元年(162),溢号文端,祖籍山东日照,南京旗手卫人。据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十三“焦站”云:“殖生有异质,闻道甚早而好学,虽至老不倦。”焦站为学十…  相似文献   

9.
1945年 民国三十四年 一月十五日 星一腊月初二日 晴 阅李煜《绣虎轩次集》十二卷,煜本姓曹,家 于睢宁,顺治丁酉举人,铨授太仓州学正。此集 诗、文各六卷,皆为学官后所作,诗有才情,文不 脱明季轻率之习。称其妾曰内亚子,有《读(金瓶 梅)书后》云:书中有丑无生,诧为创见,皆极可 笑。然《登雨花台记》序:认识监生事,极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重订宋诗正体》四卷,内夹《明诗正体》两叶,都是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大黑口,宽帘纹竹纸印,写刻本.知是同时刊本,两叶明诗为最初装册时误入的.书本古旧,首尾无序跋,又无牌记,也不见选家姓名,因疑前后有脱叶,或为旧时书估夺去,冒充元椠以索取善价亦未可知.此书见嘉靖时人高儒《百川书志》著录,并介绍选家意旨称:"新喻符观以《宋诗略萃》、《文鉴》散载各集,撮其三体(笔者按指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三体)精要,以举世宗唐尚元,语人曰'吾为宋人立赤帜矣'."由知符氏别有《唐诗正体》七卷、《元诗  相似文献   

11.
杰句雄篇萃若林,细看一一尽精深。才高不似人间语,吟苦定劳天外心。白璧连城无少玷,朱弦三叹有遗音。不经诗老遗山手,谁解披沙拣得金。这首题为《读唐诗鼓吹》的七律,是由金入元的诗人曹之谦(1194后-1264)写的,其所称赞的《唐诗鼓吹》,由他的诗友兼同僚元好问(字遗山)编订(郝天挺注),书中所收全是唐人七律.共得九十六家。诗五百九十七首。  相似文献   

12.
国家图书馆馆藏杨继盛《请罢马市疏》、《请诛贼臣疏》、《杨继盛遗嘱》等墨刻(松筠庵民国拓本),吴可读《丙寅春联》、《两遗奏草底》、《与儿之桓书》、《感遇感怀七律》、《与周老道书》,吴柳堂遗嘱(遗折稿及遗嘱等汇刻初拓本)为我们全面研究中国历代忠谏之臣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3.
司马朝军 《出版科学》2011,19(1):106-108
自序《经义考》一书,皇皇三百卷,系清初大儒朱彝尊晚年所编纂之经学文献工具书。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己未(1679)荐举博学鸿词,召试授检讨,入直内廷。彝尊文章尔雅,初在布衣之内,已与王士声价相齐。博识多闻,学有根柢,复  相似文献   

14.
四川的成都、眉山一带,是宋代全国的三大刻书中心之一,所刻书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宋开国后不久,太祖就派人到成都监雕大藏经,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开宝藏》。南宋初,眉山刻有大字本《七史》。以上只是著名的两例,事实上,蜀中刻书极为丰富,经、史、子、集门类俱全。到南宋中叶,蔡宙曾上奏,说“全蜀数道文籍山积”(见《道命录》卷四),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蜀中图书业的发达。我国现存的许多重要典籍,都出于蜀刻;当日的蜀刻版本,有少数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还保存至今,珍贵不啻珙璧。 宋代蜀中刻书既然如此之多,如果没有人将那有如“山积”的典籍记录整理,那将是令后人十分遗憾的事。历史  相似文献   

15.
麓山三绝碑     
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著名书法家李邕应潭州(长沙之古称)司马窦彦澄之请,撰写并刻了麓山寺碑。碑末纪年后有“江夏黄仙鹤刻”六字,据《岳麓志》载“仙鹤即邕托名也”。因此碑集文、书、刻三美。世人又称三绝碑。李邕官至北海大守,人称李北海,故此碑亦称北海碑。  相似文献   

16.
杜牧《樊川文集》卷一六《上宰相求湖州第一启》、《第二启》、《第三启》的次序窃以为误。《第一启》没有提到"湖州",既然"上宰相求湖州",而第一封信竟通篇未予提及,于情理不合。《第一启》之末云,"词语烦碎,频于尊重","频"字似非第一封所宜言。《第三启》之首云:"某去岁闰十一月十四日,辄书微恳,列在长启,干黩尊重,乞守钱塘,以便家事。自叹精诚不能  相似文献   

17.
在古典文学文献中,有一类名曰诗、文、词、曲“纪事”的著作,迄今已有如下若干种: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八十一卷,清厉鹗《宋诗纪事》一百卷,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一百卷及《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四卷,又有宣古愚、罗以智、屈弹山等的《宋诗纪事》“补遗”、“拾遗”,今人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三十卷。近人陈衍《辽诗纪事》十二卷、《金诗纪事》十六卷、《元诗纪事》二十四卷。陈田《明诗纪事》一百八十七卷(原有甲——癸共十集,仅刊前八集)。今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八卷以及钱仲联主编的《清诗纪事》。清陈鸿墀《全唐文纪事》一百二十二卷。清张宗(木肃)《词林纪事》二十二卷。今人唐圭璋《宋词纪事》。王文才《元曲纪事》。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唐诗纪》是重要的典籍之一,在"全唐诗"编纂史上,其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它成书于万历前期,包括初唐诗纪六十卷、盛唐诗纪一百一十卷,收录作家572人,诗歌8362首(句)①,诗以人分,人以世次,同一人名下,诗歌分体排列.《唐诗纪》始事时间较早,在唐诗搜集、校勘、辨伪等方面,为清修《全唐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着发凡起例的意义.然而,由于规模较大,传本难见等诸多原因,长期以来,学界关注不够.特别是对其编者吴琯的认识,自《四库总目提要》出,其后陈陈相因,以讹传讹,少有辨者.《四库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二称:"《唐诗纪》一百七十卷,明吴琯编.琯,漳浦人,隆庆辛未进士.尝校刊冯惟讷《古诗纪》,因准其例辑此书."②这里关于《唐诗纪》编者吴琯生平的考释,讹误迭出.本文即就吴琯之字号里贯、学历仕进及刻书活动稍作考辨.读书偶得,聊以自备,不妥之处,以祈方家赐正.  相似文献   

19.
清代商人鲍廷博酷爱图籍,他集收藏、校勘、刻印于一身,收藏图书上万卷,内中多宋元精品。四库全书开馆,他拣选宋元善本呈献,受到朝廷的嘉奖。而他用毕生之力刊刻的《知不足斋丛书》,收书广,刊刻精,为清代最有名的大型丛书之一。与一般的私家刻书不同,他的刻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皇帝顾眷的感恩,秉承先志,不是从刻书中获利,而是注重刻书品质,为乾嘉学者服务,创造图书精品。  相似文献   

20.
宗炳《画山水序》有一句云:“而贤者通”,“通”字甚少有人注意,而实至为重要者。《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疏:“通晓于幽明之道而无事不知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唐君毅称之为“交感之际”,即吾人生命体验之起点。察《全晋文》卷二九王修《贤人论》,有云:“敬未能暗与理会,何得不求通?”《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洞”者空也,空者通也。故《全宋文》卷二十宗炳《答何衡阳书》:“佛经所谓本无者,非谓众缘和合进皆空也……贤者心与理一,故颜子‘庶乎屡空’,有若无、实若虚也”;卷二十一《明佛论》:“虽以颜子之微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