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命如书,作者是自己,读者也是自己。——题记我一直很信奉这样一句话:“哪个年龄就该做哪个年龄阶段的事。”所以我不觉得中学生活苦闷。我时刻提醒着自己:把脸朝向阳光,黑夜便不再来。但并非生活总是一帆风顺的,毕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嘛。所以,我只要全力以赴,便也问心无愧了。  相似文献   

2.
在JS训练函授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新学员在来信中对我们讲述自己的生活、愿望和对成功的期待。但是,当我们对来信进行归类处理时,却发现一些来信中竟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这样的语句——“如果……” “如果我早一些把握机会,也许现在已不再这样失意。” “如果我不报考中专,而是继续上高中,今天或许已大学毕业,晋升为工程师了。” “几年前我就知道有了JS训练,如果那时候就参加学习,也许现在该很有出息了。” “如果我不是按爸爸的安排从事这份自己很不喜欢的工作,也不至于混到这种地步”。  相似文献   

3.
决战时刻     
凛冽的风,吹起他们的衣角,张扬得很高,从而,吹乱了他们的视野,吹花了往事一幕幕:儿时的嘻戏打闹,两小无猜,他们手拉手一起走过的日子,就这样,在他们的脑海中消逝了,干干净净。他和她,良久良久地对峙着,眼光不再明丽,不再柔和,而是进出阴冷到底的光。空气似乎凝结了,时间一分一秒地滑过,他们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对峙着。“真没想到,我们会反目成仇。”他缓缓地开口了。“哼哼,我也没有想到。”她说:“曾经我们……”她的声音暗下来,眼中似乎藏着泪。  相似文献   

4.
姐姐又站在磅秤上唉声叹气:“天啊!我的体重又增加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减肥成功?”“又怎么了?”我很不耐烦地问。“你成天就知道玩电脑游戏,也不想想如何帮我减肥,再这样下去,我简直就像头胖嘟嘟的笨猪了,多难看啊!”我调皮地说:“哈哈,你不肥也已经很笨了,还要我帮什么忙啊?咦  相似文献   

5.
一条板凳     
早晨,我刚跨进教室,值日生王卫东就跑来告诉我:“陈老师,你看,不知谁拿板凳当跷跷板,把一条板凳又搞坏了。”看着那条坏了的板凳,我心里很生气,恨不得马上把班上几个“小顽皮”找来狠狠地“训”一顿。可是,转念一想,“训”究竟不是办法,过去“训”得也不少,还不是“大事小事,训过就了”,孩子们并没有从中接受教育。因此,我想还得讲究  相似文献   

6.
英国教育学家伯特朗·罗素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是说不应该关心子女,而是说这种关心应该是含蓄的。假如可能的话,还应是宽厚的,而不应该过分地感情用事。”由此我联想到家庭,联想到学校,联想到父母,联想到老师,无论对子女的关心,还是对学生的教育,是不是也应该讲一点“技巧”和“含蓄”? 现代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被教育的对象已经不再囿于一个小家庭,而是过早地融入了大社会。除了父母和老师外,他们还可以通过电话、电视、电脑、报刊、书籍、旅游等各种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胡薇薇 《成才之路》2009,(29):39-40
每天,当我面对着51双清纯的眼眸,51张可爱的笑脸时,便会很自然地想起一首歌,它温情地唱道“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是的,哲学家说。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教育家说。一个热爱教育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教育活着。我想说:钟爱教育,钟爱学生。理想的课堂就会在你的身边,难道这还不幸福吗?让我们做个幸福的语文老师吧!  相似文献   

8.
自从进入初中,老师就不断地提醒我们:"你们不再是小孩子了,做事情要学会把握分寸,不要总是随随便便……"在家中,父母也经常教育我要自立自强,连奶奶都不停地告诉我要锻炼自己。于是,渐渐地,我不再像以前一样无拘无束,而是开始学着做个"大人"了。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反思是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决策进行深刻反省的品质。这种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我是怎样做的”,而是从理念的高度反省。教师的实践反思实际上体现为一系列的反问: 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学是否符合教育的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我采取的策略解决问题了吗?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0.
姐姐解心结     
问心无愧,足矣我是班长,在班里协助老师做事,也尽力地帮助同学。可是,一些同学经常和我作对,说我向老师打“小报告”,甚至欺负我。就这样,我被孤立起来了。隋欣姐姐,我该怎么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呢?班干部是为同学服务的只要,你始终记住这一点说话做事不高,高在上不盛气凌人而是让同学们、,感到你是为大家好大家自然就会,了解你理解你也就不会再和你、,作对了至于个别人的无理取闹“”。,你不用放在心上只要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就够了,!相信科学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不再长高却开始发胖。我很苦恼。另外,我的…  相似文献   

11.
近一段时期以来,教育写作中,除了“毕恭毕敬”的学术类论文外,教育叙事,也就是教育故事写作日趋流行。这类文章的大致模样也是通过叙述一两个“教育故事”或者列举几个“教育案例”,从中阐述一定的教育理论,传递一种教育理念。我们暂且可以把这样的文章称为“教育美文”。但是,不少教育美文中的学生大多先是如何地顽劣不训,曾经历过多少次教育就是不见效果,可经过了作者或文章中的“老师”的一个“传神的眼神”,一句“会意的妙语”,一个“巧妙的教育行为”,学生就即刻发生巨变,变成一个“再也不犯错误的好学生了”。这样的文章读起来确实引…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读了李希贵的《学生第二》,其中的一些话令我深深折服。……“给校训找100条理由的活动”……作为作者的师生们,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校训真正的“股东”。认同感、归属感、向心力自然也就有了。校训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内化为学校每一个人生命成长的动力。——《经营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3.
开心直播     
涂鸦教室点评:很可爱的人物造型,画面很丰富,线条处理也很细腻,多多注意一下脸部细节的处理,这样会使人物更生动。星级:★★★★随机应变编辑:“先生,你的这篇文章写得太松散了。”作者:“若按散文发,我同意。”编辑:“但写得太杂乱了。”作者:“那就按杂文发吧。”编辑:“作品  相似文献   

14.
朗朗阳光下 ,躺着一只光滑完整的鸡蛋……随着岁月风刀的镌刻 ,鸡蛋的外壳不再坚硬 ,开始出现了裂缝 ,于是 ,便招来了几只苍蝇…… :在看《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时 ,我“被阉割掉的想象力”活动了一下 ,头脑中便很奇怪地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当然 ,就算中国言论自由的程度再高 ,我也绝对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把现行教育体制比做鸡蛋而把这本书的作者 ,那些大学者、大文豪们说成苍蝇 ,敢“胡侃”一下还是从书中暂借了点儿力量与勇气。《审》的容量不算小 ,所载 40余名作家近 60篇佳作 ,但并非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我不太清楚“审视”二字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杨艳 《宁夏教育》2013,(7):97-97
一块鹅卵石的形成,并不是靠锤的击打,而是经过水无数次抚摸和无数次的冲击才日渐圆润。教育也是如此。学生很“硬”的时候,你可以很“软”,学生很“躁”的时候,你可以很“静”。教师工作是一项充满智慧的工作,凡事要冷静,急事要缓办,不能出现问题就急躁,就一味地指责、训斥,这种方式的教育曾一度让我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茫然。  相似文献   

16.
不少孩子都有这样的看法:“每当我和爸爸的意见不一致时,他都以势压人,不让我说话,有的批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家长们也大惑不解:我们真心实意地为了孩子。可怎么会出现这样关系搞得很紧张的结果?其实,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家长不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调查问题的来龙去脉,而是一味地大发脾气。不少家长认为既然是教育,就必须采取训导的方式,于是批评、指责、规劝整日不断。家长的刻板、乏味、重复的说教模式,根本不给孩子思考和理解的时间,也不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所谓“原生态研究”就是教师主动探索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真实现象和事物,从中揭示规律,把握规律。其背后承载着的是一个朴素的想法:把基础的做好,把常规的做扎实。那么,这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给大家带来了哪些影响与变化?哪些方面亟需改进呢?请各位发表自己的见解。李莉:我觉得,“原生态研究”摒弃了以前重复研究、研究方法落后、随意性较大等特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不再像从前那样,自上而下硬塞给我们,而是教师在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自下而上寻找问题、研究问题的方式,大大地激发了教师自觉主动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变“…  相似文献   

18.
我不再娇气     
有一个小女孩,曾经很娇气。别人不小心碰了她一下,她会哭;心爱的发卡丢了,她会哭;考试成绩不理想,她还会哭。你知道这个小女孩是谁吗?不瞒你说,这个小女孩就是——我。我以前真的很娇气,跟伙伴玩着玩着,我就哭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不想当“猫”,所以就哭了起来。时间长了,伙伴们玩游戏都不敢叫我了。爸爸妈妈也发现了我这个坏毛病,跟我说过许多遍要改。可我嘴上答应得好好的,没过一天就又忘了。就这样,我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了六年级的大姐姐。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我不再动不动就哭了,不再是“泪包”了,似乎我的眼…  相似文献   

19.
真星话     
裴涩琪喝了酒就不记得自己做过的事裴涩琪我的酒品不太好我上初中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男朋友。对方先跟我告白,所以就开始交往了。但是这个男孩子超级不喜欢打电话,所以结果就变成我一直打电话给他,我约他出去玩。但是渐渐地我觉得不高兴起来,觉得这样很不公平。所以我就下定决心不再打给他,看他什么时候会打给我。就这样等了一个星期,结果他还是没打来,我们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分手了。这实在是太荒唐的一件事了。不过,我也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就是恋人之间要相互迁就,千万不要因为赌气而做出什么不由衷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故事的结局是我不曾料定的。我曾想怎么说也会是一个很符合“国粹”传统的结尾:时来运转,家庭团圆了,生活好了,孩子也有出息了。因为这满足了大众那善良美好的愿望。然而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女主人并没有与命运抗争,而是甘于人格沉沦与堕落。读到末尾,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失落.但是我们还是要感谢作者聂华苓,她为我们构思了这样一个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不争事实,真如我们所预设的美好结局,这短小的千字文又哪来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