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93):25-26
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体现出各种不同的婚姻观,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的婚姻状况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揭示当时社会经济、地位对人们的婚姻、生活和命运的深刻影响,更重要的是美满的婚姻不但需要真正的爱情为基础,而且需要物质保障。奥斯汀倡导的婚姻观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窦娥冤》是我国古典悲剧的优秀作品之一,对当时和后世的戏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明代袁于令的《金锁记》就是受其影响改编比较成功的作品。从文本的角度来考察,《金锁记》与《窦娥冤》在情节、主题和戏曲文学所承担社会功能上具有差异性;与《窦娥冤》相比,《金锁记》悲剧意识有淡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无名的裘德》所反映的伦理观,尤其是宗教观、婚姻观及自由观,在当时的英国社会遭受了广泛攻击。文章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作品中所描绘的婚姻、宗教道德观进行了阐释,进而分析主人公裘德、淑在追求自由爱情过程中面临的道德困境、两人爱情悲剧的成因,以及哈代在作品中通过两个主人公体现出的违逆时代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4.
《傲慢与偏见》写出了四种不同的婚姻状况,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保守封闭社会环境下男女对待婚姻的态度.有不顾其他一切,只为婚姻的柯林斯和夏洛特模式的婚姻观,有追求情欲、轻视婚姻、一起私奔的威克姆跟丽迪亚模式的婚姻观,有真心诚意、有追求真爱为婚姻基础的宾利与简模式的婚姻观,还有勇于追求理想婚姻的男主角达西和女主角伊利莎白模式的婚姻观.正是男女们有着相似的婚姻观,才促使了她们之间的婚姻的建立.她们都是当时社会形态下男女婚姻观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了众多的花妖狐魅和书生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是作者爱情与婚姻观的反映。歌颂知己之爱,对人性的肯定;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明确提出“无以贫富论”的婚姻观;爱情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出作者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祝福》中的祥林嫂与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两位女性生活的年代大约相似,同为寡妇形象,祥林嫂的形象更多的体现出中国宗法制度给她带来的种种磨难,虽然如此,这个形象给人以善良、勤劳和忍耐的认识,曹七巧的形象虽然也是受着封建礼教种种压迫的形象,但更多的体现出人性的邪恶。作者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发出了对社会的控诉。  相似文献   

7.
《唐顿庄园》享有"21世纪最伟大英剧"的美誉,原因不仅在于该剧对英国贵族生活的生动描绘,更在于其所反映的绚丽的英国文化。婚姻是体现时代背景的一个微观突破口,而本文主要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分析,重点梳理了资产阶级新贵与新思潮对当时婚姻观的影响,主要展现为两种不同的婚姻选择,一是贵族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联姻,二是追求自由意志下的婚姻。本文从《唐顿庄园》中改变的婚姻观出发,了解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转变,进而感受英国的历史与时代风采。  相似文献   

8.
基于二元对立理论,分析了简.奥斯于小说《理智与情感》中的二元对立项,比如理智与情感、爱情与金钱、金钱与亲情、优雅与庸俗、高尚与卑劣等等,反映出了作者的爱情观、婚姻观、人生观以及当时特定社会阶层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9.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中四种婚姻爱情基本概括了当时社会中爱情和婚姻的状况,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婚姻观:恋爱和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息息相关,但恋爱婚姻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的婚姻观应当建立在相互爱慕、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奥斯汀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轻率结婚,强调婚姻中感情因素的重要性,但完全缺乏物质基础的婚姻也是不被赞同的。作者的婚姻观受到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响,主张在物质与感情之间找到某种平衡,找到一份有着真挚感情和财产保证的婚姻。奥斯汀的婚姻观在今天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雷佳 《文教资料》2012,(21):10-11
《傲慢与偏见》反映了作者追求女性平等与解放的理想,也反映了作者的婚姻观。笔者认为作品中体现了女性的自主意识与对男权社会的反抗,但对女性主义的坚持不够彻底,体现对传统的男性社会的妥协。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对女性主义的体现与妥协。  相似文献   

11.
《红字》悲凄阴郁的结局为该书焦点,焦点中反映出了霍桑的“妥协的”道德伦理观、“悲观的”婚姻观、“否定的”女权运动观及对工业化的“憎恨”观。  相似文献   

12.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以日常生活为主要素材,通过描写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与选择,形象地反映和讽刺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保守闭塞下的英国乡镇生活与世态人情,表现出了英国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的婚姻观。本文阐述资产阶级婚姻观,探究简·奥斯汀理想的婚姻观,并指出小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两部小说《金锁记》和《怨女》,是运用同一素材创作出来的但又迥乎不同的两个故事。《怨女》的主人公银娣相比《金锁记》中的"疯狂"的曹七巧呈现出"常态化"特征,这种改写反映了张爱玲对创作风格的自觉追求,是张爱玲一贯的苍凉文风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这一悲剧人物,从来就是被当作了欲望的化身被人们不停地言说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形成她的悲剧的原因,揭示她悲剧的必然性,进而探讨当时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5.
《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这一悲剧人物,从来就是被当作了欲望的化身而被人们不停地言说着。通过分析形成她的悲剧的原因,揭示她悲剧的必然性,进而探讨当时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女士和老舍先生分别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社会生活和身处当时社会大背景下的独特心境,写出了不朽的短篇佳作---《金锁记》和《月牙儿》。虽然男女有别,但两位作家都以女性视角观察社会,用男性缺席的结构方式叙述故事,写出了两代女性的悲剧人生。对比《金锁记》中的长安形象和《月牙儿》中“我”的形象,发现二者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如何理解其相似,怎样看待这两个形象背后潜藏的时代投影,需要从“她们共同的命运注脚---缺月意象”、“母亲主导下的宿命式悲剧”、“作者身世在小说中的投影”三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的不同,中西方存在着很多差异,婚姻观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婚姻观的角度出发,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语料,对《喜福会》中生长在不同文化背景及价值观下的母女对婚姻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找出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帮助那些国际联姻的人实现更好的交际。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作为明朝中叶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思想。这部小说中佛教、道教、儒教三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反映出当时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想。究其根源,应是受当时的陆王“心学”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小说对宗教的戏谑嘲讽则反映出中国人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当时社会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9.
脂砚斋针对《红楼梦》描写戏曲元素的点评屈指可数,却从侧面反映出《红楼梦》的史料价值以及一些真实社会风俗.通过对脂砚斋在《红楼梦》中有关戏曲方面的评语进行分析解读,了解曹雪芹所处时代的观戏风尚和弋阳腔在当时社会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女性被强大的男权控制着,她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人生悲剧。张爱玲《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是封建宗法制下的受害者典型。然而,在她拥有了男权社会中的权利后,则由一个宗法制下的受害者变成一位共谋者与施害者。于是,《金锁记》中又演绎出一段又一段其他女性的悲剧,这一出又一出令人触目心惊的女性悲剧,在它的背后有着共同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