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里达《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是研究胡塞尔历史现象学的最重要文献之一,他首次把胡塞尔有关历史认识的现象学理论称之为历史现象学;首次论证了胡塞尔从发生现象学到历史现象学转向的内在逻辑必然性;首次从先验的历史本质结构(历史本体论)、"之"字形方法(认识历史的方法)和先验理性目的论(历史目的论)等方面阐释了胡塞尔历史现象学。德里达对胡塞尔历史现象学研究对象(先验历史本质结构)纯粹性的尖锐质疑,对历史现象学基本方法"之"字形方法可行性的重重疑虑,对胡塞尔历史目的论中理念的无限"推迟"或"延迟"的新阐释,尽管已经偏离了胡塞尔历史现象学的主旨,但对胡塞尔历史现象学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引论》是胡塞尔历史现象学的一个不折不扣的论纲。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的现象学是西方学术界公认的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本文探究了胡塞尔通向超理性主义的先验现象学的四条道路,揭示了笛卡尔、休谟、康德和布伦塔诺等哲学家的思想与胡塞尔现象学运思之间的内在关联,使"中止判断"、"明证性"、"先验认识论"和"意向性"等重要的哲学观念获得了现象学语境中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9,(1):64-72
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还没达到先验现象学领域,也没能提出"自然主义批判";但当《现象学的观念》基本完成了向先验现象学的突破时,"自然主义批判"就清楚明确地呈现出来。而在《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中,先验现象学进一步发展并走向具体化,"自然主义批判"也同时发展并变得更加具体。当先验现象学在"观念Ⅰ"中走向成熟化和系统化时,"自然主义批判"也随之变得更加成熟、深入、积极和彻底。胡塞尔"自然主义批判"与其早期先验现象学之间的这种同步性、协调一致性之关系,具有重要的辩证内涵和哲学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先验现象学的设想 《逻辑研究》发表后的六年时间里,胡塞尔经历了严重的危机。绝望的困境,使之认为对哲学须持有坚定的自觉性, 自我意识须达到内在的坚定性。胡塞尔当时在笔记里这样写到:“如果我能够称自己为哲学家,那么我首先提到的是我必须为自己解决这个一般的任务。我指的是理性批判,是逻辑理性和实践理性、普通价值理性的批判。” 通过康德思想的研究,胡塞尔逐渐开始形成关于现象学还原的设想。这一设想在《现象学的观念》一书中被作为主题,作为认识批判的出发点,论述了内在和超越的概念以及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一书中,胡塞尔明确地叙述了现象学  相似文献   

5.
在胡塞尔为他的《观念Ⅰ》所作的说明性评述中,把现象学称为“纯粹的和先验的现象学”,并认为这门崭新科学所涉及和努力达到的是“先验主体性”领域。因此,人们似乎有很充分的理由把现象学看成一种主体性哲学并将它归入笛卡尔以来的欧洲主体主义传统。 确实,胡塞尔在几乎每一部作品中都强凋了他的思考与近代主体性主题的联系。他甚至  相似文献   

6.
先验自我理论在胡塞尔现象学中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现象学本体论的基石,是认识真理的根基,是现象学人性的保证,是自明性、价值、真理、目标的真正发源地。问题是这个先验自我是真实的存在还是胡塞尔一相情愿的构造?这个先验自我的纯粹性、无限性、观念性如何和现实的人类及自然相通达?换言之,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的关系如何?以及先验自我之间的和谐是如何完成的?现象学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中,并表现出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在交互主体性的先验现象学中,胡塞尔通过原初性还原不仅将超越意识范围的周遭世界放进括号里,而且对于其它主体存在的信念也被悬搁起来。这一点看来必然导致这样的结论,即其它自我实际上只是唯一的先验自我的投影,他人的存在就成了为我的存在。为了避免此种唯我论的困境,胡塞尔提出超验单子论的自我如何将其它自我作为主体间的平等伙伴建构出来。本文旨在阐明胡塞尔对“他我”的建构及简评这种建构是否达到了胡塞尔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8.
自我概念是胡塞尔现象学中的一个核心范畴,在胡塞尔那里自我具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在完成向先验现象学的转向之前,现象学的自我等同于活生生的体验复合本身。随着先验现象学的全面展开,自我作为纯粹主体成为通过每一个我思将自己的射线投向对象的自我极,就其本性来说,它"超脱"于纯粹体验本身,并且它的持续在场使体验流本身的统一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生活世界理论是胡塞尔晚期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有非课题性、主观性、相对性、奠基性等特征。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一方面,既是客观实在的世界;另一方面,又是主观先验的世界。“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只是通向先验现象学的两条通道之一。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中最集中地体现着他的“生活世界”。虽然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有很多相通之处.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实际上已经包含和超越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点认为孟子人性观是先验人性观。这种人性观点混淆了问题的发生学意义和本质意义。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超越论观点来看,孟子人性观既不是先验人性观,也没有孤立于经验领域而和现实世界绝对对立,而是一种超越实在领域的、关于现实的人的超越人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