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对于"很"与"老"这两个程度副词许多学者都有很深入的研究。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与普通话程度副词"老"的用法相同;二是东北方言特有的,与普通话中"很"的意义用法类似,但在许多层面存在差异。本文从程度副词后跟形容词、动词、名词性成分这三个方面来比较东北方言"老"与普通话"很"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动量词"把"在北方方言中的用法与在普通话中的用法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动量词"把"在北方方言中的使用范围要大于普通话中的使用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二者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样,动量词"把"在方言中的一些用法就进入了普通话,并且被人们所接受。通过对动量词"把"的在普通话中句法功能变化的描写,可以揭示出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以及所达到的特殊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3.
东北方言的反问句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文章对东北方言反问句的结构类型加以全面梳理,同时分析每类结构的使用特点,并将其与普通话的用法相比,从而进一步提示东北方言反问句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4.
四川方言里,在表达到达或靠近一个地点的时候,人们说"拢+地点名词".有人认为这只是四川方言中的"土话",而在普通话里也有这样的说法,且四川方言中的"拢"就是普通话中的"拢"字,只是在用法和使用范围上有所不同.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样本分析,并指出这是方言词的引中与分化,提请人们注意辨析四川方言和普通话在词义和用法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中不常使用的介词"予"、"问",在石楼方言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及用法。"予"、"问"皆从动词虚化而来,并兼属动词。"予"与普通话的"给"类似,但二者并不等同,"给"的用法更为宽泛。"问"介引与事时,对其后的谓语动词有严格的语义制约。方言介词研究是方言语法研究的一大热点。研究方言中的介词,不仅可以揭示其自身的特点,还可以为其他方言、普通话、古代汉语等的研究提供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秦腔》这部用陕西商洛方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的"着"字为分析对象,揭示其不同的用法,发现商洛方言的"着"有时态助词、"V+着"、特殊结构中的"着"、句末语气词等四种用法。《秦腔》中"着"字的用法比普通话使用范围广,很多普通话不用"着"的情况,在《秦腔》中有大量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郑兴凤 《文教资料》2008,(28):262-265
目前对方言词汇的研究,主要关注与普通话有迥异的词,对于那些和普通话有微别的词,大家很少谈及.本文以东北方言哈阜片的庆安话为例,对比了<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305个动词和庆安话的异同.发现:虽然普通话以东北官话为基础方言,但在一些基本词汇的使用上,方言和普通话之间还是存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8.
渭南方言中的"下",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本文就其与普通话加以比较,重点描写了它在渭南方言中的一些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9.
从词性、成分、句类几个角度分析莆仙方言中"有"和"无"的用法,将一些特殊用法取之与普通话和其他闽方言进行比较,可加深对莆仙方言中这类句式的认识,帮助方言区的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10.
沂水方言中的"子"具有作为词根的构词功能,但主要是作为词缀形式存在,并在构词、区分词义、转化词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在沂水方言中的用法有向普通话中"子"的用法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整"字在东北方言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经常出现在老百姓的口语当中。作为次方言的"整"字具有和普通话中的"整"字不同的含义。本文就要分析除普通话中对"整"的解释之外的其他意思。  相似文献   

12.
泉州方言的人称代词在用法上与普通话的代词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文章对泉州方言人称代词的用法做了全面的考察,并将之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人称代词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泉州方言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3.
简阳方言的程度副词"多"、"少"、"多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阳方言中的"多"、"少"、"多少",除具有与普通话相同的意义和语法功能外,在作程度副词时,有特殊的表达功能.本文通过对此三词用法的举例分析,探讨其使用环境、搭配方式和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14.
"真"在余干方言中既可以作形容词使用,也可以作副词使用.无论在作形容词使用还是副词使用,其基本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和普通话中的"真"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从运用范围、语法功能、语法表现形式、句子语气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廓清"真"在余干方言中的基本用法,以求为方言语法研究提供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老”的3个平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属于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其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极其、特别”,它的使用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与普通话有许多不同之处,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6.
西安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美、扎、能、太、很、冷、蛮、生"在用法上各有特点,与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有很大差异.本文将着重分析这几个程度副词的特殊用法并归纳其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兰州方言中"才"的一种特殊用法为研究对象,对照普通话中"才"的使用,采用篇章视角,分析二者在实质上的不同:普通话中的"才"可以有申明反驳的功能,而兰州方言中类似的"才"作用则是反预期。  相似文献   

18.
青海方言中的“可”具有较为特殊的语法特点,可表示“又”、“再”、“却”等意义,同时还可以出现在句尾,做加强语气的成分。和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相比,青海方言中的“可”有其特殊性。本文描述了青海方言中“可”的用法,通过和近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的比较,说明“可”在青海方言中的用法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山东沂水方言的程度副词非常丰富,除了部分与普通话形式相同的词语外,尚有大量沂水方言特有的副词。表示程度极高的后附加式副词"杀"至今仍在沂水方言中使用,而没有如普通话那样被"死"所替代。沂水方言"杀"的用法属上古、中古汉语的遗留。  相似文献   

20.
长沙方言属于湘语长益片,按意义可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和频率副词、肯定和否定副词、情状副词、语气副词六类。长沙方言的副词与普通话的副词相比,出入很大,普通话中的一部分常用副词长沙方言基本不用,长沙方言中的一部分副词是普通话中没有的,有的副词长沙方言和普通话都用,但用法有差别。长沙方言在词的兼类、搭配形式和构词方式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