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艺术生产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界一个重要的理论主张或理论思潮.艺术生产理论是从读解马克思经典著作关于艺术生产理论的论述开始,而走向自觉的理论建构的.艺术生产理论的核心是回答文学艺术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问题,从而超越新时期以来关于文学艺术解释的反映论与意识形态的视角.在新形势下,艺术生产论应着力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艺术的商品属性及其生产规律,解决文化艺术作为产业生产与艺术创造之间的矛盾问题.而马克思经典艺术生产理论,也需要吸纳它的后继者——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从而形成更加开放的理论视角以迎纳各种现实文化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当下,艺术在社会经济的制约和驱动下,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朝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倾斜和转靠.艺术不再仅仅作为意识形态而存在,同时也是作为现代化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文化艺术生产力的角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精神产品的主要生产承担者,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终于走向了市场,面对自己的消费者——开始产业化发展.应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进步,不仅是艺术生产引领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历史新高,同时也是艺术产业化发展赋予艺术生产理论与时俱进的实践结果.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提出,是以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概念的研究为基础的。马克思坚持从特定的历史形态、生产方式出发,既阐明了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的最终决定作用,又看到艺术生产的相对独立性,阐明不平衡关系存在的原因,从而揭示了艺术运动的规律。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的当代意义在于:首先,让我们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去分析与理解艺术;其次,让我们可以从分析物质生产的本质着手分析艺术生产的本质,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生产的何去何从做出选择;第三,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不可避免地要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艺术的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艺术命名者"的身份和职能研究,分析出艺术命名者的身份为"艺术家"和"艺术史论家"和"特权机构"组成的"话语共同体"。艺术家作为艺术命名者,因为其艺术家身份和艺术实践性;艺术史论家对艺术的命名具有学术性和知识性;"特权机构"对艺术命名主要体现在"决定艺术在场"和主导"艺术的商业性"。  相似文献   

5.
艺术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劳动说,艺术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音乐属于艺术的一个门类,也是产生于人类劳动生产过程中。最初的最原始的音乐,就是劳动时或是庆祝娱乐时唱出来的。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成为音乐、歌曲,这些歌曲在人们的口头中传唱,歌词就成了最早的诗歌。我国的古诗词从《诗经》开始,诗词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装置艺术在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被认识和兴起的,由于美国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劳申柏格曾于80年代来中国美术馆办了一次展览,点燃了中国艺术家对装置艺术形态的兴趣火种.以致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发展,装置艺术越来越不仅为众多的中国艺术家和民众所认识、理解、认可与接受.  相似文献   

7.
劳动创造人,也同时创造了人类社会。习近平人民至上的劳动观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创造性运用“两种生产”理论,在充分重视人民主体地位和历史主动性基础上,强调发挥人民的劳动创造性,以人民的劳动实践促进劳动者自身发展。习近平立足唯物史观,将劳动者内涵落脚到“真正的人”,从人的角度理解“两种生产”理论。他从“两种生产”内部关系进行分析,强调劳动对人本身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一方面改善劳动条件,以物质资料生产为人服务;另一方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人的发展。重视激发劳动的活力和劳动者内生动力,将劳动实践与“两种生产”最终指向人,以劳动者的创造性实践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素朴既是艺术的一大流派,同时也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素朴艺术提倡艺术家要客观地用自然的方式来把自己对外界的感受清晰地表现出来,强调艺术家要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而不能出于其他的外在目的.文章在分析素朴艺术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概括了素朴艺术的几种重要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现代艺术的很多样式和创作方法,思维观念对后现代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极积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后现代艺术无论是创作方法和艺术样式多是在现代艺术的基础上传承和创造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艺术学在中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升格为与文学并驾齐驱的一个学科门类,不仅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实践转向”对艺术学的直接影响.“实践转向”将使艺术美学的地位凸现出来,以研究艺术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上的独特之处,改变文学美学和文学理论包打天下的局面;艺术美学的实践分析将凸显艺术生产“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对艺术的技术层面进行美学研究;艺术美学的实践分析还将在文化产业的语境下研究艺术的市场、消费等方面的特点,在消费社会、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中更好地发展艺术.  相似文献   

11.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各卷中的论述,认为只有那些既能为社会生产物质财富,又能为社会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否则就是非生产劳动。依据这一规定,教育劳动不是生产劳动。本运用这一原理对有些同志提出的“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2.
艾舍尔是一个被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所竭力诠释的版画艺术家。他所创造的视觉艺术中的矛盾空间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在绘画的个性表现日益膨胀的今天,艾舍尔将线透视理性地运用到了极致,并形成了美术史上独特的空间表现方法及创作观念,这里从美术创作的角度对其空间表现的形式结构、创作方法、主旨意图进行理论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它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应突破传统劳动力转移理论,以劳动力价格作为内生变量为前提,通过区域农村劳动力供给及需求函数,对农村劳动力市场进行短期、长期均衡分析。文章以1978-2010年赣州市统计资料为基础,对欠发达农业地区赣州市劳动力市场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得出赣州市农村劳动力市场现实状况及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李家骧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1):36-40,45
劳动说一如前此的文艺起源论,并无特别,基本是偏颇谬误的.普列汉诺夫之说取材全以西方视野,只字未提东方的资料,根本是道地的西方中心文化论.即以我国诸多古籍对文艺起源的叙论就可驳斥其说.其说的种种主要理由诸如引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之说、出土文物之事、鲁迅之语等等都不足为据.它看不到艺术是主客体的融和统一,只见文艺起源的外因而不见内因,是机械反映论.按理而论,文艺起源只能出自多种社会实践,而绝非单纯的原由,它是一个运动变化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In the 1960s Anton Ehrenzweig devised an experimental course for school art teachers based on his deep knowledge of British psychoanalytic theory, especially Melanie Klein’s ideas of projection and introjection. Ehrenzweig’s early advocacy for the idea of an artist teacher, which formed a key element of his Art Teachers Certificate course at Goldsmiths, could be seen as ahead of its time, anticipating some of the ideas and practices of the past couple of decades. However, his claim that good teachers use their pupils as a medium for the teacher’s own creativity raises ethical questions that still resonate today. In this article, I will draw out some comparisons between Ehrenzweig’s theories of creativity and art education, and recent writing on the artist teacher. I will consider ways in which Ehrenzweig’s development of Kleinian psychoanalytic theory can both complement and challenge current thinking about the merging and differentiation of artist, teacher and student identities.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教育的基础,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新时代劳动教育不同于原始时期"劳动"与"教育"的自然互动,也不同于大机器生产带来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简单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强调的是在身心互动中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统一,强调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及在劳动过程中对生产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为此,需要在统筹劳动与学校教育、劳动形式及其内容与不同层级学生培养目标及参与劳动目的等关系基础上,从学校教育体系、教育实践形式以及评价体系方面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教师劳动特点与激励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现代大工业生产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分析了制约高职院校教师劳动特点的诸因素,阐明了高职院校教师劳动具有的生产性、职业性、社会性特点;提出了如何构建符合高职院校教师劳动特点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从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出发,他在其美学思想代表作《艺术作品的本源》一书中探讨了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他反对那种把艺术作品与艺术家互为本源的观点,为此他找到了一个第三者——艺术,并从艺术作品入手,通过对凡高的名画《农鞋》等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艺术史上的"艺术之谜",即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艺术的本质是真理在艺术作品中的自行置入。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劳动应由狭隘的物质生产部门扩大到非物质生产部门:部分政府部门的劳动是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精神产品使用价值由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共同创造,科技劳动对物质生产起主导作用,教育劳动对象化于人力资本,服务部门的活劳动直接满足人的需要."非生产劳动"部门对经济运行的重要作用,说明和谐社会里的所有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只有冗员的劳动和非法经济的劳动才是非生产性的.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matic analysis could aid artist‐researchers in enhancing the arguments they construct in their fields of interest as they move through research projects. It discusses some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obstacles of practice‐led research in art and design and relates them to the use of thematic analysis. Artistic research often includes acts of interpretation, where the artist‐researcher reflects on his or her artistic work process and the context of the artefacts created during the process. A systematic thematic approach is important for the whole process, because it supports the separate work periods of artmaking and conceptualising and binds them to the study. In its theoretical freedom, thematic analysis provides a flexible and useful research tool that can bridge the two realms of knowing in practice‐led research, potentially providing a rich and synthesised account of the creative experience. The benefits of thematic analysis will be demonstrated by examining two ex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