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号浅释     
封建帝王设置“年号”,作用并不仅仅是纪在位之年。因为,正式的年号,除具有纪年作用外,还有其它含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即位之初设置的“建元”(公元前140—135年)。“建元”有开始的含义。因此,颜师古说:“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年号就其含义分,有以下四类:  相似文献   

2.
皇帝有名,还有尊号、年号、谥号和庙号,读古书时需要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尊号”即尊崇皇帝的称号。尊号始于秦代。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所以以“皇帝”为尊号,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后来,封建统治者出于宣扬皇权神圣的需要,又在“皇帝”前面加上修饰词,如唐中宗李显尊号为“应天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称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相似文献   

3.
年号,本是指中国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据《资治通鉴·汉纪·武帝注》记载:“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汉武帝即位时,将那一年(公元前一四○年)称为建元元年,此后,历代封建帝王即位后皆有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年号“太初”、“天汉”;汉哀帝年号“元寿”;晋武帝年号“太康”;南朝宋文帝年号“永嘉”;隋文帝年  相似文献   

4.
年号与改元     
在我国,汉武帝以后的封建皇帝,照例都有“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称。如唐太宗李世民做皇帝,年号“贞观”,他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元”,这里是“开始”的意思)一直做到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我国封建皇帝之有年号,始于汉武帝。汉武帝即位后,采用“建元”为年号,这便是历代帝王用年号之始(见  相似文献   

5.
略谈年号     
“年号”与“纪”元,虽是文史研究的专用名词,然而谈起来也颇有趣。“年号’是历代帝王所立的名号。而“纪元”是纪录年度之始,亦称建元。我国汉代以前,只有“纪元”不立“年号”。建立“年号”并作为制度传下来,是公元前140年,西汉刘彻,即汉武帝即位称“建元”始。嗣后,每一新皇帝登基便重建“年号”,后来就以此为制。“年号”成为历代皇帝纪元的名称,除了史籍记载的“始元”、“建武”、“天宝”等,年号还出现在其他方面。如铸在钱币上的“开元通宝”,典籍中的“永乐大典”,“康熙字典”,地名中的“景德镇”,工艺品中的“景泰蓝”,艺术作品中的“宣和轶事”、“天宝轶事”。古代的皇帝其纪元是以即位时记录到退位。“年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电教》2003,(8):66-66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纪元”亦称建元,是纪录年度之始,西汉以前.一个皇帝无论时间长短,都是既不改元,又无年号.一元到底。概称XX帝的XX年。王号纪年比年号纪年方便一些。那时,  相似文献   

7.
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纪年的方式之一就是用皇帝的年号纪年。这种纪年,是皇权张扬的标识。这种纪年,始于汉武帝刘彻。新的皇帝即位,须改变年号以示区别,称为改元。有时同一皇帝也可多次改元,如汉武帝刘彻除用建元外,还用了诸多年号。明清时期新帝即位后不再用多种年号,一帝仅用一种年号。故此时皇帝亦用年号来称呼,如明太祖朱元璋年号为洪武,人们亦称其为洪武皇帝。年号纪年止于清朝宣统皇帝溥仪。  相似文献   

8.
努尔哈赤的霸业能获成功,除去主、客观原因外,与其宗教政策不无关系。努尔哈赤利用宗教为其政治目的服务,主要表现在宣扬“天意”,“天命”说和对蒙古喇嘛教的尊崇。  相似文献   

9.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为纪年所采用的名号,翻检史书,年号随处可见。据考订,自汉初至清末,2100余年间,我国历史上大小政权的帝王共建立过909个年号。这909个年号中,相互重名者计255个,除此而外,尚有654个之多。其中最引人注目者为女皇武则天。她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而且在其长时间掌权的过程中,频频改元,设立新年号,成为拥有年号最多的帝王。建元与改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商代之前,无纪年法,亦无纪年。西周成王以后,采取以君王在位年数为序的王位纪年法。其中个别诸侯升王改元,年数从新计算,这才产生了前元、后元之分。汉初为了术数的忌讳,怕遇到“12”这个数字,所以就几年一改元,于是有前元、中元、后元之称。汉武帝时,提出以“天瑞”今年,但一般都是先改元,然后追命年号,甚至有改元后没有命年号的。改元、建元都在年初,新君即位,不逾年不改元。但东汉以后,开年中建元、改元之例,才不管什么遗年不逾年了。唐代有皇帝创改元最多纪录,武则天的年号就有17个之多。明清时代,才一帝一年号。辛亥革命取消年号,以建国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改用公历,结束了以国纪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帝号即年号,如秦始皇几年、汉高祖几年之类.汉武帝开始于帝号外另立年号,第一个年号叫"建元",自此这种另立年号的办法,一直沿用至清末的"宣统",其中有些皇帝一再改元,一个皇帝竟多至十几个年号,使人无从记忆.但到明、清两代,又略有变化,即一个皇帝只立一个年号,明英宗虽有两个年号,是因帝位中断复位的关系.于是帝号和年号混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尽分析了谥号、庙号、年号、尊号的差异,并以案例加以说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尽分析了谥号、庙号、年号、尊号的差异,并以案例加以说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不用时间单位,人们几乎无法说明任何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问题。时间单位用得最多的是年,最容易用错的也是年,而一旦用错,就会贻误读者。本文拟探讨一下“年”的正确使用问题。 一、历史纪年注意用”年”还是用“载” 一般地说,年、载是同义词,人们常说:“一年半载”。但用于历史纪年,该用年处用年,该用载处用载,不能替代。我国西汉时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他即位的那年称建元元年,以后顺序递记。在产生年号纪年以前,是从帝王即位那年算起,如西周共和元年。须要注意的是:唐玄宗使用天宝这个年号的时间为15年,除天宝元年、天宝二年用“年”外,其余13年“改年曰载”,即天宝三载、天宝四载……天宝十五载;唐肃宗使用至德这个年号的时间为3年,除至德元年外,余为至德二载,至德三载。从西汉刘彻至晚清溥仪,我国封建帝王用年号纪年,历时共2051年,只有上述两个例外——用载不用年。可惜很多书稿作者,编校人员不注意,  相似文献   

15.
城市名片     
长春:南湖公园长春市内最大的公园,水面面积达92万平方米,湖水清澈,岸柳低垂,曲桥亭榭,胜似江南。每逢盛夏和初秋,这里都要举办灯会、民俗风情展等各类活动;冰封时节,在白茫茫的湖面上举办的冰雪活动花样繁多。特别是狗爬犁和骆驼爬犁,满载着游人的笑声……南湖公园是人们消遣休闲的好去处。沈阳:沈阳故宫沈阳市故宫位于沈阳老城中心,沈河区沈阳路171号,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营建和使用的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各式建筑90多座300多间,它的建筑布局可分为东中西三路,…  相似文献   

16.
自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伐明至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之前,后金军在与明战争中不断取胜,大有马上置明于死地之势。天命十一年九月,皇太极登上汗位后,对明政权仍欲兴兵灭之。天聪元年(1627年)  相似文献   

17.
照金地处陕西耀县西南部 ,界于淳 (化 )旬 (邑 )之间。这里险峰突兀 ,山峦逶迤 ,沟壑交错 ,密林烟海 ,为历代割据称雄之地。据《耀州志·香山志》记载 :前秦大将姚苌曾屯兵于此 ,自称“大将军万年秦王” ,年号“白雀”。因宋雍熙年间在此建有胜果院白雀寺 ,故而得号 ① 。前秦建元二十年 (公元 384年 )与苻坚战于赵氏坞 (今铜川市北关 ) ,乘胜入主长安 ,是为后秦 ② ;明万历十二年 ( 1 5 84年 ) ,千余回民聚义北部地区的文正山。四处出击官军 ③ ;民国革命时期 ,陕西同盟会领袖井勿幕等人在照金一带建立“陕西第一牧场” ,积蓄革命力量 ④ …  相似文献   

18.
"年号"二题     
中国古代王朝使用的“年号”,是一门文化底蕴极为丰富的专门学问,也是人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首先遇到且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第一部分对“年号”的一些问题作了简要的论述与说明;第二部分主要以北宋诸帝年号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年号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626年(明天启6年,后金天命11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6万大军进攻宁远城(今辽宁省兴城市)。他全力以赴,大造声势,志在必得。宁远守将袁崇焕以1万多明兵,“凭坚城,用洋炮”,婴城固守,誓与宁远共存亡。宁远之战必然是一场恶仗。但是,开战仅两三天.胜负尚未分晓,努尔哈赤就突然撤兵回沈阳了。于是有人说,努尔哈赤在这次战争中身负重伤,大败而返。这个说法似有道理,但并不是事实。且看宁远之战的大致情况。正月23日,后金军到达宁远城外,离城5里安营扎赛,在城西大道上布阵设防,准备迎击山海关援兵。努尔哈赤以大军压境…  相似文献   

20.
年号是封建帝王为纪念在位之年而特立的名号,也是史家用以纪年的方法。这种年号纪年法创始于西汉的汉武帝刘彻,但不是他即位之初就有的。汉武帝即位26年有司上奏:“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恰好第二年就发现宝鼎,这才有了“元鼎”这个年号。又将此以前的年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