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找们今天的节目可部是关于桃花的。是的,今天的“中国风”节目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四个字就是“桃花礼赞”。在二三千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名叫《桃夭》的诗。对,《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子出嫁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文老,这“夭夭”“灼灼”,用现在的自话怎么讲?  相似文献   

2.
一天下午.开开偷偷地跑到我的面前,神秘地说:“管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然后趴在我的耳朵边小声地说:“棋棋是我的小公主!”呵呵,人小心眼却不小,这么点儿小就有女朋友了。我点了点头,郑重其事地说:“我会替你保守这个秘密的!”  相似文献   

3.
正我读过许多歌颂母爱的文章,但却从未感受过她的伟大……对一个从小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我来说,它美丽、虚幻却又遥远。我生来便没见过母亲,不知道她是谁,更不知道她去了哪里。在我的脑海中,家的概念是模糊的。父亲的早出晚归和忙忙碌碌,我早已习惯,而照顾我长大的重任,自然地落到了奶奶的肩上。奶奶早已年过半百,头发花白,但家中的杂务事全被她一人担了下来。正因为这样,她那宽厚的手掌在日积月累的劳累中渐渐变得僵硬、变得不灵活。可就是这样的一双手,将我抚养长大。她竭尽所能,给我最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可能在木头的眼里,我是小心眼的。说实话,我真为她感到愤愤不平。其实木头只是我的一个网友,年龄和我差不多。在我的眼里,她是一个幽默细胞比我发达的女孩子,从她的字里行间,我也看出她的多愁善感。总之,我从心里佩服她。一次,我在浏览她写的文章时无意点中了她的留言版,心中未免涌起一股波浪,它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翻滚着,咆哮着。  相似文献   

5.
我的妈妈     
我有一个爱开玩笑的妈妈.她长着一双奇怪的耳朵,大家都没有见过吧?让我告诉你们,她的耳朵会动,够神奇吧?有一次,她躲在我的房间门口,左耳动一下,右耳动一下,两只眼睛鼓起来,两只手拉住嘴角往外咧,扮成妖怪一下子转过身来,把我吓坏了.她却一直哈哈笑个不停,看到她笑得那么开心,最后我也被逗笑了.  相似文献   

6.
我VS电脑     
电脑,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了。电脑通常会在被病毒袭击时展开攻击,可你们见过人VS电脑吗?没见过吧!这就是我今天的趣事:我VS电脑。今天的作业又是查找资料。在书中查找?可书柜已经被我前几天的一场“大闹天宫”搞得一团糟,我还怎么查啊?郁闷……哦!我忽然眼前一亮:可以上网找啊!我都已经一个多月没上网了。一上网,斗争开始喽!  相似文献   

7.
谢舒拉 《初中生》2017,(27):46-47
在乡村,姥姥就是曾祖母的意思. 我记忆里,姥姥是一个安静而又慈祥的老人. 姥姥虽然快90岁了,头发也已花白,满脸深深的皱纹,但见过她的人,总觉得她淡淡的笑容显得宠辱不惊. 姥姥有一把桃木梳.我很喜欢用它给姥姥梳头发.桃木梳许是被姥姥摸多了,变得非常滑润,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姥姥虽然很老了,头发不多,却如丝绸般软滑.我猜想姥姥年轻时定是一个大美人,姥姥却总是笑而不答.  相似文献   

8.
在人的一生里,有许多为别人喝彩的事,而今天,我却要为我自己喝彩。那是在刚上初一的一天。下午我们要考英语,听老师说是很难的,心里便七上八下起来。“真的很难!”刚发下卷子,便听见同学说着。我看了一眼题目也被吓住了,有几题连题型都没有见过,这回是真的遇上“拦路虎”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了《诗经》中《桃夭》一诗的主题侧重,认为《桃夭》不仅是一首歌颂婚嫁的民歌,而且,重点歌颂姑娘出嫁时父母对女儿的叮嘱,希望她出嫁后做一个宜室宜家的好女人。  相似文献   

10.
<正>我有一位朋友,叫“夭夭”,它是一株桃树,住在村里水库旁的草地上。“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就是“夭夭”这个名字的来历。阳春三月,夭夭就会穿上一身花衣服。它那一条条清瘦的“手臂”上,坐着一朵朵轻盈的小花,十几朵,几十朵,甚至几百朵,小脸蛋儿红红的,粉粉的,就像无数小精灵。夏天,夭夭会戴上一顶绿油油的遮阳帽。它的遮阳帽可大了,不论阳光多强烈,我和小伙伴们在它身下玩耍,都会有一片浓浓的绿荫罩着。  相似文献   

11.
那棵树,真丑,丑到我甚至不愿意用“女”字旁的“她”来形容它。身为一棵桃树,却没有半分桃树该有的婀娜轻盈的体态,更不必说《诗经·桃夭》中“其叶蓁蓁,灼灼其华”的美好景象。它有的,只是扭曲的树干上密布着的大小不一的丑陋疤痕。它的枝丫仿佛承受不了空气的重量似的,瘦小蜷曲得厉害,就连叶片也慵懒地卷成一团,泛着营养不良的青黄色,像是一条条倒挂着的干瘪的毛毛虫。听旁人说,可从未见过这树开花结果呢。我在心里直摇头,默默地否定了它的一切。这棵丑陋的桃树在我看来没有半分存在的意义,干瘪蜷缩地立在那儿反倒碍了风景,令人心生厌弃。  相似文献   

12.
我的花喜鹊     
童谣里有这么一句:“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我是从小唱着这首民谣长大的,可是我却从来没见过花喜鹊,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这是一种非常漂亮的、花花绿绿的小鸟。  相似文献   

13.
<正>吝啬小姐是我见过的最小气的女人。在我还没有记事时,她的小气就已经远近闻名了。听说她家房子里的灯总是村子里最后一个亮的;听说她脚上的布鞋也是村子里穿得最久的;听说她家院子里桃树上结的果子也是村子里最后吃完的。1998年,我六岁,已经是村里面臭名昭著的混世小霸王  相似文献   

14.
我心中的梅     
我从没有养过梅,但我却见过,而且真真切切地被它震撼了。梅,从古至今都是诗人赞颂的对象,人们把它视为中华民族高贵品质的象征。宋代王安石的一首《咏梅》让我第一次感受了梅;毛主席也写  相似文献   

15.
可能在木头的眼里,我是小心眼的。说实话,我真为她感到愤愤不平。 其实木头只是我的一个网友,年龄和我差不多。在我的眼里。她是一个幽默细胞比我发达的女孩子,从她的字里行间,我也看出她的多愁善感。总之,我从心里佩服她。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爷爷     
我虽没见过爷爷。但我很崇拜他,敬佩他。我虽没见过爷爷,但我很崇拜他,敬佩他.我爷爷是个了不  相似文献   

17.
"中和思想"是中华民族先祖在3000多年前就已提出的哲学命题与思想观念,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思想意识的哲学表达,并在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也得到具体反应。汉唐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艺术空前繁荣,这些经济、政治、文化、宗教影响并推动艺术的发展,艺术也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带来积极影响。汉唐舞蹈的风格特征、动律动态极具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思想。本文从诗经中的《桃夭》思想及汉唐舞《桃夭》的文化内涵、"中和思想"在汉唐舞《桃夭》中的体现两个方面集中研究,分析汉唐舞《桃夭》中体现的"中和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下了课,万老师被主任拖到办公室痛骂了一顿后,哭丧着脸走回教室,冲着刘小曼大吼:“你是我见过的最差的学生,晚上找你家长面谈。”  相似文献   

19.
抱我一下     
你见过,从未给孩子换过一块尿布的妈妈么?你见过,孩子哭得喘不过气也只当听不见的爸爸么?你见过,自己出了月子,还把婴儿24小时留在月子会所里托人照料的妈妈么?你见过,每天回到家就把门反锁,避免被孩子打扰的爸爸么?也许你真没见过,但不能说没有。童年时期身体接触的多少与长大后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一些在小时候极少得到母亲拥抱、亲昵的孩子,长大后会形成一种潜在而又深刻的对被爱、被关心、被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本书     
请你用“××的自述”形式,介绍一个你熟悉的事物,要写得具体、生动。我是一本书,是一本里面有许多漂亮文字和图片的书。我从来就没有见过妈妈,只有一段文字记录了我父母的名字和出生地。我一诞生,就被大卡车运到了学校里。从那天起,我就开始了受折磨的经历,因为我的主人是一个脾气怪怪的小学生。有一次,他上课开小差被老师发现了,挨批了一顿。他生气了,回到家里就把我一下子扔到墙上,摔得我四脚朝天。一次,天很热,他竟拿我当扇子用,拼命地着我。不一会儿,他凉快了,可我却被得头昏脑胀。还有一次,老师要求全班同学写作文,他找出一张很薄的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