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有56个民族。除汉语族外,其余55个民族习惯上称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超过千万,回、维吾尔、彝和苗族的人口也都在五百万以上。我国少数民族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是相当复杂的。一般是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但有的民族却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如裕固族中,有的使用属于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有的则使用属于蒙古语族的东部格因语。瑶族大都使用属于苗瑶语族瑶语支的勉语,少部分人则使用属于苗瑶语族苗语文的布努语,另一小邵分人使用属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拉咖语,甚而还有一小部分人使用属于壮侗语族化失…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大家庭中,我省有四十六种民族,其中,超过四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二十四个,是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毗邻缅甸、越南、老挝,有国境线四千零六十公里,有十余个民族跨境而居。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族民族分布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主要居住在边境一线和内地的广大山区,全省十七个地、州、市中有八个是民族自治州,另还有十九个民族自治县。因此,从我省的实际出发,重视  相似文献   

3.
新疆主要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锡伯、满、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柯尔克孜、俄罗斯、达翰尔等13个,现有民族成份4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60.13%。全区中小学使用维、汉、哈、蒙、锡伯、柯、俄7种语言字教学,全区有中小学专任教师24.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4.16万人,占57.3%。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在当代中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当代中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享有同等权力。少数民族占中国人口的比例虽然很小,但他们在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作用却是很大的。一、政治作用少数民族与中国的边防和国家的统一关系密切。中国的陆路边境线有2.1万公里,与12个国家接壤,而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于边疆地区。这二万多公里的陆路边境线中,有一万五千公里以上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和聚居区。如内蒙古、新疆、西藏、黑龙江和广西等。中国有30多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朝鲜、哈萨克、乌孜别克和柯尔克孜等都是跨境而居的民族,…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有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49个民族,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200公里,地跨“三北”,毗邻八个省区。全区总人口2378.59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04.42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92.3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89%。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小学1776所,在校学生38.8万人,其中寄宿学生14.5万人;初中1129所,在校学生78.56万人,其中寄宿学生39.9万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面积30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4%,毗邻越南、老挝,边境线长4060公里。全省除汉族外有45个少数民族,人口一千一百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人口在四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4个,民族种类居全国之首,而且分布极广,其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全省127个县(区)都有少数民族居住,没有一个是单一民族的。民族教育占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7.
元曲泰斗贯云石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几亿人口使用同一套字系统的汉语.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凝聚成能跨越地域、民族局限的语言。贯云石是一个少数民族写汉曲的散曲大家,所以他的成就更加值得注目,其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曲靖市位于云贵高原中部,毗邻贵州、广西,距离省城昆明130余公里,自古为进出云南的陆上要塞,素有“云南咽喉”之称。曲靖市辖七县一市二区,总人口575万人,居住着汉、彝、回、苗、壮、布依、水、瑶等8个世居主体民族。曲靖是一个散杂居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40.9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97%,少数民族人口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23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万余人。全市有民族完全中学2所,少数民族学生约占20%;民族初级中学8所,少数民族学生约占48%;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总数30%以上的民族完全小学18…  相似文献   

9.
李锋丁 《中学教学参考》2013,(15):128-128,F0003,F0004
广西百色市是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为一体的后发展地区,边境线长达365公里,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2万,有壮、汉、瑶、彝、仡佬、回、苗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其中壮族占80%。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全省共有56种民族成分,其中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云南独有民族15个,跨境民族16个。少数民族人口1500多万,约占全省总人口4500多万的三分之一。全省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独有。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1/3,有1500多万人,仅次于广西,居全国第二。在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满、水3个民族通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1.0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7%;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万以内的民族有22个,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约占中国民族总数的39%,总人口6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  相似文献   

13.
清初中期、东北北部平原人口、民族构成经历了从以善渔牧猎的少数民族人口为主到少数民族人口与善耕作的汉族人口并存的转换过程,在此过程中,多个自然、人文要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板块一 知识要点精讲(一 )我国的少数民族及其分布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 ,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 56个。在中国 ,由于汉族以外的 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 ,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1 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 ,在全国总人口中 ,汉族人口占92 % ,少数民族人口占 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大杂居 ,小聚居 ,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地区也有少数民族聚居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  相似文献   

15.
彩云之南的跨越发展——云南民族教育6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全省共有56种民族成分,其中5000人以上的世膳少数民族25个.云南独有民族15个,跨境民族16个。少数民族人口15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全省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8.08%。  相似文献   

16.
民初北京政府制定的民族政策不仅尊重和保护了少数民族的各种权益,而且把少数民族纳入到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作为平等的一员,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建立新型的民族国家,体现了民初北京政府开明和进步的一面;但其民族政策主要针对满、蒙、藏、回等几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而对其他少数民族则很少顾及,显示其民族政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1.1亿多少数民族人口中,约有6000万人仍在使用本民族语言。据相关统计,现在有13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和30多种少数民族文字。中国少数民族社会语言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两方面,一是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二是依法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力。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语言生活中重要的知识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中国绝大多数现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知识信  相似文献   

18.
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委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全区共有4500万人,有壮、汉、苗、瑶、侗、回、彝、水、京、仫佬、仡佬、毛南等1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有1700多万人,占全自治区人口的38.6%。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石...  相似文献   

19.
我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回族、瑶族、白族、壮族、维吾尔族等40个少数民族。目前,实行民族区城自治的有一州七县,另有84个散居的少数民族乡。全省少数民族地区人口52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3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9%。少数民族人口数居全国第7位。  相似文献   

20.
据 2 0 0 1年统计 ,我省共有4 9个民族成分 ,仅次于云南和新疆 ,居全国第三位。其中 ,有苗族、布依族等 17个民族是世代居住在贵州的少数民族 ,其余因各种原因迁入并散居省内各地的有 31个民族。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37.8% ,仅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居全国第五位。其中人口超过 10万人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白族和回族等 9个。苗族 4 2 9.99万人 ,是我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布依族、侗族、土家族人口均在 10 0万人以上。我省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广泛 ,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