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学习了课文《〈世说新语〉两则》后,同学们一定对《世说新语》这本书有了一些了解。下面两个片断均出自《世说新语》.都以人物对话为主构造情节。从这些人物的语言中.同学们可以窥见其不同的性格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记载了很多僧人的故事,从他们与名士清谈、交游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当时佛理研究的深入以及佛教在当时的传播情况。以《世说新语》为基础,去考察当时僧人的文化素养,与名士交游的情况等等,为我们了解当时的佛教在上层社会的传播提供了很多材料,从中可以具体地感受到当时佛理与玄理相互渗透、僧人与名士共入一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对《左传》、《史记》判断句作了穷尽考察:从结构形式、构成成分、语义关系等三方面对二书判断句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从中管窥上古汉语判断句的共时面貌和历时变化。  相似文献   

4.
甄静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1):26-28
《世说新语》作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志人小说,自其成书后就拥有众多的读者,影响深远,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世说新语》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世说新语》的接受在元代以前,接受者主要是社会上层的文人士夫;而到了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开始走下文人的案头,其中的许多故事,被改编成杂剧、南戏或传奇,在市民阶层中流传,这些改编剧成功地完成了戏剧对小说的二度创作,对《世说新语》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金瓶梅词话》的判断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金瓶梅词话》的判断句许仰民,韩伟判断句是汉语的基本句式,它存在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中,只是结构形式有所不同罢了,而《金瓶梅词话》 ̄①以下简称《词话》)的判断句却带有鲜明的近代汉语的时代特点。一《词话》的判断句,从其谓语构成来观察,可分...  相似文献   

6.
从《世说新语》出发,分析当时人们对山水自然审美态度的转变,指出这种审美态度具有与山水平等沟通、在其中怡情乐志和体味生命哲思的特点,并讨论了由此所形成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明代《世说新语》的研究情况及主要的研究形式。作者认为,明代《世说新语》的代表为王世懋和何良俊。他们的身份、地位以及他们对《世说新语》的研究观点,确立了《世说新语》三十六门类叙事的体例规范;使正文与注的相互响应与补充成为《世说新语》类拟、续之作的典范;提出了对叙述文辞与所叙内容合乎社会规范的统一的关注。对《世说新语》的传播和明清的《世说新语》拟续之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杜甫酷爱《世说新语》,杜诗中多处使用《世说新语》中事典。杜诗用《世说新语》事典方式多样,多用于描写景物、叙述交往和抒发个人情感。杜诗善于叙事和语言精警的特点显然受到《世说新语》的影响。杜甫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化人格的典型代表,更是对《世说新语》精神和魏晋人格的继承与超越。杜甫对《世说新语》的接受机制涉及各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汉末到东晋达官名士的言行、故事,并按照当时人物品评的习惯将这些片段故事分类。魏晋“士人言行”特别是士人所谓的“隽言逸行”构成了《世说新语》的几乎全部内容,书中所记一方面成为当时名士交往时的谈资;另一方面也成为某种标准,变成了士人仿效的对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唐代史论家刘知几《史通》所征引南朝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一书的相关内容,本文从《世说新语》原名的探析、《史通》对《世说新语》所载人物事迹的断限以及对《世说新语》的归类三个方面,依据其他材料,对相关征引内容作出评议。  相似文献   

11.
南宋朱熹《诗集传》是《诗经》注释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其注释语言大量使用判断句,形式多样,语义关系复杂。文章从《诗集传》判断句的形式、构成成分及语义关系三方面展开共时描写。同时,与汉代的《毛传郑笺》和现代的《诗经注析》中的判断句进行历时对比,以揭示判断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是南朝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贤媛》篇塑造了许多鲜明的女性形象。究其原因,和当时的政治制度以及家庭教育有关。本文还结合《贤媛》篇论述了《世说新语》刻画女性形象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反映了魏晋时代的社会风情。张华是西晋时期的名士,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文章通过对《世说新语》有关张华的条目进行分析,指出在魏晋时期人物的品评标准发生了变化;学术从经学流变到玄学;士人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双重影响;士庶矛盾中掺杂着南北矛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清微简远、形象传神、机智幽默三个方面分析了《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并联系当时玄学清谈的时代背景,说明其语言风格的根源;同时还通过与秦汉散文语言的比较,说明《世说新语》文学语言发展的新特色。在方法上,努力把文体学分析方法与历史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作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志人小说,自其成书后就拥有众多的读者,影响深远,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世说新语》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世说新语》的接受在元代以前,接受者主要是社会上层的文人士夫;而到了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开始走下文人的案头,其中的许多故事,被改编成杂剧、南戏或传奇,在市民阶层中流传,这些改编剧成功地完成了戏剧对小说的二度创作,对《世说新语》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语的称谓语丰富多样,在具有礼教宗法传统的中国社会里,称谓是一种极具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文章以能真实反映魏晋面貌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为对象,从尊称、谦称、昵称和蔑称入手,考察了《世说新语》的情感态度称谓系统,并进一步探索了儒学和玄学对当时的人们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龙吟: 上期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从文化精神上了解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本期我们将关注一下当时具体的文人和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8.
《襄阳耆旧记》为东晋习凿齿所著,在语言上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经过调查发现,判断句在《襄阳耆旧记》中的使用十分广泛,总的来看,主要具有如下特点:仍然是上古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形式“无系词的判断句”占据一定的优势;也承袭了上古汉语中的以“为”表示判断的非名词性谓语判断句;由系词“是”表示判断的判断句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都有一定程度的复杂化。这些情况表明,《襄阳耆旧记》的判断句正处在从上古汉语判断句向近代汉语判断句演化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9.
汉藏语四字格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不少学者都予以关注。但对魏晋以后、现代以前的四字格关注较少,难以构成史的脉络,需要对其研究以填补空白。我们立足《世说新语》,从四字格音步、叠字辞典对《世说新语》四字格收录情况三方面对《世说新语》四字格进行描写分析,以增进对这一历史时期四字格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所谓判断句,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解释为: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郭锡良认为: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孟子》中的判断句数量较多,而且判断句的句式也多样。本文以《孟子》中的《梁惠王上》和《梁惠王下》两章作为探讨对象,以此来说明判断句在《孟子》中的运用情况,并由此推测判断句在先秦时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