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晋陕蒙边界地区武术文化发展及成因进行研究.指出,该地区地处特殊的文化地理位置,形成了明显有别于农耕与游牧的半农半牧社会文化生态体系.伴随着两种文明的不断碰撞与交融,武术这一身体文化也在该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并对摔跤、射箭和武术文化进行具体分析.对成因的探究显示,黄河是凝聚农耕思想的武术身体文化在晋陕蒙边界地区传播发展的根基与命脉,长期的民族冲突为武术技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动力,移民则是武术文化在该地区传播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中华始祖文化的核心,是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国文化的根源所在.其遗存分布广泛,但核心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国家所强调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点也在这一区域.  相似文献   

3.
唐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627-1629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考察和专家访谈法对哈尼族秋千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独具特色的哈尼族秋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需求的不同,体育文化特质的流变过程反映地就是一部宏大的哈尼族社会发展史.研究这一文化流变过程并在这一文化变迁的现实中寻找哈尼族民族前进的社会、文化学动因,对促进哈尼族地区的文明进程,把握好哈尼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选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皖江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皖江地区占有重要的比例,但这与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存在还有很大差距.在文化部公布的两批国家级名录中,皖江地区共有11项遗产.在安徽省公布的首批省级名录中,皖江地区有28项.在皖江5市政府公布的首批市级名录中,共有遗产83项.皖江5市中,到2008年7月止,共有7个县公布了各自首批县级遗产名录,共114项.这些名录的发布,对处于零散的、自发的、濒临灭绝状态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挖掘工作;同时,还为下一步有计划地开展保护提供了一份详实可靠的文化地图;另外,在名录调查、公示、公布等环节中,在民众中无疑取得了一种极好的宣传效果,具有文化启蒙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考察和专家访谈法对哈尼族秋千、武术、摔跤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独具特色的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需求的不同,体育文化特质的流变过程反映的就是一部宏大的哈尼族社会发展史.研究这一文化流变过程并在这一文化变迁的现实中寻找哈尼族民族前进的社会、文化学动因,对促进哈尼族地区的文明进程,把握好哈尼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选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和民族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晋书》《隋书》是唐初官修的两部正史,而山东地区的士人在这两部正史的修撰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山东地区自先秦以来一直是文化发达地区,虽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汉文化在此非但没有遭到大的破坏,相反仍在继续发展,而江左、关陇两大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在文化上略落后于山东地区。因此说山东地区先进的文化促进了该地区学术的发展,并使得该地区学者的学术水平居于领先地位,进而为《晋书》《隋书》的修撰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秦人族出东夷,经夏末商初、商末和周公东征后三次西迁,终于由东方民族而定居于陇右天水一带.在商末至西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秦人完成了由边陲小族到重新兴起、崛起建国的历史进程.秦人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中原-天水-关中的运动轨迹,其文化也有一个华夏化-戎化-回归华夏文化的发展历程.秦人的早期文化产生和形成于天水地区,天水地区是秦人、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这一"源于东而兴于西"的秦人早期文化就是天水秦文化,它具有强烈的兼容性和博大的开放性,具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和进取精神,也有典型的尚武精神和质朴无华的风格;它以华戎交汇、农牧并举为特征.天水秦文化既是秦人东向、一统天下的秦文化的活水源头和文化优势所在,也是天水地域文化形成的标志.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人们都对秦人在天水地区的早期发展及其文化持漠视态度,称秦人为"戎狄",将其文化与野蛮落后等同,实在是一种历史的偏见.因此,有必要提出"天水秦文化"这一学术概念,以期推动对秦人早期历史及其真实文化面貌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能代表当地的特色文化. 针对这一特征,把社会、特色文化和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是当前旅游产品最大的任务之一,本文对如何结合徽文化与西递、宏村两地特色创新设计旅游产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的高校建设一直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项目,国家不断对民族地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加以关注和扶持。在建设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时可以将民族文化进行融合,这不仅能够充分体现民族自豪感和存在感,还能宣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文章从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在当前形势下为何要推崇和实践这一做法,最后就如何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怀是时代的特征和需要.爱国主义在西南民族地区源远流长,因此在节日文化、影视文化和特色村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积极融入爱国主义.这既是西南边境地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文化戍边、强边和兴边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