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喜欢尝试     
我有一位同学在某中学读初三。一个假期,邻居介绍他去快餐厅打工。在快餐厅,他被分在厨房里担任裹鸡翅的工作。下班后,当人问起他的感受时,他叹了一口气说:“要裹出入口松脆的炸鸡翅,其实很难,而且还很麻烦,特别是那一层粉,要先称量过,要达到适当的重量,然后轻而纯熟地裹上去。这一点就很难,因为要做到这一点,靠的是手腕的力度和多次经验的积累。” 他不知做了多少次才成功,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鸡翅,被师傅骂了多少遍才成功呢!有时师傅的语气还很重,但他没有放弃,倒不是因为家里缺钱。因为他觉得:“我又不是懦夫,怎么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每年都读到建刚的书,从《作文魔法营》到《不做教书匠》,再到这本《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所得甚多。中国的小学里有很多认真的老师,有很多苦干的老师.建刚也是其中的一员。但建刚不同,依我看,建刚的那份“认真”与“苦干”是自觉自主的。他对语文教学有想法,有追求。  相似文献   

3.
微教育     
我想告诉各位父母,一个小孩子的成功是靠一生的积累,不是找一个亮点,你千万不要说我逼你考上北大、逼你考上清华,然后就是成功的,不是这么简单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一个人的成功是靠长期的积累,所以你要让小孩子对他人生的追求有兴趣,这个最重要,而不是说你叫他做什么,目前我们完全搞反了。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边鼠满为患的时候,有一位时评家写过一篇文章,很认真地说老鼠的生命力如此之强,我们应该敬畏它。我不知道他说的敬畏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要搞一个拜老鼠教?那样的话,还不如搞一个拜蟑螂教,蟑螂的生命力之强,更值得“敬畏”。  相似文献   

5.
看到一位教师在他的台灯罩上写了“铢积寸累,日进有功”八个字,很受启发和教育。“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成峻极。”这说明浩瀚的江河,雄伟的高山,也离不开滴水、微尘的积累。同样,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掌握充足的资料,也要靠平时一点一滴地汇集。  相似文献   

6.
好医生王辰     
有这么一个人,他用4年的时间完成别人6年时间才能学完的硕士、博士生课程,用1年的时间在美国完成别人用3年才能完成的博士后研究项目。他今年只有40岁,却已做了多年的博士生导师,已指导硕士、博士、博士后共40人。200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他就是——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的王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用王辰自己的话说,就是“穷读书,苦干活儿”。王辰是一个认真而玩命的人。长期以来,他的休息时间一直保持在4个小时左右,累极了时眯上5分钟,是他及时调整体…  相似文献   

7.
稍有语文教学经验的人都知道:中学阶段语文学习有一条规律——“平时靠积累,临场看发挥”。只要平时多读写多背多积累,功夫到了家,就不会怯场,考试也就能运用自如,过“关”也就不成问题。因此,过去的语文教学从来不搞什么“总复习”,而语文考试的成绩都不差,学生的语文程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甜品小段     
点名有一个刚毕业的师范老师到一所小学教一年级的新生,她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作业簿上。之后,她收回作业簿再一个一个叫名字发回去,同时借此认识学生。可是有一本,她喊了十次都没人来领……“黄肚皮!黄肚皮!……”。“怎么搞的,人跑哪去了!……”最后,作业都发了,可还是剩下那一本,“还没拿到的人举手!”这时有个个子小小的女生举了手,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黄月坡,老师……”爸爸帮我做的老师:“这作业都是你自己做的吗?”学生:“不,爸爸帮我做的。”老师:“回去对你爸爸说,星期天他也要补课…  相似文献   

9.
人们经常听到或用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之类的话,漫画中的人就是这句话的“实践者”。从古至今书本中充满知识;现如今,网络上也充满着无穷的知识。于是这个人便跳进了数字信息中,想在知识的海洋中冲浪。然而他哪里知道,数字化信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自由自在享用的,你必须得有一个坚实的基础知识做消化之胃,否则,你越渴望在最短时间内成才,想一下子什么都得到,越可能被知识浪潮冲倒。知识是滴水汇集成的海,靠的是循序渐进,靠的是日积月累。要像咀嚼食物一样,一口一口地来,妄图一口吃成胖子,最终会噎着自己。现如今,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一个人一生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如何进行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至此,我想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写作首先要解决有物可写的问题。据我调查,当前中学生写作最感困难的是缺乏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作家创作要靠生活,学生写作文也要靠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认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写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平时,我经常要求学生处处做个有…  相似文献   

11.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备课模式,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求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  相似文献   

12.
埃及人阿巴斯·阿卡德说:“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生命更多的生命。”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庄子说:“且夫水之积而不厚,则其负大翼而无力。”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形成。学生要学好语文,要有大量的积累,必须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学生是否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能否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取决于教师的重视与指导。如何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是我们一直讨论、思考、研究的问题。“专题组篇课外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养其习于童蒙幼儿期是一个人的个性开始形成期。古人说:“养其习于童蒙,则作圣之基立于此。”就是说,一个人幼小的时候养成了好习惯,为以后发展成材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习惯的培养,则需要家庭施以科学的教育。幼儿向往有趣味的活动。家长要设法助兴以导、激发他、吸引他养成好了惯。例如教育孩子为人民服务,靠空洞的说教很难奏效,可以领他上街,看看警察叔叔是怎样热。C扶老携幼的;可以组织孩子们做“雷锋叔叔在火车上”的游戏,孩子对“帮助别人是高尚的”这个道理就容易接受了。以后,家长再经常有意地启发孩子做好事:借画…  相似文献   

14.
一位河南小伙子叫卢旭东,在北京三里屯市场卖菜。他每月靠勤扒苦做,也能挣一千多元,但这样干了五年,却只能养家糊口。一次,他发现一位金发碧眼的老外正认真地挑选一些看上去“精致小巧”的菜品,他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语文教改轰轰烈烈,各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众多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闪亮登场。然而,众所周知,这些都只是属于“物”的因素,要使这些因素真正地得到贯彻落实,必须提高“人”——广大施教者的素质和水平。而一个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又决不是靠十天半月的短期培训所能奏效的,必须靠教师自身长期地学习积累才能实现。积累,既是一种学习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对“大跃进”运动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对“大跃进”中盲目追求高指标和高速度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害进行了深刻的反省,针对国民经济中工农业比例失调,他提出要坚决缩短工业战线,延长农业战线,以保证经济的综合平衡发展。针对积累与消费比例的失调,他提出不能无限制地实行高积累,靠人民群众的觉悟和牺牲来减少消费仅是一种权宜之计,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快农业发展,在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积累,才能促进生产的长期发展,对于经济上的高指标,他提出要把“留有余地”作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出发点,才能保持主动,少犯错误。  相似文献   

17.
我结识汪教授有十多年了,在他的引领、指导、帮助下,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在大家的眼里,他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是一位专心致志搞学问、搞研究的人,更确切地说是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人。他曾风趣地说过,在大学里,他是“小儿科门诊”。一个科班出身的教育学硕士,选择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自己研究、发展的方向,可见汪教授的眼光和智慧。  相似文献   

18.
都说男子汉大丈夫干事刀砍斧切,干净利落;可我“外头那个人”搞啥都拖泥带水,罗罗唆唆的。看他寄来的信嘛:“……您要好生照看我们的路路。只要一个孩子,更要教育好,教他学习,教他做  相似文献   

19.
董淑一 《教育艺术》2001,(11):57-59
古时流传下来这样一则故事 :奕秋是战国著名的善于下棋的人 ,他有两个学生 ,其中一个弟子学下棋时专心致志 ,端坐认真地听 ,根据奕秋的教导去学 ;另一个弟子学下棋时 ,表面上也在认真地听奕秋的教导 ,殊不知心里一直惦记着 :大雁就要飞来了 ,我要买一张好弓 ,带上箭 ,去打几只雁来 ,美美地吃一顿。啊 !真香啊……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前一个弟子成了天下闻名的棋手 ,另一个却默默无闻 ,一事无成。这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不难明白 ,说明做什么事都必须全身心投入 ,要专心致志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注意”。“注意”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是人…  相似文献   

20.
“累”     
评论老师,是我们班所有女生的一大“爱好”。提起Teacher“累”,我更是有一肚子说不完的话。Teacher“累”本姓雷,在我们学校一个人挑着教三个班英语的重担。有一段时间,学校缺英语老师,他一个人竟然教了五个班!因此,本来就“玉树临风”的他更是日益“憔悴”,简直要气死赵飞燕。每天下课,他总是唉声叹气地靠在皮椅上大发感慨:“好累哟。”老师们无不同情地说:“你呀,真是太累了。”于是大家都称他为Teacher“累”。Teacher“累”不太关心自己的衣着打扮,常常是一条宽大的蓝不蓝、黑不黑的长裤,一件略显瘦小的外套,也不扣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