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提出明确的隐私权概念,但已经把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规定在《宪法》、《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之中。然而,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学术研究和法律文件都只对应当保护隐私和隐私权问题予以关注,而对如何保护以及保护范围等重要问题,则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尤其是学生隐私权保护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学生隐私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也将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育人为主 缓行“开除”——对中学生违纪处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经常发生学生严重违纪现象,如打架斗殴、酗酒闹事、盗窃、发生不正当关系等,以致于达到校方认为非开除这些学生不可的地步。开除这些学生,多少年来几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事也凑巧,就在笔者写此文之前,同事们就对未成年学生开除处分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为了净化校园环境,加强学校管理,应当开除这些学生;第二种观点认为,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允许开除那些违纪学生,应在校再教育,而高中阶段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以开除学生;第三种观点认为,不管学生属哪个阶段,作为学校教育的对象均不应开除。笔者观点倾向于后者。因为,是否要开除一名学生,尤其是未成年人,不单看是否净化校园环境,是否受义务教育的要求,更重要的要从教育本身的角度出发加以研究。本文拟从中学生严重违纪产生的原因,开除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等几个方面作出肤浅的认识,希能抛砖引玉,引起教育同行们的更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保护法”已颁发多年,在学校教育工作中主要体现为“学生保护”问题。本从“学生保护”的概念意义;素质教育及普九突破口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三方面阐述了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曾汝弟 《云南教育》2001,(22):14-15
学生观,是对学生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教师的学生观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正确学生观的核心是学生是人,是有灵有肉的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这样的人,既需要努力学习,也需要休息、娱乐、交往、玩耍;既需要听从老师、家长及其他成年人的教导,也需要发展自律、自强、自护、自尊及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既有进步和优点,也会退步,会有缺点,会犯错误。教师如果能这样看待学生,就不会苛求学生,就不会见不得学生有缺点、有退步和犯错误;就能既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又允许学生有必要的休息、娱乐、交往、玩耍和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隐私是反映个人自由不受侵犯的个人权力。我国的隐私权研究起步较晚,《民法》中至今没有明确的隐私权概念,对隐私权的保护涵盖在名誉权中,这种间接的保护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侵犯学生隐私权的事件和以侵犯学生隐私权为由的诉讼却时常发生。学生的大量个人隐私信息较集中地记录在教育档案上,因此,在学生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逐渐增强的社会背景下,学校要正确使用教育档案,避免侵犯学生隐私。目前,我国对学生隐私权的研究还十分不成熟,对学生教育档案隐私的研究也十分欠缺,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于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隐私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针对目前学生的考试成绩被按照分数高低排名次并随意公布于众的这一现象,依据法律原则和教育原则,提出了应尊重学生考试分数的隐私权。为此,需要解决如下三方面问题:其一,要在全社会尤其在父母,教师和学生当中树立儿童权利的观念;其二,作为监护人,父母有权知道孩子的学习状况,教师也有责任向家长如实介绍,但是否公开学生的分数仍应尊重学生的意愿;其三,目前的高考制度中对小学教育影响过大,这是不正常的,应逐步调整改变。  相似文献   

7.
职业中专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也有许多未成年人任性、自私的通病;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以往的学习中成绩偏低,极少受到夸奖,由于缺乏自信,总想用超出道德规范的行为来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还有一些学生从小生活在不安定的家庭氛围中,父母对其道德行为教育薄弱,产生一些离开道德准绳的偏激行为;还有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道德意识影响,形成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作为一名职业中专的班主任,要针对学生们的不良道德行为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而引导职专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理念】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会导致父母或老师与孩子之间尊重和信任缺失,影响亲子或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之间因为好奇和无知,故意宣传同学的私人信息或私事,不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也会造成同伴关系不和谐。要让学生了解并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懂得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懂得与父母及老师良好沟通,与同学平等交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隐私权,尊重自己及他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对学生而言,隐私神圣不可侵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刻意掩饰、严加防范甚至连父母也不容知晓的隐私,却在作文中、日记里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首先是学生对教师高度信任,并期望能得到教师的指点,化解心中的痛苦。其次,中学生写作在向着抒写真我、张扬个性、吐露真情、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学生在校受到损伤时学校过错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委 《教育学术月刊》2001,(5):31-33,46
未成年学生在校受到损伤而将学校告到法院要求赔偿的案件时有发生。有人认为,学校是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的监护人,学生在学校受到损伤学校应当赔偿;也有人认为,学生到学校读书,脱离了父母的监护,其监护权自动转移到了学校;还有人认为,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读书就是把自己对孩子的监护权委托给了学校,孩子在学校受到了损伤,学校当然要承担监护不力的责任。而教育行政部门则认为,学校的责任是教学,既没有人员也没有经费时时刻刻看护住每一个学生。众多的教职员工更是忧心忡忡地议论:如果这样,今后只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谁还敢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教育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潜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但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教学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也往往重教法,轻学法;重书本,轻实践;  相似文献   

12.
《父母必读》2022,(3):50-53
<正>如果我们能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未来社会的公民,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那么尊重孩子就不再会是一句空话。家庭教育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家庭教育促进法》总则的第五条中提到的这两个“尊重”,能帮助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持有科学、正确的理念,能让孩子的成长之路变得更加平坦和顺畅。  相似文献   

13.
随着监护人对被监护人责任、权利在法律上日益确定,我们有必要清楚地了解和掌握监护人对被监护人即未成年人应承担起哪些权利和义务。我国现行法律就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权利义务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如“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1款也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  相似文献   

14.
十几年来,国家关于未成年人的教育与保护问题,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尤其是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经过全社会各方面不懈的努力,未成年人的各项基本权利总体来看都能够得到充分保证。但是,也应当注意到最近一个时期,各类新闻媒介反映学校教育中,侵犯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事件略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10周年之际,共同探讨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保护制度的实施目的和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学校保护的目的透过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不难发现有些学校和教师对…  相似文献   

15.
亲权浅析     
亲权源于罗马法和日耳曼法。近现代各国之亲权立法多继受自日耳曼法,且以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为核心。在立法体例上,大陆法系各国径称亲权;英美法则亲权与监护不分,统称监护。我国现行立法上亦未将亲权与监护区分,亦统称监护。亲权的主体是父母,客体为未成年子女,其内容以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为核心。为强化对未成年人的亲权保护,我国在立法上似应对亲权单列,在性质上把亲权规定为父母对子女共同的私权力,在内容上则强调以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为核心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关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家庭保护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家庭方面的教育和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进行生理上的关心爱护和心理上的帮助教育两方面。家庭保护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未成年人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首先,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未成年人在独立生活之前约有2/3的时间在家中度过,他们的生活习惯、性格、道德品质及基本的行为方式的形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其次,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漠视子女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侵害未成年人利…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家长老师最担忧 据了解,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侵害的原因主要有:交通事故;校园暴力;成年人过错行为;同学嬉闹、运动等过失行为;经营者过失;产品责任;意外事件;动物致害等。而致使未成年人伤残、造成身体痛苦程度最严重的此类案件,多为交通事故引起。青岛56中的张所新老师说,“放学以后,同学们像出笼的小鸟一样奔离校园,往往不太注意门外的车辆,而有些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这也给学生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8.
知情权对学生分数隐私权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这个地方性法规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其第一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规定:“学校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从而将未成年学生的分数纳入了隐私权的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19.
人格权是学生的一项重要权利,中小学生作为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相比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较差,如何维护他们的人格权是社会、学校、教师都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认真分析当前学生人格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的解决措施,才能有效地尊重与保护学生的人格权。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际社会普遍注重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进行保护,其中美国、欧盟采取的保护模式具有典型性和参考价值。我国在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过程中面临着法律保护不足、行业自律机制缺位的问题,加上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自身具有易受侵害的特点,无疑加大了保护难度。在分析美国、欧盟保护模式利弊的基础上,从立法层面进行保护、加强行业自律、明确家庭学校所应承担责任3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