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曾说过:“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他把“语言”比作一把“钥匙”,可见语言的重要性。当然,他所说的是广义的“语言”。但我们也可以把教师优秀的课堂语言比作一把神奇的、金光闪闪的钥匙,因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2.
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如何把语文课真正上出“语文味”?语文教师应该抛弃浮华,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并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徐华军  魏琴 《辽宁教育》2005,(11):29-31
语文,历来就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表达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进入课改以来,许多教师因缺乏对语文课应有的认识,把语文课上成了或虚化的“感悟课”,或忘却文本的“概念课”,或七拼八凑的“杂烩课”,以至于渐渐迷失了语文自我。笔者  相似文献   

4.
目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了舍语文而讲人文的现象,“以为只要是在进行读写听说活动就是在学习语文,或以为学习课文的内容就是在学习语文”(王尚文,浙江大学教授)。出现了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活动课、科学课等泛语文、非语文的倾向。这引起了许多专家和教师的强烈反响。其实,坚守语文本位,加强“双基”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本是新课标的固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出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堂也变得更加开放而丰富多彩。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认识的差异、理解的不同,致使语文综合性学习陷入一个误区,教师过分注重所谓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而把语文学科中最本质的东西——语文味弃置一旁。更不容忽视的是,不少教师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两个概念等同起来,过分强化活动性,弱化了语文性,把汇报课上成了科学课、表演课、艺术课。怎样才能突出语文味呢?我结合《遨游汉字王国》汇报展示课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文学分析法”曾一度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主流。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仍把“阅读教学”视同于“阅读”,把语文课上成了内容分析课和情感体验课。强化“人文”,弱化“语文”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 语文的“语”就是说话:说——言语,话——话语。课标讲具有适应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是说话能力。语文的“文”,就是把要说的话用文字写出来,即文章,就是课标讲的“写作能力”。实然,培养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即会说、会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8.
最近,谈及中学语文教改的文章不断见诸报端。针对中学语文教学,许多教师反映了不少问题,态度是诚恳的,反映的问题也是客观的。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的教师急功近利,有的教师标新立异,出现了一系列偏离语文教育功能目的的现象,走入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误区。有的片面强调语文的识字性,把语文课上成识字课;有的单独重视语文的文学性,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有的过分强调语文的思想性,把语文课上成德育课,有的教师偏面强调语文的社会性,把语文课上成社会课,等等。然而,笔者认为,语文课既不是单纯的识字课、文学课,也非  相似文献   

9.
在转变教育思想、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中 ,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以学为本”的原则 ,注重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逐步摸索出一种把学生带入探索性情景之中 ,让学生亲自探求新知识 ,成为“发现者”的教学模式 ,即语文专题课教学。本文就专题课教学的界定、可操作程序、实施效果等方面略陈管见。一、语文专题课的界定和教学目标所谓语文专题课 ,即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 ,从课文内容、表现手法、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 ,选择与教学同步 ,开口较小 ,有深入挖掘价值的课题 ,由教师引导学生主持的语文课。每月两次由学生自己设计一堂语…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的“断课”是与“导课”相对应的。导人是语文教学开始时教师采用各种教学艺术和手法将学生领进课文当中.使他们先人为主地对课文产生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断课”则是在语文教学结束之时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断而不断”。也就是教学结束了,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创新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广大教师积极性很高。有的教师不断推出自己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有的学校、教研组也不断推出创新型的观摩研讨课,真可谓教学创新方兴未艾。忧的是许多教师或一些学校、教研组缺乏理论功底,缺乏对语文学科主体特性的把握,使得创新研究工作显得“底气不足”,以致往往迷失方向,把“语文”二字丢掉了。  相似文献   

12.
李湘红 《小学生》2010,(7):58-59
传统的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师不是“流水帐”似的重复“昨天的故事”,就是“炒冷饭”似的重温“往日的功课”,让学生无精打采,兴趣索然,甚至身心俱疲。使得语文复习课黯然无色,枯燥无味,耗时低效。那么,如何让复习课“新”起来?如何让复习课“高效”起来?笔者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度,  相似文献   

13.
微课是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的微视频,它有着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反馈及时等多种优势,已成为一线教师的新宠儿。许多教师把微课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既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又方便学生课后随时随地地学习。以语文教学为例,从微课词块教学、微课阅读教学、微课习作教学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巧用微课,助力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14.
现在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课的要求,强调中学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因而给中学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课教学方法,使中学语文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类似于研究的学习情景。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收集、积累、分析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研究、探索、体验。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发展。那么如何上好语文研究性学习课呢?笔者认为,就是要坚持教师正确地“导”,注重学生自主地“学”。  相似文献   

15.
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教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少教师认为上复习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因此忽视了对复习课的深入研究,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差。其实,就小学语文复习课来讲,只要潜心设计,同样可以很好地体现大纲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要上好小学语文复习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复习内容的整体性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  相似文献   

16.
仲学 《现代语文》2007,(3):75-75
近年来,在讲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法弊端,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识。不少教师正在逐渐把讲读课教学的研究转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方向上来,力求用教法的改革来冲破讲读课中的沉闷空气。而启发式提问,尤其引起了老师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王璐  陈毅 《小学语文》2009,(3):19-20
提起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总能在学生的展示交流课上或多或少地发现“表演”的影子。于是,很多教师自然地把“不真实”“做作”“缺少实效性”等批判性词语与之联系在了一起。难道展示课具有了“表演”的成分就真的像大家评价的那样一无是处吗?笔者想就这个话题与大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语文赛课是一种衡量语文教师教学素养的有效手段,赛课的一般形式是给定文本自由发挥.然而这种“例题式”命题模式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常有教师不顾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知识需求过度挖掘文本,使得语文课变味.基于语文知识能力点的“点化”命题,是一种符合语文特征并顺应学生学习要求的命题模式.“点化”命题既可以防止过度挖掘文本、评判标准难以掌握等问题出现,也有利于师生追求科学的知识能力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尽管课标修订版已经颁布多年,语文课程的定义也已经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然而,仍有不少语文人还在重复着“不知语文为何物”之类的唠叨,其语文教学还在重复着陈旧的操作模式。比如,阅读课还在错误地把文本内容当做主要教学任务,还在“遇到什么教什么”,还在把语文课程当做“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把语文教师逼成“什么都懂”的假把式...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诺贝尔》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本文介绍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语文综合拓展课的教学设计,为小学语文教师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提供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