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师生之间就像兄弟姐妹,老师似乎没有威慑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太远了,老师高高在上,学生不敢和老师亲近,学生的心里话就不会和老师说,老师很难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到底应该如何处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这中间的尺度?我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着。  相似文献   

2.
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否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呢?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很多教师不管赞成与否,有意无意都在这样实践着——能跟学生亲密接触的老师还不太多,当然也就感受不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你,一会儿看云,一会儿看我;我觉得,你看云时很近,看我时很远”。有人用顾城的这首诗来形容老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其实,距离的长短是由老师决定的。当我们老师用真情去唤醒真情、用心灵去碰撞心灵时,师生的距离就可以最小化,直至为零。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校学习容易产生两种“心理距离”:一是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这种距离大多产生于教材内容抽象程度较高之时,或教师纯客观地抽象地“分析”、灌输,使学生难以形成真切感受之时。二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虽然经常同处一个空间,但他们之间由于多种原因会有心理距离,从而使学生不敢或不想接近老师,也就不可能对老师所教的知识产生兴趣。因此,老师决不能忽视自己与学生之间所处的人际情境的现状。这两种距离一旦形成,学生就会拒绝学习,或者即使学习,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缩短这两种心理距离,教师必须…  相似文献   

5.
宫尚琴 《辅导员》2010,(14):42-42
每当接手一个新班时,快速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由于忙碌,我们老师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而这些不被我们老师记住名字的学生,他们的心里就会生发出一丝丝的失望,一丝丝的不快,甚至是一丝丝的抵触心理……就因为这一点点的小插曲,我们老师跟孩子之间的距离就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地拉开了……  相似文献   

6.
运用激励性的新评语,可以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最简练的方式获得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和关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渗透于一切师生关系之中。由于年龄、生理发育、经历等原因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有许多明显的差距,认识这些差距并克服这些差距是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效进行教与学的保证。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就会激发学生亲近老师、愿从师学  相似文献   

8.
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否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呢?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很多教师不管赞成与否,有意无意都在这样实践着——能跟学生亲密接触的老师还不太多,当然也就感受不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校学习容易产生两种“心理距离”:一是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这种距离大多产生于教材内容抽象程度较高之时,或教师纯客观地抽象地“分析”、灌输。使学生难以形成真切感受之时。二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虽然经常同处一个空间,但他们之间由于多种原因会有心理距离。从而使学生不敢或不想接近老师。  相似文献   

10.
缩短与学生感情的距离徐桂云,汪冰洁差生,往往都很自卑,所以多数与老师疏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如果不采取措施主动与他们接近,缩短同他们之间的感情的距离,师生便永远也说不到一起去,也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记得我刚来三校接四年级的时候。由于师生双方都不...  相似文献   

11.
刘果  罗顺安 《湖南教育》2005,(15):38-40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精神源泉。因此,师生间的“心灵相通”是教师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老师在本节课一开始,就通过对学生的赏识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场景:语文课上,老师独自一人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则在座位上冷眼旁观、无动于衷,这可能是令所有语文老师最为尴尬和泄气的。然而,细想一下,学生之所以如此冷漠,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虽说距离产生美,但过大的距离常常会令人感到陌生、疏远。此时,就需要老师当回月老,妙选几根惹眼的红线,让学生与文本来个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3.
曾听吴正宪老师执教《乘法分配律》一课。由于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这个知识点,所以吴老师选择了三年级的学生,这在无形中给授课增加了难度。一开始就感觉到学生跟吴老师之间是有距离的,是胆怯的,学得也比较吃力。面对学生思维上的困难和脱节,吴老师没有采用传授法直接告知,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4.
钱雅 《教育现代化》2006,(2):109-109
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个道理现在的老师都懂,可如何真正的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味道。我们仍在不断探索与思考。随着一步步的实践,我们经常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果这时我们能够抓住这些契机,让每一朵激情火花尽情绽放,就一定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学生与社会、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许多学校都有一个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教师在教室上课,只能站着,不能坐着,教室自然就没有老师的座了。笔者认为,在新时代的人文背景下,不给老师设座的惯例也该改一改。就像给每间教室设置一张讲桌一样,也应给老师设个座。首先,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距离的远近不同,位置的高低不同,产生的心理效应就不同。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也是如此,老师离学生远,学生对老师自然就会产生离心倾向,甚至误认为老师不重视他。老师高高在上,学生会产生自卑感(生不如师),或者抵触情绪,回答提问也被动机械。因为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会给学生以一种权威的压抑感,学生…  相似文献   

16.
田丽岩 《教书育人》2004,(4M):28-29
讲台是教师和学生产生心理距离的开始,从教师站在讲台前的那一刻,教师和学生就有了各自的心理定位,就有了心理距离。但是,我们可以用充满爱的表情和各种体态语言缩短这个距离,让学习接收这样的信号:老师情绪很好,他喜欢我们。记得去年暑假前的一个大热天,下午第一节生物课。预备音乐已经响过,还  相似文献   

17.
化学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长达20年的“教育与发展相互关系”的实验中,将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三大支柱。由于化学学科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那么如何利用化学实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营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非常重要。在这个环境里,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讨论,这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就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  相似文献   

18.
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融入学生之中,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动态以及学习情况,从而针对不同的情况改善教学方式,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中间如何有效地互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工作实践表明,班主任只有热爱学生,获取学生的信任,学生就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朋友,才能消除心理障碍,敞开心扉向老师倾吐心灵深处的秘密。学生会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鼓励,把批评看成是爱护,表扬、批评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就会成为积极进取的动力,师生间的距离就会接近。  相似文献   

20.
那天去听一老师上教研课,课是经过准备的,但是我还是只坐了十多分钟,就觉得很不耐烦了,盼望下课。但也就在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我突然觉得,真正盼望早点下课的其实是学生,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在这里坐上几个小时,可能早就厌烦了。 也就在那时,我突发奇想,我们能否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了解学生的感受。 诚然,多少年来,在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之间,老师始终是老师,学生也永远是学生,所以老师也就天经地义地站在比学生高的位置,老师也心安理得地俯视着学生,老师也理所当然地要求所有学生完全按自己的意志做老师认为都应该做好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