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孩子上了小学,家长也就比以前忙碌,除了孩子中午要回家吃饭,要送接孩子过马路外,还多出一个陪伴孩子学习的问题。晚饭后往往是家长陪着孩子做作业,星期六陪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学琴学画、学舞蹈……至于生活料理,更是无微不至。孩子刚上一年级,对正规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内心充满紧张、惊疑,这个时候,家长的陪伴是必要的。但是陪伴孩子要讲究科学,家长要弄明白:陪伴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陪伴孩子才正确?陪伴孩子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最终不用陪伴,能独立、自信地学习。也就是说,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指导孩子逐步学会怎样独立地完成学习任…  相似文献   

2.
孩子刚上一年级,对正规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内心充满紧张、惊疑,这个时候家长的陪伴是必要的,但是陪伴孩子要讲究科学,家长要弄明白:陪伴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陪伴孩子才正确?  相似文献   

3.
<正> 如果要画一块石头和一个人,你会选择下面哪一幅构图?一个人坐在石头上。一个小心地绕过石头走开一个人没看见石头,只顾自己走路。  相似文献   

4.
孩子看见饭桌上红红的辣椒,吵着要试一试,看见地上颜色好看的石头,拿起来尝了一尝;妈妈买回来一只满身是刺的菠萝,孩子被这个从没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伸手就想去摸一摸……遇到这些情况,作为家长的你,是怎样应对的呢?根据我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赵友明 《班主任》2004,(5):39-39
孩子吃东西时常将食物撒得满桌子都是,为了教育他们,家长总让他们把散落的食物全部捡起来.有一天,家长命令孩子:"捡起最后一块!"孩子困惑地找着."就在那儿!"家长指着一块面包屑说.孩子瞪着眼看了半天还是看不到,最后家长很恼火地走到孩子身边,刚要说:"你的眼睛怎么啦,不就在那儿吗?"话还没出口,发现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居然看不到那块面包屑.这位家长想:"冲孩子瞎发了半天脾气,原来孩子根本就没看见那块面包屑.真是可笑."其实,在我们的教育中时常会出现这种尴尬的事情.有时我们对学生发了半天火,如果站在学生的位置去看一件事,也就不会发火了.  相似文献   

6.
孩子看见饭桌上红红的辣椒,吵着要试一试,看见地上颜色好看的石头,拿起来尝了一尝;妈妈买回来一只满身是刺的菠萝,孩子被这个从没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伸手就想去摸一摸……遇到这些情况,作为家长的你,是怎样应对的呢?根据我的观察,大部分的家长都会作出这样的回应:“辣椒很辣,小孩子不能吃!”然后赶忙把辣椒挪开;“地上的石头这么脏,怎么可以拿来  相似文献   

7.
孩子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产生心理负担,是完全正常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卸下思想上的包袱。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首先要理解孩于,然后以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下面谈谈我对两件事的处理方法,和家长们交流。在第一天的家长陪伴半日活动中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户外活动后,老师准备发糖了。我带孩子去洗手,回来时看见老师正拿着一个小布熊亲旁边小朋友的脸,一个一个亲过去。我的孩子立刻不高兴了,生气地噘着嘴。我心里很明白,连忙问他:“怎么不高兴了?”孩子委屈地说:“老师不喜欢我。…  相似文献   

8.
Q前天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我和邻居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小区广场上玩。广场上有一块装饰用的上部平坦的大石头,石头高度大约七八十厘米,成年人可以坐在石头上休息。孩子们在石头旁追赶玩耍,我们家长就到广场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在亲子陪伴中,孩子能获得安全感,形成信任、依恋、依赖、期待等积极情感,发展智力并学会与人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太忙,没时间管孩子"是很多家长不能陪孩子的理由。"总是很忙"的家长,当听到"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这句很多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声,你的内心是否被触动?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陪伴他一起成长,对父母来说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那么,职场父母在忙工作和陪孩子之间,怎样做才能兼顾并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本期,我们邀请专家和家长就此话题展开讨论,希望  相似文献   

10.
张淑燕 《家庭教育》2007,(9X):40-40
一天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我和邻居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小区广场上玩。广场上有一块装饰用的上部平坦的大石头,石头高度大约七八十厘米,成年人可以坐在石头上休息。孩子们在石头旁追赶玩耍,我们家长就到广场下面的超市购物了。后来,我6岁的女儿和邻居5岁的男孩小谢、小程轮流从石头上往下跳,其中两人爬上石头,一人往下跳,一人在后面推。  相似文献   

11.
于丽丽 《家长》2022,(2):42-43
对每一位家长而言,孩子成长的过程既是养育陪伴的过程,也是探索实践的过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孩子也是一样,不同的孩子个性不同,兴趣爱好迥异,尤其是在二孩家庭,家长更需用心"修炼".那么,家长如何在养育陪伴中塑造孩子健全人格,让两个孩子相亲相爱呢?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家长要多与教师沟通,了解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了解"互联网+教育";多陪伴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多鼓励孩子,培养兴趣;管理孩子松紧有度,家长要率先垂范,做好榜样,让孩子真正成为"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3.
线上入户陪伴活动是家庭陪伴师通过持续的线上陪伴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协助家长重新认识自己、缓解焦虑情绪、和谐亲子关系。这种新颖的心理服务形式,能帮助家长从容镇定地安排生活,培养身心健康、性格完善的孩子,促进家庭和谐。  相似文献   

14.
正父母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才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与孩子进行亲密互动和亲子教育,由此成为家长们关注的问题。2016年5月15日,父母必读育儿传媒携手奇想国童书特邀新加坡籍亲子教育专家陈禾与大家分享了"有质量的陪伴就是孩子的成长教育"主题讲座。陈禾老师有丰富的学识修养,对家庭教育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讲座开始,陈禾老师首先向在座的家长提出在亲子相处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引起了家长们的思考和共鸣。同时,从儿童心理智能的发展角度解释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由此提出家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用心给孩子高质量的  相似文献   

15.
一位贤明的父亲和他7岁大的儿子整理后花园,他们遇到了一块埋在土中的大石头。父亲觉得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于是他要孩子自己将大石头移开。孩子推了半天,石头仍然不动,他就聪明地在旁边挖了个洞,找来一根木头插进洞中,把另一块小石头垫在底下,使劲地往上撬,但大石头仍纹  相似文献   

16.
忘忧石     
我注意到,凯伦把一块石头放在茶几上好几个月了.石头上画着一张笑脸,谁看到它,都会忍不住发笑.我仔细地看着这块石头,发现石头下方写着几个字:"不要烦恼."我好奇地问凯伦:"你是从哪里弄到这石头的?"凯伦说:"在我压力最大的时候,一个朋友送给我的.朋友告诉我,每当看到这块石头,都要  相似文献   

17.
龙鳞石     
在家长的带领下,我和几个小伙伴来到河边捡石头。 我们在小河边看见河床上有许多石头,就迫不及待地挽起裤脚,趟入浅浅的河水中。  相似文献   

18.
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要让孩子拥有一张漂亮的"名片",单靠学校教育是肯定不够的,需要家长大力配合。家长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书写环境;用心陪伴,为孩子树立信心;规范训练,静待花开。  相似文献   

19.
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卫夫人门下学习书法,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堪称三堂人生课. 卫夫人似乎并没有教王羲之写字,却是把字拆开.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第一课只教他写"点",练习写"点",感觉"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她要这个学习书法的小孩去感觉一下,感觉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卫夫人可能真的带这个孩子到山上,让他感觉石头,并从山峰上让一块石头坠落下去,甚至丢一块石头要王羲之去接.这时"高峰坠石"的功课,就变得非常有趣.  相似文献   

20.
窦宝平 《家长》2012,(4):14-15
如今,我们的社会环境和过去大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在一定程度上的陪读是有必要的。家长适当陪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但如果家长过度插手孩子的学习,那就容易使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依赖心理,甚至给孩子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对父母感到厌烦。因此,家长陪读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一、家长要考虑孩子的需要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时候,学习上往往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帮助。家长可以配合学校的教学进度,督促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同时,家长的积极关注有利于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使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