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我在基层工作了22年,先后在5个乡镇任职,从青年干事干到领导岗位。20世纪90年代由于身体和家庭的原因,我被批准调到市区工作,从此有了假日和礼拜天。乍一闲下来很不适应,好心的栾、刘两位同事诚邀我一起去钓鱼。说也奇巧,第一次钓鱼用他们的竿和饵,我竟然钓上来一条3斤多的大红鲤鱼,当时我不会遛鱼更不会抄鱼,刘主任指导并帮我抄鱼人护。一次钓鱼就激发了我的钓鱼热情,之后我买竿买线买钩买漂。  相似文献   

2.
怎样抄鱼?许多钓鱼书刊上的文章认为抄鱼要抄头部,不可抄尾部。这对不对呢?应该说,在多数情况下抄头的效果是好的,这是大家实践的经验体会,理论上也可以找到根据。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抄鱼尾会比抄鱼头效果好些。因为钓鱼是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条件下实施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可照搬一个模式。 首先,抄头还是抄尾,是对较大的鱼来说的,对于小鱼来说无关紧要,不必讲究。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应抄头呢?一般说使用单钧垂钓适合抄头。因为单钧进入鱼嘴后,不会挂住抄网。如果用双钩和多钩垂钓,抄头时鱼嘴处的余钩容易挂住…  相似文献   

3.
罗接林 《钓鱼》2004,(6):47-47
笔者是福建三明八戒钓鱼俱乐部成员,平常酷爱钓鱼。在认真地拜读了湖南钓友伏志友先生刊登在2004年第4期《钓鱼》杂志上的“抄鱼三要三不要”一文之后,笔者认为他在文中关于抄鱼要抄头不要抄鱼尾,要直提不要横扛,要注意不要让鱼挂钩在网外.先摘鱼嘴钩再摘网上钩等一些观点和抄鱼技巧都很正确、实用。但是,文中也有一些观点,与笔者认识不同,同时也想就怎样抄好鱼作点补充,还望伏钓友海涵一二。  相似文献   

4.
别轻视抄鱼     
我原以为抄鱼是个简单的事,甚至认为离开抄网照样可以钓鱼,可现实中的两件事给了我极其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王书生 《钓鱼》2008,(11):50-50
前些天和钓友去水库钓鱼,中午时分海竿炸弹钩上了一条鱼,遛了五六分钟翻白后牵到近岸,是条三千多克的鲤鱼。钓友热心地帮我抄鱼,结果由于抄网入水太浅且是迎着鱼去抄,鱼儿眼见抄网逼近,垂死挣扎奋力一跃冲出水面,炸弹钩挂在抄网沿上,鱼儿脱钩而去,留下了遗憾。抄鱼之事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在此就浅谈几点,以期和钓友们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有着20多年钓龄的铁杆钓迷,前些年因为只知道钓鱼而不会做鱼,所以全家人对吃鱼的兴趣不大,也就造成了对我参加钓鱼活动不是那么支持。近几年来,我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学会了做几种鱼菜,家人和钓友们都反映不错。今“斗胆”献上“我的红烧鲤鱼块”,请大家也来尝尝:  相似文献   

7.
记得那是4年前,中秋节刚过,在经过我不断地把钓鱼活动对人身心健康的好处和上鱼之后那种激动与狂喜的心情对她添油加醋的几番描述以后,老婆终于答应和我一起到水库去钓一次鱼了。为了不让老婆第一次随我去钓鱼就感到失望。我头一天就开始做起了准备工作,什么睡袋帐篷了,鱼吃的、人吃的了,装了满满当当的一  相似文献   

8.
董俊 《中国钓鱼》2000,(2):26-26
纵观所有的钓鱼书刊,抄鱼先抄头几乎是一条定律。经过多年的垂钓实践,我的结论是抄头不一定比抄尾有效,特别是使用海竿炸弹钩或串钩钓上大鱼的时候,由于只有一二只钩钩在鱼嘴上,其余的钩散在鱼头处,抄头则很容易挂住抄网。如出现这种情况,十有八九会跑鱼。 1996年秋季的一天,我到市郊的一个鱼塘用炸弹钩垂钓。两个小时后大鱼吞钩。经十几分钟的搏斗大鱼露出真面目,原来是一条10千克以上的青鱼。围观的群众七嘴八舌出主意,同行的钓友忙拿出我的抄网在旁等候。等我将鱼遛得翻白,躺在近岸水面上一动不动时,他用抄同朝鱼头一…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危险     
李浩 《垂钓》2004,(3):58-58
做海员十多年了,和绝大多数海员一样,我也是个钓鱼瘾君子。但我的钓鱼经历告诉我,钓鱼可以“竿不择鱼”,吃鱼可不能“饥不择食”。真看准了,那次就是,钓鱼没什么,吃鱼时倒吓出了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10.
钓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诱鱼入窝。在一次钓鱼实战中,我偶然发现了一种诱鱼入窝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能诱鱼入窝,而且还具备一些优点。现介绍给各位钓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钓趣二则     
12千克的草鱼跑了 1992年夏的一个星期天,我与钓友老张、老陈等一同去松阳湖钓鱼。下午3时左右,老陈突然以一种变了调的怪嗓音大声疾呼我,我立即反应到他可能碰上大鱼了,于是急忙放下钓竿向他跑去。果然老陈手中的海竿像弓一般地弯曲着,我赶紧接过他手中的钓竿慢慢遛鱼,25分钟后,一条乏力的大草鱼被我和老张连托带抄地弄上了岸。 第一次钓到大鱼,大家都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正好附近住有农户,便急急借来秤,一称鱼重12千克整。待装鱼时方发觉我们所带的鱼护太小,只好将就着把鱼顶头抵尾地撑装在一个较大的鱼护中。不料几…  相似文献   

12.
许多文章在分析鱼的脱钩原因时都会提到"钩不锋利时要及时更换新钩"这一说法,诚然,不锋利的鱼钩肯定会对上鱼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是用钝的鱼钩就毫无价值,只有弃之扔之呢?我个人认为在钓鱼尤其是野钓过程中,钝钩还是有它一席之地的,有时适当地使用钝钩,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众所周知,钓鱼时我们不会成  相似文献   

13.
徐刚 《垂钓》2006,6(6):43-46
鱼的习性包含很多方面,钓鱼人最关心的肯定是和钓鱼有关系的内容,而与我们钓鱼活动有直接关联的就是鱼的索饵习性。下面就鱼的这方面习性和钓鱼活动之间的联系,粗略地谈谈我的一牲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朱乃洲 《钓鱼》2014,(22):64-65
我是个喜欢钓鱼的人,却又是个钓鱼懒人,怎么说呢? 首先我没有齐全的钓鱼装备。别人钓鱼要啥有啥,鱼钩不小心甩上树了,人家就用钩刀将树枝割断,很容易地取下鱼钩,而我就没有这样的钩刀。别人钓鱼大多要带上鱼护,会把钓到的鱼立即放进鱼护养在水里,这样鱼就不容易死亡。我也没有鱼护,每次钓鱼只是带个塑料桶。  相似文献   

15.
我钓鱼常与回家联系在一起。 老家就紧邻一座较大的水库,里面鱼肥水美。因此,常有众多的钓鱼爱好者在此垂钓。我也是一名钓鱼迷,也常去钓鱼。其实,我钓鱼不仅是去享受垂钓给我带来的乐趣,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常常回家,去享受那浓浓的父爱和母爱。  相似文献   

16.
宿含雨 《钓鱼》2014,(21):16-17
不管大鱼小鱼,出于爱鱼、护鱼需要,竞技钓鱼不准飞鱼,也不准用手抓鱼,并规定死鱼不计成绩.然而抄网有大有小,有深有浅,网柄也长短不一,除了趁手和与臂力、臂长相适应外,网小鱼大、网浅鱼长,以及鱼见网即窜即潜,抄不住或抄住了又跃出网去,结果到手的鱼跑了.  相似文献   

17.
沙愚 《钓鱼》2010,(15):24-25
假如鱼有知,就一定会对尚先生感恩戴德的,他为鱼们制造了一个摄饵安全区。在那里摄饵"漂尖不动",钓鱼的不会提竿,你们的小嘴不会被钩住。要记得感谢啊。  相似文献   

18.
秦姣 《钓鱼》2013,(2):46-47
有个和我一起玩到大的朋友,名叫二虎。看我老是出去钓鱼,每天都能有新鲜的鱼,不禁也产生了兴趣。在我的撺掇并且吃了我多次免费鱼之后,他终于决定要加入钓鱼大军。我很欣慰地看着他说:“多吃点鱼对脑部发育有好处的。”二虎依旧笑呵呵地说:“是啊是啊,我也听说鱼很补脑子的。”  相似文献   

19.
王勇 《中国钓鱼》2012,(10):51-51
我是一位上海的钓鱼爱好者,也是《中国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在2012年第五期《中国钓鱼》杂志上我看到湖北十堰钓友季容求问《这是一条什么鱼?》的文章和图片。这种鱼我曾见到并钓获过,这是欧洲裸鲤。它最大的特征就是鳞片分布于身体的上部两侧,只有1~2排,下腹部和尾部也会有少量鳞片分布。  相似文献   

20.
钓鱼搬家     
王玉海  娃娃鱼 《垂钓》2009,(8):50-51
“钓鱼上虾,赶紧搬家。”这是一句钓鱼谚语。字面上理解,好像是说虾是鱼的食物,你都能钓上虾来,只能说明一件事:你的钓点附近根本无鱼。那怎么办?搬家呗!满塘全是鱼,就你这儿没有,还守在这里干哈?可是如果你的钓点里鱼已经连口,那你还搬不搬家?我的答案是,那也得搬,而且要赶快搬。我说这句话可不是忽悠,因为我昨天钓鱼便搬了几乎一天的家,而且所到之处鱼都是疯咬,绝对不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