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金融危机是综合性危机为立论基础,指出消费主义是金融危机的伦理文化根源,并循着这条思路,提出了当代中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伦理文化对策.作者认为,要从中国国情出发,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组合拳"来建立应对金融危机的基本思路.要以"适度消费"为消费伦理原则,引导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社会消费风尚和加强消费伦理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2.
李德顺等在《人民论坛》第10期撰文提出,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需要更高度的文化自觉,要注意防止两种"迷信":一是"市场迷信"。单纯迷信市场,容易导致文化功利主义、消费主义和形式主义,会使整个社会的文化思想变得浮躁和浅薄,使"忽悠"成为时尚。这将造成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低俗化、消费化、短期化、快餐化,压抑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进而形成文化沙漠。二是"话语权迷信"。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传播的同步化,当代媒介文化的消费主义特征日益明显.承载过多物质欲望,以特殊的女性气质的方式言说的时尚女性杂志和消费文化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消费文化产品的特征十分突出.本文探讨了当代消费文化语境,时尚女性杂志消费文化特征的呈现,并对这种"美丽媒介"的媒介功能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4.
一、消费主义与资本逻辑 中国日益高涨的消费主义文化正在逐渐改变中国文化和生活场景,改变人们的生理、心理习性.鲍德里亚用符号学揭开了消费主义文化的一个潜在秘密:消费通过各种商业符码的体制化过程对人进行操控.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文学是消费文化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消费主义文学具有如下显著特征:一、迷恋于物质,醉心于商品,体现出强烈的物质化特征;二、突出"下半身",强化性本能,表现出高调的欲望化特征;三、渲染小资情调、热心追逐时尚,呈现出奢靡的时尚化特征。消费主义文学是文学市场化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其负面影响也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消费主义观点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芭比娃娃这一文化符号的意义,使用马尔库塞的异化消费理论的观念,分析了芭比娃娃这一文化符号背后所暗示的消费异化现象,人们逐渐将消费的目的和意义从最好的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这一真实的需求,而转向"虚荣""身份"等虚假的需求,集中表现为炫耀性消费这一新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消费文化又被称为消费主义文化,在其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或错位.本文论述了消费文化的涵义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消费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雀记》中,保润、柳生和仙女是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产物。保润成为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弃儿",而柳生和仙女却成为此语境下的"宠儿"。但他们最终都受到消费主义文化语境的质询,成为时代的"废弃物"。在他们形象的背后,可以看到小说叙事落入消费意识形态的陷阱,消解了伦理和道德对人的约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文化逐渐进入中国社会的公众生活领域.随即,在文学艺术领域,一种以"消费"为内在"节点"的相关审美形式已经或者正在形成.论文以消费主义文化及其美学特征为学理依托,以中国90年代以来的文学艺术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的文艺审美特征--日常审美方式,欲望狂欢风格,时尚拼贴文本的"美学合理性",及其人性诉求的弱化,文明价值底线的失守,艺术审美自律的缺失的"功能悖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消费主义文化已经深刻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助推器的同时也在被消费主义所改写。《百家讲坛》作为通过电视传媒传播的学术讲座栏目,它的大众化、娱乐化改造,实际上暗合了传媒的消费主义渐变过程,使其成为一种"文化商品"。但过度的商业化导致其文化含量减弱而陷入困境,如何在"文化"与"商品"之间找到平衡点是《百家讲坛》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