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本文以2019年新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材为例,从资料型探究、科学史探究、实验探究和调查探究四个方面论述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相似文献   

2.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新课标的阅读教学理念,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出"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从激发兴趣,初探全文;质疑探究,合作讨论;积累运用,拓展延伸三个板块入手进行实践运用,从而促进小学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狄更生在索居生活中反复玩味着人生、死亡和永生。本文分析了狄更生"死亡主题"诗歌的意义,并从她的经历和社会影响方面探究她的创作根源。  相似文献   

4.
<玛纳斯>是一部活形态的史诗,它是由史诗歌手代代通过口耳相传,并以口头形式在民间传承的.论文主要对阿地里·居玛吐尔地关于<玛纳斯>的活形态性进行初步的诗学探讨:一是<玛纳斯>创作方法的探究;二是从实践的角度对史诗歌手的研究,并试图给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的研究以初步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与兵法、权谋、对策、决策、运筹有关的经济学、财务学、风险学、诡道学、人才战略与社会学的泛系研究以及权谋运筹的白道黑道理法.具体内容包括前言;泛系新理法:方法·人才战略·社会·四大原则;从泛系观看一些经济与财务理法;大经济的泛系网络;泛系相对论;乏定客观·层次排序·风险观控;泛系决策;军工与高技术投资释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效运用和发挥"微课"的独特优势,以"创新·开放·融合·共享"理念来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的革新,有助于激发和满足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和学习需求,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王全根在2006年发表的《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一文中指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特征,通过儿童文学作品把劝人向善、与人为善、避恶趋善、惩恶扬善、择善而从这样的信念传递给儿童。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着重分析"以善为美"在E·B·怀特所著的三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其主人公汤姆·索亚聪明活泼、勇于冒险、善良而又机敏的形象给无数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期以来该作品也成为文学评论家和探究者所研究的对象。以往的研究大多从语言艺术等角度对该作品进行分析。本文拟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内心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斗争以及相互调和。  相似文献   

9.
《餐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酒店管理专业课,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本科层次学生往往重理论、轻实践。文章构建了创新的教学模式,即"目标性·职业性·开放性"(Objective·Professional·Open Model,简称O·P·O),旨在切实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诗经·豳风·七月》是借以了解周代农业生产者生活状况的极好资料,历来为史学工作者、中国文学史专家们所广泛引用.但是问题很多,例如该诗的用历;该诗的地域所属;该诗的产生背景等等,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以求得比较一致的看法和正确的答案.以下不揣浅陋,写出自已的意见,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运用卡洛尔·吉勒根关于以公正为核心的伦理推论的"男性"方式和以关怀为主的"女性"方式的理论,读解文学.玛莎·纳斯鲍姆认为一些小说本身便是伦理学著作.她在这类小说中所发现的特别的伦理意义,事实上涵盖了颇有特色的伦理关怀的女性模式.我们将表明这种关注不仅适合所有这类小说的读者,也适合于妇女.最后,我们还要探究对传统小说的独特的女权主义读解所涉及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2.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小说家欧·亨利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本文将以此文为视角,从题材选择、语言特点、情节安排和结局设计四个方面探析欧·亨利先生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3.
决定论的观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伊迪丝·华顿在其小说《伊坦·弗洛美》着力体现的因素 ,它以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和社会伦理道德为表现形式决定了主人公伊坦·弗洛美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4.
《周易·大象传》作为《周易·易传》的一部分,含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内容,这些思想内容是《周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个人和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道德观,治国理政、经世致用的社会政治观,以明罚慎刑为主的法治观,以修德重行为主的人生观以及多样化的人生行为处世观等五个部分;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封建性糟粕.  相似文献   

15.
<豳风·七月>是一篇规模宏大的农事诗,描写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和生活情况,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本文试从全诗的主题、结构布局,情感色彩等角度切入,对诗歌文本的三处内容("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九月肃霜,十月涤场")进行辨析,以期能够产生对<豳风·七月>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新编日语》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似的语法及惯用表现。很多学生无法正确使用,存在着很多迷惑。如果不能准确地加以区分,势必会对其日语水平的提高和对该语法及表现的使用造成相当的障碍。本文意在通过对たら·と·なら.ば的区别比较,为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为其正确使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欧·亨利小说在我国的译介开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从作品引进数量和重点、对作者作品的介绍、出版单位的规模等来看,欧·亨利小说作为翻译文学系统中的某一项目,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翻译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却游离于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之外,没能得到赞助人的重视。以多元系统理论为视角,可以具体论述意识形态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欧·亨利作品在中国的译介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埃德加·爱伦·坡的经典恐怖小说之一。作品以深邃的思想及淬炼的语言充分彰显了19世纪初文学的哥特情调,即对死亡、恐怖、复仇的病态迷恋。本文以哥特小说主题、《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所蕴含的哥特式听觉及视觉艺术展开分析,探寻爱伦·坡笔下通向毁灭的人性之冢。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四·四"实践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践优先的教学理念,将教学时空、平台和步骤融为一体,促使学生从认知理论、思想武装到实践运用,形成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可以看作是家庭剧创作中的一系列作品。本文从家庭关系出发,从家庭剧的角度探讨这三部作品中体现出的南方文化熏陶下的家庭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的变化、家庭剧的主题,从而归纳出田纳西·威廉斯的家庭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