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突发事件演化成网络舆情,根据其成因概括为四个种类,开放性的网络环境和人们对学校这一主体的过度认识强化了形成舆情危机的风险。当前学校对校园突发事件引发舆情危机存在主体意识模糊、主动作为理念缺失、化解危机能力不足等缺陷。通过强化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意识与水平,构建校园突发事件快速反应与矛盾协调化解机制,完善舆情危机监控等途径,可有效防范和化解校园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2.
网络视域下高校公共突发事件舆情可以被定义成为在不同价值标准、文化背景以及情感状态下,人们利用网络媒介针对高校突发事件反映出来的一种态度、情绪和意见等的总和。与其他网络舆情相比,网络视域下高校公共突发事件舆情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高校管理者应意识到网络舆情引导对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的重要性,积极运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抓住问题处理的主动权,提出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容易爆发校园舆情危机事件,为此应尽快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体系.本文从目前网络舆情、高校舆情危机事件类型以及高校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最终提出了充分了解学生、积极教育学生、科学引导学生、有效组织学生、提高监管力度等多种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公共危机中舆论走向影响危机的化解程度。因此,我国应从建立健全舆情研判机制、完善新闻发布机制、善用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力度、完善相关立法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努力,积极引导舆论,使舆论走向朝着利于化解危机,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探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与高校网络舆情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的构建提出了设想,以期高校在解决学生突发事件中通过对舆情的监控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中的群体观点极化效应会产生负面社会影响,公众对事件的极化观点会引发恶性的网络舆情危机,研究微博网络群体观点极化效应的影响因素对于积极引导微博网络舆情正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大数据的背景,构建微博网络空间群体观点极化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主体、客体、本体、媒体四个变量对微博用户群体观点极化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极端表现形式,是一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并有可能向现实集群行为转化的大学生虚拟群聚。除具有网络集群行为的一般特征外,还因发生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之中,具有组织主体隐蔽化、参与主体社会化、传播方式信息化、行为态势超常化等特点。根据行为的内容、性质及不同诱因,可以将其划分为情绪表达型,利益诉求型,政治参与型三种类型。对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进行引导,应当健全高校网络管理的制度建设、提高网络舆情监控的技术水平、注重舆情研判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不当,就会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引起高校师生思想波动和心理失衡,从而造成不良结局。深入研究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的跟踪与管理机制,能够提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掌握舆论主动权,对于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发展,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迫切需要强化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促进校园安全。本文从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状态谈起,阐明了突发事件的含义、特点和对大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分析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现状和影响,提出了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促进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已经是一个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上网,通过网络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网络已然成为了大学生思想交流的重要阵地。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也更容易遭受到不良信息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出现许多不道德、不文明乃至网络违法、犯罪的现象,社会不良影响巨大。而通过网络形成的各类高校网络舆情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影响巨大。具体表现在:主体更为多元化、客体更为广泛化、内容更为复杂化、方式更为丰富化、效果更为突出等。校园网络舆情的影响如此巨大,这就要求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能够对其有一个充分的、正确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性原则,科学合理对学生进行"疏"与"导",加强网络民主与法治建设力度,正确对待网络舆情带来的不良影响,并能够快速高效的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公共生活的聚集地、网络舆情主阵地,但网络舆情传播对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与挑战。为巩固意识形态安全,必须通过制度完善增强应对舆情能力,对传播主体失范的话语表达进行伦理规约和立法治理,不断提升责任主体的意识形态风险的认知能力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同时也让大学生能够开展更加平等自由的沟通与交流。在此背景下,参与了解网络舆情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通过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对于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网络舆情对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的推动作用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中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防止新媒体时代下体育赛事危机网络舆情的社会负面传播,把握体育赛事危机网络舆情传播的阶段性特征,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新媒体时代下体育赛事危机网络舆情的传播趋势、负面影响进行探讨,并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和奥斯古德态度调和理论提出体育赛事危机网络舆情传播的三阶段九时期模型,分别是:赛前预防阶段(预防期)、赛中应对阶段(真空期、潜伏期、酝酿期、爆发期、二次酝酿期、二次爆发期)、赛后总结阶段(衰退延长期、形象修复期)。基于此传播模型,提出:赛前预防:借助新媒体平台树立赛前体育组织正面网络形象;赛中应对: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处置以梳为主、以堵为辅,梳堵结合;赛后总结:加强体育组织及政府后续行动的网络曝光度和透明度的公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内容之一的网络舆情正在日渐发展,提升网络舆情工作效率、保证网络舆情工作质量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低、预警机制缺乏、响应速度慢和引导措施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及时有效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构建安全和谐稳定的高校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其传播的多级高效、载体的多样多元、信息发布主体的隐蔽自由等特性都给高校的舆情管控也带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和目前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界定和归纳了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和特点,论述了新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舆情引导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新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界许多学者从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网络舆情治理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创新等几个角度对高校网络舆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为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此后的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引导以及持续创新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进入WEB2.0时代,校园舆论控制成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教育的更为重要和艰巨的任务。本文从校园舆情传播现状出发,分析了当今高校校园舆情传播的特点,并提出了对信息来源、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控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网络意见领袖身处高校舆情的前沿阵地,掌握着较大的话语权,具有影响广泛的权威性,其言论直接影响高校舆情的走向,可引发积极与消极的双向影响.对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培养网络安全文明意识;二是积极搭建平台,营造健康干净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微信舆情对大学生群体影响越来越大,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校园热点事件中大学生的微信舆情具有集体偏好、个体性显著、非理性等特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高校要建立完善微信舆情管理体系,控制源头,积极引导,加强互动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