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性是善恶同源,还是善恶分明?这个问题似乎早在原始初民时期,就已萦绕在人类祖先的头脑中了.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看,世界上四个古老的民族:中国、印度、希腊、希伯莱都有过光辉灿烂的神话,而且大约都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被部分地记录和保存下来.不过是有的集中,如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修斯》,印度的《梨俱吠陀》,希伯莱的《旧约》;有的分散,如中国则分散在古代诗歌和哲学、历史典籍中.有的比较丰富完整,如希腊神话;有的则较为零散片断,如中国古代神话.其中,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展示东西方不同的文化风貌,特别是其中对神性——人性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东西方不同的善恶观.  相似文献   

2.
正多雷(1832-1883)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画家。他生于斯特拉斯堡,自幼喜爱绘画。先以幽默画成名,后转向插图,大获成功。他为巴尔扎克的小说、但丁的《神曲》、拉封丹的寓言和《圣经》绘制了大量的插图。《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分《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旧约》是希伯来(犹太)民族与神定立的"约",犹太教奉为法典。《新约》是基督降世之后,与人重立的  相似文献   

3.
用神话-原形批评理论来解读屈原作品《九歌》《离骚》中的“人神恋爱”模式,及其裹挟着屈原的人格魅力和情感力量的“人神恋爱”原型模式在《聊斋志异》的表现和变形。  相似文献   

4.
分析宗教的本质以及《圣经·旧约》中上帝在神话部分和历史传奇部分的作用和意义,揭示“上帝”宗教哲学涵义。从社会学的角度,阐明上帝的本质是民族社会制度、道德律法的神圣体现,并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将以伏羲、女娲为核心的中国洪水神话和希伯来洪水神话(《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进行了比较、互释,认为这两个神话的初次创世产生于原始母系社会,再次创世产生于父权社会,洪水是两次创世的分水岭,其功能在摧毁母系社会、开启父权社会。神话中的洪水可分自然洪水和文化洪水,中国的洪水后兄妹婚神话和《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不反映洪水自然现象本身,属文化洪水,与所谓的历史上爆发过的一次淹没全世界的大洪水无关,想从中挖掘历史真相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6.
神话反映了原始人的社会意识形态及他们的世界观、方法论。说到神话就势必要提到传奇古籍《山海经》,全书涉及古代地理、植物、神话、古史等方面的内容,是我国神话传说的源头。自然界与社会上出现的吉凶征兆现象都是怪异,山岳神话更是其中最为特别的。汉画像石中的图像可以让我们更加生动地"想象"过去,增强了对文本的感性认识。汉画像石以其特有的形式表达了汉代人的审美观念,更以其丰富的象征形式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精神核心,展现了永恒的生命力量。神话学上,昆仑无论是规模还是特质都属于所谓"宇宙山"或"世界大山",自古以来都是神、人共同追求的理想乐土。当文本与图像碰撞,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古老神话中"昆仑"仙境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希伯来民族在《圣经·旧约》中所显示出来的崇高观念的基本特点 ;指出了希伯来民族的崇高观念在于把超常的巨大的对象、无形式的巨大的力量和令人恐怖的超自然力量视为崇高 ;证明了希伯来民族的崇高观念总是同“无限”的观念联系在一起 ,把代表无限性的终极存在看作真正的崇高 ,并由此而产生自我践踏、自我蔑视的卑屈心理  相似文献   

8.
神的故事     
每个民族的历史都有自己的神话,而希腊神话可谓神话中的精品,在这里神和人是同形同性的,神成了人的理想,成了最有智慧和力量并且长生不死的超人。希腊人把他们的神的世界充满了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容,并且点缀了欢乐的狂想。这个神的世界对于他们是一个灵感的泉源,不断引起美妙的发明,并且激起深刻的自觉。在他们的神话里,已经创造出了深刻无尽的宝藏,可以产生情感、心灵和思想。  相似文献   

9.
顾新颖 《现代语文》2006,(12):74-75
先知书在《圣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律法书、圣书卷构成了犹太教《希伯莱圣经》正典的三大支柱。在先知书中,《约拿书》又是最独具特色和耐人寻味的,它并没有像其它的先知书一样收集了先知宣讲的预言,而是借一位极不情愿的希伯莱先知之口,讲述了神怜悯某个外邦民族的故事,以此体现出圣经学中常见的犯罪、救赎和博爱的主题。而这一主题的凸显正是作通过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来展现的。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思想可以在古代神话故事中找到渊源。神话故事中,神是人化的神、人是神化的人,世界各民族人们将其对人的理解、审美意识都赋予神的光环,使神话对民族精神和文化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拣选"是《圣经.旧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一部《旧约》就是神不断"拣选"的历史,也是众多被拣选者的历史。被神"拣选"的对象主要有四类:敬神远恶者、弱小卑微者、女人(尤其是不孕的女子)和异族。他们或是神给世人树立的榜样,或是神迹的见证者,而神迹的显示使神的存在更加权威、更加具体,从而显出神的大能,让愚顽不化的人转心向神。所有被拣选者,都是神用来救赎人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希腊神话是口头或文字上有关古希腊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作为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神话最初以口头文学的形式流传于世,经过几个世纪的艺术加工,得以通过《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神谱》以及古希腊的戏剧、诗歌、哲学和历史等形式记录和保存下来。古希腊神话故事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因此它重点从"人化的神"和"神化的英雄"视角表达了强烈的个人意识以及古希腊人认识和了解自然的渴望,而这一切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神话的人本意识。古希腊神话宣扬个性解放,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逐和个人感情的张扬与维护,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庄子》寓言对神话思维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一书有大量的寓言,其中有的寓言衍生于神话,有的则直接可以看作是神话,《庄子》当中的神人、至人、真人的描述大大丰富了中国神话的内容。同时《庄子》将神话赋予了深刻的寓意,比较彻底地超越了神话传说的思维模式,其充满理性思维的神话式寓言,洒脱而清晰地表述了道家自然无为的学说。  相似文献   

14.
东方古代神话中表达了鲜明的部族意识,拥有话语权力部族的神上升为主神,异族神则被丑化、恶化,从被否定的神身上大都可以看到部族冲突与融合的痕迹。从类角度看,东方古代学中的民族意识突出表现在颂诗和史传学中。从区域看,西亚古代学的民族意识最为强烈,这是西亚的地理位置、化渗透和民族型态所决定的。代表西亚古代民族主义思想的是希伯来的《旧约》和波斯学史上的“舒欧毕思潮”。东方古代学的民族意识比西方古代学强烈复杂得多,并对近现代东方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雷神是一位世界性的神祗,许多民族中雷神完全就是位至上神。汉以后,中国文献关于雷神的记载渐多,但大多叙述其降雨与惩罚的职能,雷神的一些神格在后世被遮蔽和遗忘了。当回到失落已久的历史语境中,探析雷神神话的深层结构.会发现中国的雷神曾经也是位地位极高的神祗。首先,在一些宇宙起源神话中,雷神充当了凿开宇宙之卵的角色;其次,雷神生育了万物,被奉为始祖神和丰收神;最后。雷神发起了毁灭性的洪水.但雷神并非如洪水神话文本表面上所描述的是一个小心眼的复仇者,因为洪水神话体现了先民们循环论的历史观,所以雷神在洪水神话中是要再创世、再造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神话学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挖掘《旧约·创世纪》中的几个重要神话──世界首创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大洪水神话、兄弟阋墙和巴别塔神话──的道德性内涵,旨在阐明,希伯来人的道德观是与超验的上帝中心论世界观密切相关的、既注重内省又积级入世的道德观;它在指导民族的现实社会生活时,既注重民族行为规范的建立,又重视民族内在道德性的培养;它也是支持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柱,显示了古老信仰中的合理性成分。同时,研究希伯来民族道德观的现代意义在于,它有助于我们在当代开拓新的道德资源,对解决当前社会上急切关注的“道德失落”、“道德滑坡”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取汉文献典籍例证殷商至上神即以色列人之"上帝"。而孔子《论语》所述部分具位格性"天",实为商周时期至上神,乃自上而下同源所指,试问此"天"与以色列人之"上帝"是否完全一致?为忠实翻译夫子语录,除追溯其宗教思想渊源,详细对比《旧约》古以色列人观念中"上帝"是为必要。深入《旧约》探得此"天"与诸多古以色列人具位格性"上帝"本质核心相交一致,共性基础之上存在个体认性差异,在此为客观翻译孔子宗教思想关键概念提出更为贴切目标语翻译理据。  相似文献   

18.
古犹太文学的《旧约》中,伊甸园神话或乐园神话具有丰富而深奥的内涵,对后世西方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较突出例子是弥尔顿的《失乐园》和T·S·艾略特的《荒原》。前者借伊甸园原型抒写出英国17世纪中叶的时代精神,后者寓言式地展露了现代西方人因“丧失乐园”而陷入的悲哀。另一例即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1804—1864)的《拉帕其尼的女儿》。该  相似文献   

19.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神话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它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让人感动.久久不能忘怀。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在教学神话故事类课文时,要紧紧抓住“神”字,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三五历纪》与《五运历年记》里的盘古神话原本不是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而是一则关于天、地、人三皇起源的神话。后来将其视为盘古开辟天地的神话,是因为人们对这则神话的误读。这则三皇起源神话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老子》。因为盘古神话并非盘古开天辟地神话,那么将其他的人为或神为开辟天地的神话与之比较来寻找其源头自然是没有意义的。盘古神话被误读之后,朝着三个方向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