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疗蛋白也能致命神经病学家惊异地发现,他们认为可能用于减轻由脑卒中引起的脑损伤的蛋白质有时会杀伤神经细胞而不是救治它们。这一发现将抑制那些叫做向神经素的蛋白质极为由神经细胞死亡所致的病症提供一种万能药的医生的热情。在脑内产生小量的向神经素,它们在脑内...  相似文献   

2.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NT)是指机体产生的能够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生长、分化的一类蛋白质因子。神经营养因子以其能够促进神经细胞存活和生长而日益引起众多神经科学家和药理学家的重视,其研究已成为当前神经科学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之一。神经生长因子(NGF)是最早被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在NGF发现40年后,才从猪脑中分离纯化了第二种神经营养因子,称为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BDNF)。随后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到了第三种神经营养因子,简称为NT-3。不久,又从非洲爪檐和哺乳动物组织中,分别克隆到了NT-4和NT-5…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教学》2009,34(4):79-79
据新华网2008年11月6日消息,日本理化研究所11月6日发表新闻公报公布了他们的这一研究结果。公报说,日本理化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以前开发的将胚胎干细胞培养为单一神经细胞的无血清浮游培养法进行了改良,使新方法可诱导多种大脑神经细胞,特别是可使大脑皮质神经祖细胞实现高效率分化。应用这种新的培养方法,并在培养过程中添加了自行研发的Rho激酶制剂,结果发现,经46天培养后,产生了包含4种神经细胞,由它们形成的组织具有与人类胎儿大脑皮质组织极为相似的结构,而且神经细胞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网络状结构,可以出现部分大脑皮质特有的神经活动。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教学》2009,(11):75-75
据东方网2009年5月27日援引《科技日报》消息,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与庆应大学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他们的相关研究报告,公布了他们的这一研究结果:转录因子“Sox21”与大鼠的脱毛有关,而这种蛋白质已知仅与神经细胞的产生和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学家发现,大脑使用程度越高,神经细胞上长出的突触就越长,这样神经细胞接收的信息也就越多;相反,如果懒于动脑,那么突触就会逐渐萎缩。据英国《新科学家》写道,这是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雅各布斯等人通过研究所获得的发现。神经突触是一种极细的纤维,是从神经细胞上生长出的类似树根的凸出物。神经细胞上的突触越多,神经细胞接收的信息就越多,神经细胞的功能也就越强。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由瑞典的阿尔维德·卡尔松 (ArvidCarlsson)、美国的保罗·格林加德 (PaulGreengard)和埃里克·坎德尔 (EricKandel)三人共同分享 ,以表彰他们在神经系统信息传递方面的重大发现———神经信号在神经细胞间慢速传递的机制及其人类许多神经类疾病的发生与治疗间的关系。1 神经信号传导的漫长探索2 0世纪 2 0年代以前 ,人们都认为 ,神经末梢向其支配的器官传递神经信息也是像神经冲动那样完成的———细胞之间的通信方式是电信号。但此解释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 :一种类型的…  相似文献   

7.
嗅觉探秘     
人类凭借鼻子能辨别成千上万种气味。然而,人类对自身的嗅觉系统以及嗅觉系统与大脑之间的关系却知之甚少。最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告诉人们:嗅觉与基因有关。他们已分离出18个嗅觉基因,这些基因构成鼻子中异常敏感的气味感受体。此外还可能存在着另外100~200个类似的基因。嗅觉基因产生的蛋白质分布在鼻子深部的神经细胞的表面,当这些蛋白质感受体接触到空气中的气味分子时,会向大脑内一个称为嗅觉球的部位发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神经科学家发现负责保护神经细胞的关键蛋白质,这一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开发出中风和癫痫的新疗法。已发现的这一关键蛋白质激活后能在心脏衰竭或癫痫发作期间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害,该蛋白能调节大脑中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输。该研究由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神经科学家完成。布里斯托尔医学院教授Jeremy Henley和Jack Mellor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的蛋白质SUMO负责控制减少或加强大脑神经细胞保护机制的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得州大学药理学、病理学教授帕特克·加乐带领的研究小组撰文称,他们已找到人脑中恐惧发生的位置。这一发现表明,人类有望不久即可研制出新一代控制恐惧的药物。  在这项具有突破性的研究中,研究小组发现,恐惧产生于大脑脑厌质颞页前部扁桃核神经细胞的中间部位,而扁桃核又是人类情绪的“加工区”。当人们产生恐惧时,扁桃核神经细胞间的某种联系会得到加强,此时,通过大脑恐惧中心神经信号的传递速度明显加快,恐惧程度亦随之加深。  恐惧发生于扁桃核区这一研究成果,是由该研究小组成员、纽约大学自然科学中心的约瑟夫·…  相似文献   

10.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能杀死细菌,却为何“杀不死”DNA? 对S型细菌加热到一定程度(60℃~100℃),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受到破坏而丧失生物活性,加热引起的蛋白质变性是导致S型菌死亡的原因。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通过自溶过程,释放出部分DNA片断。但60℃-100℃高温只能使DNA的氢键断开、双螺旋解体,而不会引起DNA分子的降解和一级结构的破坏。由于碱基互补作用,当温度逐渐降低后,分离的DNA单链会重新聚合、双螺旋结构又重新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评选揭晓了,阿尔维德·卡尔森、保罗·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凭借他们对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研究的杰出贡献而荣获了本年度生理学、医学诺贝尔奖。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他们所做的工作。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脑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神经细胞 (神经元, neuron)。人脑大约由 1 00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每个神经细胞都有树突、胞体和轴突。树突的形状很像灌木丛,它是神经细胞的“天线”,接收来自其他神经细胞的信息。信息由神经细胞加工整合,然后经细长的轴突 (神经纤维 )传递至下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  相似文献   

12.
袖珍雷达革命洪昀译余敏校不久的一天,一种微小而价廉的雷达能侦察窃贼,监听你的心脏——甚或抢救你的生命。1995年4月19日早9点一枚汽车炸弹在俄克拉何马市政府大楼外爆炸杀死167人。随后的几天,救援人员搜遍了这幢大楼的废墟以寻找幸存者。为了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13.
马斌 《生物学教学》2012,37(2):71-72
1加热杀死S型肺炎双球菌的过程,是杀死蛋白质还是DNA?加热杀死S型肺炎双球菌的过程其实就是高温促使蛋白质变性,使其丧失毒性的过程,但其遗传物质DNA却依然具有活性,因此与R型细菌混合以后,可以促使R型细菌的转化。实验证明,被加热杀死的S  相似文献   

14.
神经细胞内物质运输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细胞内,一些膜性细胞器、膜泡(又名囊泡)或者蛋白质颗粒等物质,常常进行远区高的运输,分送到特定的区域。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神经细胞内蛋白质颗粒的运输。哺乳动物坐骨神经长度可超过1米,核糖体只存在于细胞质中,在此合成的一些蛋白质需要进行远座高的运输,才能送到轴突末端去发挥作用。为了研究物质在神经轴突内的远区高运输问题,0.Cchs等将标有放射性的氨基酸注射到哺乳动物脊髓神经背根神经书中,进行脉冲标记追踪观察,在不同的时间内分离出神经节设,并通过凝胶电泳来分析每一节段中标记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当这些标有…  相似文献   

15.
蔬菜种子消毒灭菌十法河北省农广校滦南分校伍均锋蔬菜青苗或播种前,常现采用温汤浸种法,但只能杀死部分细菌和真菌营养体.而不能杀死禽类孢子,更不能杀死病毒。为了培育健壮的蔬菜秧苗,减轻病害发生.特向菜农推荐十种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种子消毒灭菌方法。一、双...  相似文献   

16.
一、学习“心理疲劳”概念的界定所谓疲劳是指由于活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而导致活动效率下降的一种身心状态。在疲劳时,一些本来容易解决的工作或学习问题,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勉为其难。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是超限抑制,也称保护性抑制或防御性抑制,是指当一个刺激的作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超过了神经细胞的兴奋限度,就会引起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的降低,甚至使它自动停止工作,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其害。紧张的学习活动会使神经细胞特别是皮层细胞处于紧张的兴奋状态之中,能量就会消耗过度而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废物…  相似文献   

17.
雌激素是一种多效应激素,对生殖,心血管,骨骼及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发挥调节作用.近年研究表明,雌激素还是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可改善葡萄糖代谢,保护线粒体ATP合成功能并抑制自由基生成,维持线粒体膜电位以及细胞内钙稳态,从而抑制或减轻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或坏死,有效保护神经细胞和组织.线粒体有可能是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的重要靶标,与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茶茶 《高中生》2009,(10):64-65
一、牛奶 牛奶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营养品。它富含蛋白质、钙以及大脑所必需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钙最易被人吸收,是脑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此外.牛奶还含有对神经细胞十分有益的维生素B1.考生如果用脑过度而引起失眠时,睡前喝一杯热牛奶将有助于入睡。  相似文献   

19.
花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同时也拥有一系列功能。很多研究小组都在寻找花与技术之间的交集,他们的研究对象包括花基生物燃料、机器花等等。的“蚋米花”一种基于数码照相机技术的电子芯片可以帮助眼病患者恢复视力。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芯片与健康的神经连接在一起。目前,美国科学家正在研制“纳米花”——一种人造神经细胞,来充当连接...  相似文献   

20.
美国 AxCell生物科技公司日前宣布,他们根据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成果,已经描绘出一种具有相同连接结构的蛋白质的连接图。据此,可以解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奥秘,有助于了解某些疾病的成因,并加快针对性新药的开发。 该公司科研人员称,人体细胞中约有 70多种不同的蛋白质连接结构,即所谓的蛋白质域群。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差异,反映出其不同的连接结构。他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仪器,对大量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测定,在 6个月内描绘出一种被称为“ WW”域群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连接图。该公司还将在今年晚些时候绘制出其他两个域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