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9年,河南省图书馆成立,当时藏书仅有1600多种、4 300卷、40 000余册,这仅有的藏书十之八九为大梁、明道书院的图书,就是靠着这些图书河南省图书馆才得以发展壮大,这些旧藏大部分仍藏于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部.所以研究大梁、明道两书院对于研究河南省图书馆发展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大梁、明道两书院略作考证.  相似文献   

2.
高维新 《晋图学刊》2011,(3):74-75,79
山西书院作为中国书院历史发展的一部分,有着兴衰更替的沧桑和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本文通过对《山西书院》的介绍,以期反映山西书院曾经的辉煌,以及对今人兴教办学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近代书院藏书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中国近代书院藏书的特点,并介绍了近代8所有典型意义的书院及其藏书情况.  相似文献   

4.
河南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区,其古代书院的建设在中国书院史中描画了浓重的一笔。作者从书院楹联这个特殊的角度切入,分析了以嵩阳书院、睢阳书院为代表的一批河南古代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中的重要地位,并由古代书院的选址、布局和社会职能引发对当今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以清代大环境为宏观背景,探讨福建书院及其藏书事业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前、中、后3个时期来具体微观探究,分析其发展、兴盛的原因及嬗变之历史脉络,并列举鳌峰书院、正谊书院、致用书院等清代福建书院及其藏书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清代福建书院藏书事业的兴盛还体现在对书院藏书楼建筑和设计的严格要求,本文亦从该视角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元代书院藏书重要来源之一——书院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拨捐学田刻书经费充裕、刊刻书院教学和研究用书形成书院藏书一大特色,以及山长主持刻书质量精善等方面,阐述书院刻书成为书院藏书重要来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越 《晋图学刊》2012,(5):67-69
文章简要介绍了河东书院四百多年来的兴衰,分析了它在各个发展时期的教育思想,揭示了其存在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理学作为南宋书院之母体,在促进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南宋书院,并在分析理学与书院水乳交融关系的基础上透析了南宋书院的规制。  相似文献   

9.
以南宋、明、清代为例,重点在南宋,对书院的实名、三大功能、及其对元、明、清代书院制度的影响进行探讨,并为书院藏书与学术流变之间的关系、书院教学授受和传道解惑之间的文化功能、以及对于古代藏书体系的影响等勾画出一个初略轮廓。  相似文献   

10.
书院与藏书有着天然的联系,书院藏书楼可说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浙江的书院还以刻书、印书著名,为文化知识的传播也作出了很大贡献.浙江的书院藏书楼基本上与中国的书院发展同步,源于唐,兴于宋,在清末则经历了变革.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古代书院的藏书事业及其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读书人围绕着书开展文化教育和学术活动的场所,藏书是书院与生俱来的一种追求。书院的藏书目的是为院内师生及其相关学者服务,所以藏以致用,在从唐至清末千余年的历史中独树一帜,形成了与官府、私人、寺院藏书有所区别的一个体系。书院的藏书事业在保存社会文化遗产、培养学术人才和推动学术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尚敏 《档案》2022,(3):15-20
清代书院政策,经历了由禁创到鼓励的不同阶段,其转棙出现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廷谕令各省督抚于省会设立书院,并各发帑金一千两以资膏火,其不敷者准动公项支用,各省会书院相继建立。结果17个省的23所书院享受了此项优惠政策,甘肃兰山书院位列其中。兰山书院的设立,其意义首先在于,兰山书院为甘肃各府州县书院的发展确立了范式;其次,围绕兰山书院,清代甘肃教育中心形成;再次,兰山书院为外省人士来甘肃讲学搭建了平台,这不仅推动了甘肃科举教育的发展,而且还提升了地方教育的内生能力,这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籍中唯一一部反映嵩阳书院的志书:《嵩阳书院志》,对我国古代官学、私学、书院教育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朱荣 《兰台世界》2020,(4):122-125
东林书院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书院,而是一个中心,它与邻近的书院相互扶持,往来讲学密切,在内部组织基础的推动与外部无善无恶说的刺激之下,东林书院以讲会这一途径向外辐射,宣传经世致用的学术主张,从而逐渐形成书院网络,东林书院也借此得以声名远播。同时书院网络群通过讲学问、习学问的方式,其产生的教化功用也由一乡而一国后及天下。  相似文献   

15.
罗立 《图书馆》2008,(2):97-99
本文介绍了书院文献的情况和价值,以及书院文献整理与数字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籍中唯一一部反映嵩阳书院的志书:《嵩阳书院志》,对我国古代官学、私学、书院教育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宋代书院谈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金华 《图书与情报》2003,(1):50-51,55
宋代书院是一些学者不满于官学的统制思想的僵化和教学方法的呆板,由私人设立的,采取自由讲学,注重自修和讨论的新型的人才培养场所,这些书院分科学习,设立治事,水利等实科,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教育之场所,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光荣一页。  相似文献   

18.
雍正帝于元年九月发布了著名的“改生祠书院为义学”的上谕。如何解读这条上谕,学术界存在“改生祠书院为义学”和“改生祠、书院为义学”的分歧,这种分歧进而影响到我们对雍正朝乃至整个清代书院政策、教育政策的理解。基于唐宋至明清对现任官立碑建祠的规定和清初至雍正前期书院政策的梳理,并结合清朝书院发展实际状况,我们认为:雍正元年发布的“改生祠书院为义学”的上谕,针对的基本是生祠,即现任官自立的“生祠书院”。意旨即把“生祠书院”改为义学,反映了雍正帝“崇实黜虚”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9.
莲池书院是清代北方书院的翘楚,秀丽的自然景观与厚重的人文积淀融为一体,它所承载的书院文化,绵绵延续,泽被后世。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学会藏书楼的建立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一股重要潮流,也是中国早期图书馆的雏形.本文记述湖南学政江标改革校经书院、创办校经书院藏书楼的过程,探讨了校经书院藏书楼对促进湖南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