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部分学生厌学,差不多是一个世界性教育难题。据调查,中国学生厌学的比例相当大,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5%以上,厌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少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为此困扰。本刊为此接到众多家长和学生本人的来电,孩子厌学成为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就此问题专家们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厌学的孩子和家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孩子的厌学情绪一直是困扰着学校与家长的难题。随着教育界对如何防治这一问题的不断探讨和研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得以显现。假如孩子出现了厌学的苗头,只靠学校里的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常常是事倍功半;若父母配合学校,做到科学分析、正确引导,和教师一并找寻使孩子从“厌学”变为“好学”的法宝,却可以事半功倍。因此,笔者向广大家长朋友提供几个配合学校,防治孩子厌学情绪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变枯燥乏味的知识为游戏内容,让学习变得有趣而富有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感到学习乏味,因而,…  相似文献   

3.
家访小议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老师更希望自己的学生早日成人成材,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应当有共同语言。但实际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却往往严重脱节。从步入校门的那一天起,学校就教育学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而家长却成了孩子的“勤务兵”,为孩子提供各种“服务”。这样两种不同要求和做法的结果,只能导致他们缺乏自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且存在依赖心  相似文献   

4.
邓吉华 《云南教育》2005,(34):48-48
长久以来,学生的厌学情绪一直是困扰教师与家长的难题。随着教育界对如何防治这一问题的不断探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得以显现。孩子出现了厌学的苗头,只靠学校里的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往往事倍功半;若父母配合学校,做到科学分析、正确引导,和教师一并寻找使孩子从“厌学”变为“好学”的路径,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为了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发展情况,促进家长和学校的信息交流,统一家长和学校的认识,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达到共同教育学生,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目的。家长座谈会发挥出最大功效,表现为孩子接受教育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家长的教育艺术和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家长座谈会本应是使学生、家长、教师都有所得,而现实中呈现出的却是家长不愿参加,孩子怕召开家长座谈会,老师为召开家长座谈会煞费苦心、收效不佳的境况,为何如此呢?一、家长座谈会召开中的问题⒈“两长”使家长产生厌烦情绪。一为…  相似文献   

6.
假如孩子出现了厌学的苗头,只靠学校的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常常是事倍功半。若父母配合学校,做到科学分析、正确引导,和教师一并找寻使孩子从“厌学”变为“好学”的法宝,却可以事半功倍。因此,笔者向广大家长朋友提供几个配合学校防治孩子厌学情绪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变枯燥乏味的知识为游戏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感到学习乏味,因而,让学习变得有趣才是根治孩子厌学情绪的灵丹妙药。实践证明,只要加入了游戏色彩,再枯燥的知识也会给人轻松愉快之感,因为游戏能激发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具体的游戏方式,…  相似文献   

7.
现在很多老师经常讨论一个话题,现在的孩子学习不认真,缺乏主动性,很多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厌学情绪,学习缺乏动力。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别人的成绩抱着某种消极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老师的评价也无动于衷。更有学生对学习感到紧张、焦虑。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不能安心,为什么学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呢?这样下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出问题的。这时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里不是有关这方面的建议吗?我拿出这本书,重新看了起来。其中第53条《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对我启发很大。学生厌学虽然有非常复杂的原因,但是没有学习愿望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多学生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压迫”下消极学习的,缺乏学习的热情。我想何不从这方面入手呢?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中小学校去年9月份开始搭建“枝信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这一平台,老师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手机短信方式发送给家长,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反馈给老师,更方便地实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相配合。由于低年级学生不会学话,学校布置的作业家长往往无从了解,无法形成家长对弦子的监督辅导;高年级学生因为面临升学,很多家长们尤其关心其在学校的成绩和表现,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参加了一所小学举办的座谈会。老师、家长、教育专家三方坐在一起讨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协调配合的问题。其间,老师们大多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让学校教育的成果能在家庭得到巩固;而家长则大多希望学校能更多地提供与老师沟通的机会,以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配合学校共弼教育好孩子。看起来两者的  相似文献   

10.
召开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种方法,它为家长教育好子女提供了难得的交流切磋的机会。但是对传统的家长会(领导讲话,任课老师发言,最后是班主任通报成绩),家长、学生、老师心态各异。家长有极为普遍的“家长会心态”。现在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虽然有望子成龙之心,但往往缺乏较好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工作繁忙的家长,迫切希望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了解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了解教子成龙成凤的方法,无疑在他们的眼里教师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盼着开家长会,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  相似文献   

11.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分离焦虑在所难免,而家长也是常常放心不下,顾虑重重,总想利用接送孩子的间隙把孩子的性格、特点及在家生活的点点滴滴介绍给老师,希望老师能多了解自己的孩子。然而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尽快度过“分离焦虑”期,老师们一般都会建议家长把孩子送进班后能尽早离开。这样一来,老师就没有多少时间去倾听每位家长细心和琐碎的嘱托,有时对家长的做法还会产生厌烦情绪。家长与老师之间不能实现充分的沟通,于是,  相似文献   

12.
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基本条件之一,缺乏这个条件,孩子的精神、心理、个性、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为此,我们请重庆师范学院教授、重庆市家教学会副会长、荣获国家教育部全国妇联颁发的“全国家庭教育优秀园丁奖”的赵石屏老师,来给家长朋友们谈谈关于“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方面的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谈“请家长”和家访七十八中学姚佳宏请家长是老师的一个“法宝”.许多双差生都怕它。请家长究竟好不好?这要看老师请家长的目的、动机和效果了。目前,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不少教师的劳动强度、精神压力相对增强,“清家长”以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基本条件之一,缺乏这个条件,孩子的精神、心理、个性、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为此,我们请重庆师范学院教授、重庆市家教学会副会长、荣获国家教育部全国妇联颁发的“全国家庭教育优秀园丁奖”的赵石屏老师,来给家长朋友们谈谈关于“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方面的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编者  相似文献   

15.
孙新杰 《考试周刊》2014,(53):173-173
农村中学在校学生厌学情绪让老师头痛,让学校为难,让家长失望。作者从社会因素、学生心理及学生学习特点等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找到症结,让学生摆脱厌学的情绪,进而提高全民素质。  相似文献   

16.
家长难道还不了解他们自己的孩子?其实很不然。学生在校学习、交往、活动等方面的表现有时他们并不是十分的清楚,而这些又正是家长们十分关心非常想知道的,也是需要让他们知道的。家庭是学校教育的保障和延伸,学校教育非常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双方应常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家长出于对子女的特别情感,对老师谈及关于自己孩子的看法会十分敏感而在意。因而,善于亲切、合理、科学地向家长“介绍”其子女在校的表现,是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一。为了能深层次地沟通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使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  相似文献   

17.
一、期望与幼儿园多沟通,多参与幼儿园活动。“希望老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各方面表现常与我们家长沟通,以便我们有重点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多举办几次家长开放日,使家长能及时、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以便全方位进行配合。”“望能经常参加你们的教学活动,一学期一次太少。”二、期望老师能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孩子,给他机会,因人施教。“孩子比较内向,请多多训练她大方的性格和讲话的能力。”“我的儿子敏感、脆弱,特别自尊,这是我最近发现的一大缺点,希望老师针对他这一弱点予以教导。”“孩子比较缺乏竞争意识,希望锻…  相似文献   

18.
十多年前,家长对学校有着近乎“迷信”的观念:把孩子交给教师保证一切没问题。他们很少了解或参与学校的教育。然而今天,家长开始更多地关注学校的教育,希望能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希望能参与到学校教育之中。学校的教育正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学校也希望家长能够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家庭.社会的细胞;家长,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学生厌学风的冲击下,细胞发生了裂变。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我国的社会教育十分薄弱;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指导;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之间的结合也存在不少问题。从家庭教育及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配合方面看,除少数学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数家长能和学校配合默契以外,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戴娴 《考试周刊》2015,(7):163-164
小学时期,各年级阶段学生厌学情绪程度不同,往往在小学3-4年级时学生厌学表现得尤为明显。小学时期厌学具体表现为学习缺乏自觉性、兴趣性、效率性和主动性,同时学习带有依赖性,注意力也相对分散。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学生自身发展原因、家庭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和社会原因。为了缓解学生厌学情绪,文章从学生学习心理、家长教育态度、学校教育方式及社会风尚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