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一名优秀的、有成就的记者,必须具备职业素养,即要有较为敏捷的新闻嗅觉——新闻敏感。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中说:“一个不善于辨别颜色的人,不能成为画家;一个不懂得音律和谐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新闻敏感的强弱,决定着记者能不能在新闻领域中生存。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网络技术使每个人都有了发布、传播新闻的可能性。 2001年7月3日,米洛舍维奇被押往海牙监狱的那一刹那,监狱对面的一名住户在窗前用个人摄像机摄下了这个镜头,随即通过网络成像技术传播出去。虽然没有一个记者被批准进入现场,但米洛舍维奇被警察“推进狱门”的情形,全世界的网民都看到了,诸多报纸、电视也采用了这张“业余记者”的摄影照片。 现在,各类媒体都更加欢迎来自各个角落的人送来的新闻信息和新闻作品,“记者”更加社会化了。 与此同时,“资深记者”这个词渐渐出现在国内媒体上。名记者以“名”为特点,资深…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钻劲     
当记者,要有一股子钻劲,要敢于钻、善于钻。人说“钻空子”,本是贬义之词;而对于记者,却要有“钻空子”的精神,记者“钻空子”,寻新闻,就无疑成了褒义之词!  相似文献   

4.
记者有多种类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杨润时以风格作为分类依据,把新闻记者分为“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和“学者型记者”。艾丰在一篇文章里,认同这种分法,同时也谦虚地承认自己算学者型记者:“有人把我归入第三类。我感到很光荣,不过同时觉得不甚够格。”艾丰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学者型记者”论题作过进一步阐述:“学者型记者又可分两种:一种,注意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的结合,着力于新闻学的研究,是记者兼新闻学者;一种,注意研究所报道领域的问题,着力于某个专业的研究,是记者兼专业学者。学者的直接表现,就在于他有这…  相似文献   

5.
一声“不容易”,道出了当今社会不同行业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和彼此安慰,其中自然也有些许无奈.说起记者的“不容易”,实在太多太多.国家发展,社会转型,媒体蜕变,这个群体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就是如何不被各种矛盾交织的漩涡所吞噬. “人”和“新闻人”的矛盾.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曾拍摄了一张苏丹小女孩的照片.画面上一个女童跪倒在地即将饿毙,而一只兀鹰正在她身后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  相似文献   

6.
记者与学者     
《中国记者》的编辑向我约“记者与读书”的稿子,思考良久,写下这样一个题目。 记者与学者,虽说隔行,却不隔山,两者的关系是可以互相兼容的。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身兼记者与学者之长,在两方面都作出突出成就的,远的如邵飘萍、戈公振、邹韬奋,近的如邓拓、萧乾、曹聚仁等等,都是典型的例证。倘若细分一下,似乎从学者而记者的较少,从记者而学者的则较多。这至少说明,记者这个行当,相比之下发展的空间更大,选择性和可塑性也更强。记者在从事新闻采写的同时,在某些方面成为学有专长的人,不仅是完全可能的,也是顺理成章的。 我当记者已近20年了,但是对学者却一直抱有高山仰止般的尊敬。从心底里钦佩耶些学识渊博、胸藏万壑的睿智之士。他们在我心目中,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是泽被八荒的巨川,  相似文献   

7.
日前.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一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忠实记录了一名雨中的骑车人,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的情景。针对这组照片,很多网民认为记不就路上有坑提醒路人,而是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的做法应受谴责。  相似文献   

8.
陈新华 《新闻界》2001,(6):15-16
记者类型有多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杨润时以风格作为分类依据,把新闻记者分为“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和“学者型记者”。艾丰在他的文章里,也谦虚地承认自己算学者型记者。比照艾丰辉煌的新闻实践,我们会发现艾丰不仅在记者和学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且做“全”了学者型记者。在长达几十年的新闻生涯中,他把记者的强烈的新闻敏感、拥有调查研究之便和学者的缜密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突破了单纯学者式的论证和思辨,弥补了记者忙于采编业务、无暇思考的欠缺,不仅做成功了新闻学学者,而且做成功了经济学学者。他在新闻学方…  相似文献   

9.
在云阳县有一位小有名气的“土记者”名叫吴秋生。从2002年开始他迷上了新闻写作。别人业余时间沉醉于棋牌中,他却陶醉于新闻写作中,业余时间采写新闻成了他快乐生活的一部分。短短两年时间里.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200多篇。  相似文献   

10.
曹艳 《记者摇篮》2005,(9):16-18
2005年5月10日新浪网转载了一组厦门摄影记者抓拍的骑车人暴风雨中遇马路陷阱栽跟头的照片。北京青年报随即发表了题为《一组照片引发网民热议记者职业伦理》的文章与之呼应。网民们就记者该不该拍摄并发表这组照片这一话题产生了激烈讨论,引发了记者在传达新闻责任和道德伦理之间应如何平衡的热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手。可见新闻敏感对于记者多么重要。笔者认为构成记者最核心的职业素养就是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2.
在记者队伍中,一些人总有写不完的新闻,而一些人则经常闹“稿荒”。这其中除了记者个人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新闻线索不多,记者自然采写的新闻稿量就少;但如果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则见报的新闻就层出不穷。后者因拥有新闻线索多常被称为“富”记者。而当“富”记者的诀窍就是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善于发现、捕捉和挖掘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3.
记者与新闻的“缘份”葛新德中国人喜欢用“缘份”二字,“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在我看来,记者找新闻也有个“缘份”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找新闻,新闻也在“找”记者。这一对矛盾,记者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新闻是客观存在的,记者们都在寻觅它、追求...  相似文献   

14.
干新闻这一行的,没有人不渴望写出“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新闻精品来,但哪些是好线索、好点子、好题目,从何发现呢?综观中外名记者们的成才道路,我们不难悟出: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有价值的新闻,而是缺少发现重大新闻的能力。记者只有重视新闻发现、掌握发现途径、培养发现能力,方能成为一代名记者。 一、重视新闻发现 在新闻实践中,人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同样当记者,有的人手头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好作品不断问世,短时间就崭露头角于新闻界;而有的记者却身在宝山不识宝,吃了上顿没下顿,线索枯竭,在事业上…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我到天津,听人说中央报纸有位老记者,专程来这里采写新闻。这样一位老同志,专门出来抓新闻,在今天的新闻界也算是一则“新闻”了。事实上,人们确乎是作为一则新闻来传布的。传布中颇怀敬意,但也不免感慨系之:现在究竟有多少老的、著名的记者还在写新闻?又有多少个写“本报讯”的记者出了名?相当长的时期以来,办报的人不把抓  相似文献   

16.
吴万伟 《青年记者》2009,(21):90-90
牛津大学路透社新闻研究院的一篇论文说,公民记者将要继续存在,记者必须找到办法与“网民产生的内容”合作。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中进行的,只不过在记者采访中的社会交往与一般的社会交往不同,它是在新闻领域中发生的。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里说:“采访的过程,就是社会交往的过程。”外国新闻学者认为,新闻事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有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采访离不开与人打交道,如何与采访对象有效沟通,如何表达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往往成为一篇好新闻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记者部落     
巨大的工作压力,高强度的体力、脑力劳动付出,让不少记者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日前,国内医学专家公布的数字更是令人沉重:新闻从业人员的平均寿命只有45.7岁!近日有调查显示,在上海,尽管媒体人的平均收入不低,却仍有差不多25%的新闻从业者对于是否还要继续从事新闻工作产生了动摇。本期《新闻茶座》关注一个不轻松的话题:35岁,你还当记者吗? 储瑞耕,《河北日报》“杨柳青”专栏主笔,第六  相似文献   

19.
《纽约时报》在每天的报头上都印有这样一句社训:登载“所有适宜登的新闻”。“适宜”一词,表明报纸对新闻的刊载是有选择的。只是“适宜”与“不适宜”得完全由记者来决定。记者拥有决定让什么样的消息进入大众传播渠道的权力。通过报道,记者能对其所报道的人或事给予有助或有害的影响,能干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每一个人。这种作用,使得西方社会不得不叹服记者是“无冕之王”,西方记者也标榜自己的职业是  相似文献   

20.
在基层单位,搞报道除了新闻干事,剩下的基本上就是战士报道员了。这些人,我们通常称之为“兵记者”。他们凭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利用业余时间采写新闻稿件。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大多是一些身边的“活鱼”,朴实得像掉在坑上的灰尘;不用长篇大论,却足以让人感到真实、可亲、可信。他们不能像新闻干事那样,可到处去采访;也不能像摄影记者那样,整天手中不离相机。他们白天要进行正常的训练、操课、检验,只有等到晚上或者节假日,战友们都休息了,他才开始了“爬格子”。因为,他们是“兵记者”。爬格子辛苦不说,就怕遭到不理解。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