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等学校推进以德治校,是由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由我国当前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状况、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以及高校师生的心理特点所要求的.加强学校领导的"官德"建设,是以德治校的首要内容;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以德治校的重要内容;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以德治校的落脚点和归宿.在以德治校的实践中,要坚持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德育、智育与体育结合起来,把建设道德环境和完善道德运行机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高等院校必须深入学习和全面领会"以德治国"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学校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的重要阵地,要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树立以德治校的理念。所谓以德治校,就是以崇高的道德、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良好的校风敦化师生员工的品行,以德治管、以德行教、以德育人,从而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纵观当今教育,不管是小学、中学、大学,  相似文献   

4.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推进高校“以德治校”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等学校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着力从高校道德建设上加以落实,具体体现在对官德、师德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作为治国方略,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德治需要法治的保障,法治也需要德治的支持。只有正确认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法治”和“德治”的结合既有思想源流,又是科学的治国方略,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需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必须既要抓法治建设,又要抓道德建设,既要加强普法教育,又要加强道德宣传,同时要加强立法工作,使其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对违法行为要把依法制裁和道德谴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产生地,要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就要把“以德治校”和“以德治教”与发展先进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从论证发展先进文化与“以德治校”两者的关系入手,科学地提出了高等学校如何实现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与“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具体作法。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是历史的必然与时代的要求。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正确认识并发扬“德治”传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古之“德治”与今之“德治”和“德治”与“法治”这两对关系,从而建设适合中国国情与时代特点的社会主导道德,形成并完善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新型德治。  相似文献   

9.
教育工作,法治为先,要高举法治的旗帜,理应要“依法治校”:教书育人,德治为本,要弘扬德治的大旗,自然须“以德治校”。法治与德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又须臾不可分离。成人高等教育要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就必须努力实现“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融合。 一、依法治校是成人高等教育切实有效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保证 依法治国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管理国家事务。那么,什么是依法治校呢?笔者认为,广义的依法治校应包括“外治”和“内治”二层含义。其“外治”的含义在于学校的兴办、招生、录取、管理及教…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落实“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必须在坚持“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全面贯彻“德治为本”的指导思想。从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两方面入手,推进以德治校。加强师德建设,发挥师德的示范、辐射和教化作用,融德育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和接班人。要实行以德治校,还要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完善道德评价机制与优化道德环境的关系、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以德治国”内涵的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安邦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德治国”思想的丰富内涵包括对道德在规范中的地位作用,“治国”层面的道德建设,以什么“德”来治国,“以德治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定位以及道德建设发展诸问题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法与德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两者具有相同的经济基础、一致的功能和价值,而且相互渗透.同时,两者又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在表现形式、评价基础、调整范围上存在很大差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迫切需要完善道德约束机制,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刘鹏 《天津教育》2021,(2):30-31
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道德与法治的培育。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做到"德"与"法"相结合,否则很容易变成照本宣科的理论教育。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一些明显存在的弊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一线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课程和教材理念的把握,及时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创新,其内容涉及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任务、立法、守法、法制教育等各个方面,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如同车之两轮,岛之双翼,二者结合必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理论上要搞清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实践中要建立时贷需要的社会主义新道德观念,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不是传统治国手段的重复,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三大源头的综合创新,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源。新形势下,“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具有一致性,二者结合反映了市场市场经济内在必然要求,都是不可或缺的治国手段。当前,要处理好二者关系,必须充分利用传统德治中积极的内容,在发挥德治对社会成员内在观念引导作用及法治对社会成员外在行为调整作用的同时,必须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即实现德法并举。现阶段德法并举最有效措施是:政府运用立法、执法、法律宣传等手段促进德治与法治的结合;发动群众制定并实施各种道德守则、公约,法律予以支持;从严治党,使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成为遵守法律与实践道德的表率,成为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和理解“以德治国”思想的科学内涵,是实施“德治”与“法治”并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的“德治”不同于封建时期的“德治”、“礼治”和“人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让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倡导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德治”的宗旨所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在本质上一致,“德治”与“法治”并行不悖,二者相辅相承,彼此促进。  相似文献   

18.
法律和道德是互相渗透、相互交叉的,法中有德,德中有法。法律是道德的重要指导,法律的产生有赖于道德规范和道德习俗。道德是法律的必要补充,是法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必须坚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和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相似文献   

19.
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不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所以,《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基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做好相关教学活动和课程的开展,坚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给学生的人生发展提供正确的引导。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是以德治国的基础,针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要按照以德治校的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构建系统性的学校德育工作目标体系,大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德育工作机制,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