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古代兵器文化是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术文化最好的形象载体。古代兵器虽产生于古代,但在新的时期具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价值。新的时期,我们要利用武术兵器文化自身优势,充分开发武术相关产品,推动武术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符号的视角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符号功能与形式的阐述来揭示象形武术的符号特征。符号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象形武术作为一种动态身体文化符号,承载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折射出中国特色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武术与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他们两者之间在文化传承、历史发展、审美角度、哲学背景、文化亮点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说戏曲是着重于欣赏,而武术则以技击为要,但是在不少戏曲艺术家的身上,都不难看出两者的共同点,武术注重形神兼备,一个武术动作或者一系列武术动作,总是由人体的四肢、躯干的不同运动方式来完成的,这就构成了外在的"形",并且通过这个外在的"形"来表现内在的"神"即"精"、"气"、"神"而中国人往往把主体内在的情  相似文献   

4.
武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与社会身份符号。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时期,激发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活力,对武术文化本身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沿着历时传承、共时发展、跨时空再生产的思路,对武术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与路径建构进行了探讨,认为:武术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历史发展中长期共在,不但彼此交互影响,而且共同发挥着规训作用。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武术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着社会转型与国际化发展,发生了解构与重构。在未来发展中,可通过再续武术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记忆,以及传播武术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符号,来促进武术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影像媒介为武术传播提供的基本条件,在视觉文化下,武术以其独特优点与视觉媒体的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现代传播特点的文化形态——武术视觉文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视觉文化传播做了释义:"在传播当中,武术内容转化成影像,形成的感性直观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整体勾勒出武术视觉文化传播的谱系。基于传播心理学、视觉理论、传播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运用武术影像的符号语言,揭示视觉文化传播映射出来的一些理论,使其成为破译武术内容的时代追求,从而形成武术视觉文化的谱系脉络,完善武术传播理论。在改革与创新的基础上,在武术视觉传播中塑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话语体系,形成特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武术对传统戏曲、舞蹈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武术对戏曲、舞蹈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武术不仅是戏曲艺术的基础,而且为戏曲角色提供了丰富的内涵;武术不仅是传统舞蹈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而且对丰富舞蹈的艺术感染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武术走向世界的需要、市场化的需要都要求其大胆地借鉴、吸收、综合、创造,主动地到戏曲、舞蹈等中国艺术宝库中摄取精华。武术不仅仅要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东方艺术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图形设计作为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起着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对此进行研究与认识,发掘更多的符号特性,更准确的运用符号原理来进行平面提醒设计。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现象,在文学、绘画、表演等诸方面都有展现.秦汉时期角抵百戏,武术、杂技、舞蹈、马术、幻术等节目同场演出,规模宏大.许多出土文物充分展现了这一时期的繁盛.汉画像砖、石等文物中所刻画的《聂政自屠》、《鸿门宴》、《二桃杀三士》等历史人物、故事,生动塑造了武士、剑侠的雄浑气质.可想而知这些人物或是武技高超,或是侠肝义胆,或是斗智斗勇.汉画像中手持兵器人相决斗和人与兽决斗的生动场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武术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这些历史遗存,与我国传统剧目及其表现形式有极相似之处,从而得知,古代摊戏、角抵百戏、隋唐参军戏、宋元杂剧等剧种的产生,戏曲剧目、戏曲表演程式的形成,与中华武术有着深刻渊源关系.戏曲武功源于武术,又赋予武术生命.同时,武术的发展又推动着戏曲武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在体育教学中,武术无疑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如何做好武术教学,让学生喜欢武术,热爱武术,从而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该思考和践行的重要课题。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对武术教材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取决于对武术教材的重视程度,这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点滴积累和及时总结。笔者在此总结多年武术教学实践经验,与教师们分享,为共同做好武术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奉  相似文献   

10.
武术这一文化载体集中体现中华文化的所有文化因子,折射出中华文化的特征和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和认同的重要符号.通过阐述武术的哲学理念,论证哲学视角下武术传统传承重视其内涵和价值观的内在教化,崇尚“内外兼修,重在内”的人格内化,而武术现代传承受西方体育的影响,注重健身理念,相对弱化武术的内在教化功能.武术传统传承的本质就是通过身体动作的反复体悟,达到人格的修炼和文化精神的弘扬.作为一种文化资源,面对全球化、现代化提出的挑战,是坚守传统还是摈弃传统,使得武术传承处于难以割舍和选择的尴尬境遇.本文坚持,发展既要坚守传统,又要顺应时代而创新,坚持两条腿走路.  相似文献   

11.
武术之美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有着多彩的表现形式和多样的联袂形式,传统武术在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的相融过程中正在逐渐地被装饰成为更加华丽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而舞剧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在西方强势经济的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的同化日益显著,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也面临着民族精神的日趋淡化。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武术精神一直以来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大力培育高校大学生之武术精神对提升巩固民族精神是当务之急。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及专家访谈法,就培育大学生武术精神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方法:以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为重点;研究武术教学模式,探索多种课程管理体系的建立;加强武术教师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网络检索法,对中华武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任何片面的发展都将会影响到武术整体的发展,应该坚持以技击为主导,伦理观和价值观相互协调,全面、整体地发展,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武术套路与戏曲程式的深入比较研究,认为两者之间在文化传承、历史发展、审美角度、哲学背景、文化亮点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并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探讨。明确指出这种相似关系是一种历史必然性的结果,并进一步指出借鉴戏曲程式在历史演变中的成功经验来发展传统武术套路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当代武术文化空间所处的境遇进行研究能使中国传统武术更好的融入世界。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当代传统武术所处的文化空间正受到传播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中国武术现代化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在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采取措施对传统武术保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盲区。我们当前还面临着传统武术文化内容的流失,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出现的断层等诸多问题。因此学者有必要对当前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加以重视,通过恢复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和重新建造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强调对传统武术经济开发和文化空间进行传承和发展,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当前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把中国传统武术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来的生存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葩.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而武术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今天,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并阐述中华武术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发展中却处于逆境中,如何让传统武术在逆境中生存发展已是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华传统武术发展进行探讨,指出了中华传统武术的逆境表现,找寻有利于中华传统武术逆境前行的条件,对中华传统武术进行理性化选择与定位,旨在更好地认识中华传统武术,为其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使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有利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就要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觉性",调整其文化心态,加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调适、转换,进而推进武术文化的重塑、整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家精神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部分,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家精神形象构筑主要体现在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构建上。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载体,其具有的尚武精神文化符号、身体运动文化符号为筑牢我国和平自强民族精神和塑造国民修身健体之美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传统武术服务新时代我国国家精神形象构筑要抓住这些着力点,加强实践建设:一方面要强化传统武术实战运动的创新性开展,加强传统武术的功法性能激活建设和传统武术的技击对抗建设,助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尚武精神形成;另一方面要以传统武术校园化教育为手段,加强尚武伦理教育,助推具有民族特色的国民人格形成。  相似文献   

20.
文化全球化是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统一,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认同、相互并存、相互借鉴和利用。中国武术国际化是世界文化多元一体化的需要。中国武术国际化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弘扬;竞技武术全球化是实现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一种手段;既要维系武术传统文化内核,又要超越传统武术文化;传统武术套路和竞技武术套路更适合于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